名
毕静
单位
山东临朐海岳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ppt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从必修三教材看,《宋明理学》是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第4课的知识点,在本单元中起到了一个承上而启下的作用。本课讲述魏晋以来的动荡和外来文化的传播,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打击和威胁,为重振儒学地位出现了融合各家思想的理学。而理学对于巩固专制皇权起了重要作用,其禁锢人性的消极思想也成为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对象,这就为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打下铺垫。同时也为第三单元文艺复兴中西方思想发展的对比以及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新文化运动一课埋下伏笔.
2、教学建议:
这一课的难度较大,在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史的讲授不同于其他知识,不仅要注意历史环境对思想的影响,还要注意思想史本身的内在逻辑。如三教合一影响到宋明理学的诞生,程朱理学的弊端影响陆王心学的反动,陆王心学的弊端又影响后世学者的反动等等。如果缺失这种逻辑,整个思想史内容会是散沙。
其次,枯燥的哲学概念,如“格物致知”“致良知”等,应该注意概念的深入浅出,食不厌精。让学生做到理解记忆,防止生搬硬套、囫囵吞枣。
第三,思想史的教学应该是立意高远,内涵博大,同时又是富于文化美感的。?“从历史走进现实、以感性破解概念、以浅显透视深刻、让学生参与其中”。
第四,贴标签式的做法应淡化。早年学术界一度曾以“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概念套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上,方凿圆枘,许多理学的合理性因素被忽视。在教学中,理解内容比非黑即白的定性更重要。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宋明理学家的主张。
教学难点:宋明理学的内涵;以及对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影响。
4、课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 1课时
二、学生分析
学生们在初中只学到儒家思想的出现和汉代的独 尊儒术,没有涉及到理学的部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但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儒学的基本内涵,且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 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这部分的学习中,蕴含着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21世纪技能要求,以及本课涉及了诸如世界的本原、理等哲学概念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在理解上存在着某些障碍。
?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2)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
(3)理解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正确看待和评价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
(4)通过对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的有关知识的掌握,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规律,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2)了解思想观点,观察儒学发展变化,分析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并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三教并重局面的出现,反应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反应了维护互补的重要性;
(2)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认识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
(3)心学的出现既反应了理学的发展,也说明了理学的不足,新的思想萌芽呼之欲出;
(4)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用的技术有:PPT制作技术、制作概念图等
1、PPT制作技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方面直观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使用优美的幻灯片增强思想文化史的立意和美感;同时在师生互动上也起到较好的桥梁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时空的对话和优美的幻灯片以及古韵的音乐,避免思想史的枯燥,领悟思想文化的博大;避免历史学习的呆板,领悟思想文化的美感。学生参与其中、学在其中,领略思想发展的辉光日新,感悟文化积淀的深邃与真谛。
?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从杜牧的诗入手,介绍梁武帝三次入寺院当和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1.为什么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2.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
?
学生带问题进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仪
三教合一
展示1】魏晋时期的相关资料并设问;
资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
资料二:“只要百姓皈依佛教,则吾 坐致太平,夫复何事!”??——刘宋文帝
资料三: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做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设问:(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在这个“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的时代,儒、佛、道会给出怎样的回答?
(2)结合资料和教材,思考儒学面临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展示2】隋唐儒学的发展。
【活动1】站在儒佛道代言人的立场进行情景体验;独立思考第二则问题,掌握解读史料的方法。
【活动2】自主梳理学案中的相关知识。
资料、
多媒体
程朱理学
?
程颢、程颐弟兄的图片和朱熹的图片
白鹿洞书院图片
请学生自由组合成两大组,分别担当程颢、程颐弟兄和朱熹的新闻发言人,分别介绍程颢、程颐弟兄和朱熹的生平、故事、贡献、主要观点,并对二程和朱熹进行评价。
?
资料、
多媒体
陆王心学
?
出示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图片和材料
?
学生根据历史材料重现八百年前朱熹和陆九渊的论战
?
多媒体投影仪
评理学
【展示1】利用网络贴吧的形式把学生带进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展示2】虚拟一位“抛砖引玉”的网友在理学吧发表了一组图片(贞节牌坊、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和一则话题(节选朱子家训引发的思考)。
【展示3】展示一组图片——今天对理学的诠释(配乐,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校训;2013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忠、陈斌强——孝、高秉涵——信;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上关于民族精神的讲话;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上引用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
?
小组合作探究,联系古今发表对理学的看法
多媒体投影仪
小结
【思维导图】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环节、目标,为下面的目标检测做好铺垫。
?
梳理
多媒体
当堂练习
分发练习题
自主练习
多媒体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微课程前置导学,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
2.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倾听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时空的对话和优美的幻灯片以及古韵的音乐,避免思想史的枯燥,领悟思想文化的博大;避免历史学习的呆板,领悟思想文化的美感。
课件11张PPT。理学的含义 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概念释义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汉代新儒学的形成在思想来源上有何不同?汉代“新儒学”:是汉代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有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的形成是在继承传统儒学基础上,又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的新的体系。探究一理解 儒学的包容性与创新性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都是对孔孟、董仲舒等儒学的发展
2.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理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3.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都主张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4.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起了积极影响。“理”是万物本原“心”是万物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外物求”理”)(通过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相同点探究二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是一回事吗?●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的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理解与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即规律并不是先天存在而是通过实践得到)拓展 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中国儒学理论体系的演变历程说明了什么问题?思想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任何一种思想体系,只有与时俱进、兼容并 蓄,才具有生命力。
(理解:儒学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探究三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残忍的童年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你认为我们今天对待儒家思想的基本态度与科学利用儒家思想的方法各是什么? 态度: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
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究四
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提出“仁” “礼” 的学说,主张在政治 “为政以德”。2、战国时期,继承发展
(1)孟子: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先义后利”的观点。
(2)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礼教为主。3、秦朝,遭重创。 “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5、魏晋南北朝,危机——三教并立;唐宋——三教合一回忆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4、西汉,主导。儒学获得独尊地位。6、宋明,儒学新发展——理学课堂小结 潜移默化 总结反刍(5分钟)要求:结合学习目标,反思目标达成情况。
B层、C层整理好探究题目,总结规律方法。
A层整理好后,利用《三维设计》进行拓展; 【学习目标】
1.熟记汉代新儒学和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影响,分析汉代新儒学和宋明理学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的探究,掌握比较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学会用联系、对比的方法高效复习。
3.全身心投入学习,认识儒学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当堂检测ADDBAC
DCCCB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