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十七课时《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亦、宜”等 7 个生字,会写“断、楚”等 13 个字,正确读写“中断、楚江”等 16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表达方法。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句中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祖国山河的壮丽视频,视频中展现高山峻岭、奔腾江河、宁静湖泊等美景。
2.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观看结束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 同学们,刚刚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那雄伟的高山、奔腾的江河是不是让你们感到震撼?
3. 谈话导入:在古代,许多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描写山水的古诗,一起领略诗人笔下的美丽风光。
4.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
2.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新词。
- 老师现在为大家朗读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认真听,注意老师的读音和停顿,同时把生字新词画出来。
3. 学习生字词
- 出示生字词:“亦、宜、庭、未、磨、盘、孤、帆”,指名认读,正音。
- 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教师纠正读音)
- 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等字,强调书写要点。
-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断”这个字,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米”字最后一笔要变成点,右边的“斤”字撇要舒展。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4. 再读古诗,思考: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里的景色?
- 现在大家再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想,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哪里的美景?
(三)精读《望天门山》
1. 解题:“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看)“天门山”在哪里?(展示天门山的图片,介绍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 同学们,题目中的“望”字是远远地看的意思。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如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2. 朗读诗句,理解诗意
- 指名读,说说诗句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指名读)
- 谁来说一说?(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 结合注释,理解“中断、至此回”等词语的意思。
- 那“中断”“至此回”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结合注释想一想。(中断:指江水从中间断开。至此回:指东流的江水在这里转向北流。)
-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3. 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 引导学生想象: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劈开,江水汹涌澎湃,不停地拍打着两岸。青山对峙,仿佛在相互比高。一艘小船在江面上缓缓前行,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驶去。你能感受到这画面的壮观吗?
- 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壮阔。
- 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天门山和长江的气势。
4. 情感体会
- 提问: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天门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诗人用如此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天门山的景色,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对天门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壮阔,读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 介绍诗人苏轼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杭州任职期间,经常游览西湖,写下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词。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游览西湖后所作。
2. 朗读古诗,理解题目
- 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
- 谁来说说“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意思?(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初晴后雨:先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3. 理解诗句
-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
-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 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
- 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 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理解?(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 重点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感受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
- 我们来重点理解这两句诗。“潋滟”是什么意思?(波光闪动的样子)晴天的时候,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十分美丽。“空蒙”呢?(迷茫缥缈的样子)雨天的时候,西湖周围的山峦笼罩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非常奇妙。
4. 想象画面
- 引导学生想象:晴天的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蒙,山峦在雨中若隐若现。你能感受到西湖的美吗?
-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感受它们不同的美。
- 展示西湖不同天气的图片,加深学生的感受。
- 老师这里有一些西湖晴天和雨天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更深刻地感受西湖的美。
5. 体会情感
- 思考: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很美,西湖也是如此,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别有韵味)
-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因为西施是古代的美女,无论化淡妆还是浓妆都很漂亮。西湖也是,晴天有晴天的美,雨天有雨天的美,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怎样都美。)
- 体会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自学《望洞庭》
1. 按照学习前两首古诗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望洞庭》。
-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学习前两首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望洞庭》。先理解题目,再朗读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 提示学生:先理解题目,再朗读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3. 检查自学情况
-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洞庭湖的水光与月色互相交融,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 展示洞庭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巧妙比喻。
- 大家看这幅图片,是不是能更好地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
- 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总结归纳
1. 回顾三首古诗,提问: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首古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共同点:都是描写山水的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同点:描写的地方不同,景色特点不同,表达的情感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 总结: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但每首诗所描写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又各有特色。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2. 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中的景色描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雄伟壮阔
中断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晴雨皆美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西子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宁静优美
湖光 秋月 潭面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