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上物质及其变化1.3.2常见的酸(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2.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Zn、ZnO、Cu和Cu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B.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根据黄铜屑的成分,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
D.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3.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纸上写字,过一会儿字迹会变黑,这说明浓硫酸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4.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实验室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注入浓硫酸中
5.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研究稀硫酸性质时,分别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粉末和氯化钡溶液的4支试管中。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中有气泡产生
B.反应②中铜的化合价升高
C.反应③中将生成蓝色溶液
D.反应④属于复分解反应
7.实验室中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一定时间,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8.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下列图像合理的是( )
9.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
A.BaCl2 B.Na2CO3 C.CuO D.Zn
10.小洪向稀硫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H2O B.Ba(NO3)2溶液
C.浓盐酸 D.BaCl2固体
二、填空题
11.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现象反映本质。如图是小科构建的硫酸部分知识网络,其中“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石蕊试液在H2SO4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
(2)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 。
(3)写出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的装置。当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混合气体应从 (填“A”或“B”)处导管进入,瓶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 。
13.盐酸、硫酸是两种常见的酸。
(1)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白雾”现象的是浓 ,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浓
(填名称)。
(2)它们有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3)用稀盐酸除铁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4)次磷酸(H3PO2)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或潮解性结晶,次磷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时,二者的质量比为33:20,此反应生成的盐是 (填化学式)。
14.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小组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六支试管中均发生化学反应)
(1)上述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只写出一个)
(2)试管C中,可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为(至少写一条) 。
(3)物质X是与其他试管中类别不同的物质,请举一个例子(填化学式) 。
(4)充分反应后,小娜同学取试管F中的上层清液,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她向其中加入了少量AgNO3溶液和足量稀硝酸,出现白色沉淀,从而得出原试管F中反应物BaCl2过量的结论,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她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
三、解答题
15.硫酸是常见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由于浓度不同,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腐蚀性等。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实验。请结合有关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过后观察,字迹显黑色,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有 性,使纸中的纤维素碳化的缘故;在洗气瓶中盛放浓硫酸,除去氢气或氧气中的水分,是利用其 性。
(2)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兴趣小组把98%的硫酸10mL和63.3%的硫酸(用10mL98%的硫酸与10mL水配成)约20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 缓缓地注入盛有 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②由如图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哪些?(写一点) 。
(3)探究浓硫酸能否与铁反应。可选用的实验药品有相同的经过打磨的铁片若干、浓硫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实验仪器任选。
方案 实验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与结论
Ⅰ 能发生 取一铁片先插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明显变化,假设成立。
Ⅱ 能发生 取两片相同的铁片,一片放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再与另一片同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假设成立。
①兴趣小组已经完成下表实验Ⅰ和Ⅱ,请你帮他们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②你认为方案Ⅱ与方案Ⅰ相比,方案Ⅱ的优点是 。
16.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某化学小组取50g该黄铜样品加入烧杯中,再分五次向其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涉及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测得相关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累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100 150 200 250
产生氢气的累计质量/g 0.1 x 0.3 0.4 0.4
(1)表中x的值为 。
(2)硫酸(H2SO4)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请在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250g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图。
答案
1.解:A.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它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属于酸的通性,故A错误;
B.硫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其它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属于酸的通性,故B错误;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其它酸不能,不属于酸的通性,故C正确;
D.硫酸能与Mg反应放出氢气,盐酸等酸也能与Zn反应放出氢气,属于酸的通性,故D错误;
故选:C。
2.解:A、黄铜屑主要含Zn、ZnO、Cu和CuO,其中Z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因此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正确;
B、黄铜屑主要含Zn、ZnO、Cu和CuO,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因此黄铜屑不会全部溶解,故选项错误;
C、根据题目信息,黄铜屑主要含Zn、ZnO、Cu和CuO,因此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故选项正确;
D、黄铜屑主要含Zn、ZnO、Cu和CuO,加入稀硫酸后,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Cu不和稀硫酸反应,证明Zn的活泼性强于Cu,故选项正确;
故选:B。
3.解: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纸上写字,过一会儿字迹会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纸张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
故选:D。
4.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不会出现白雾,故错误;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
C、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故错误;
D、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错误。
故选:B。
5.解: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故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①②③。
故选:B。
6.解: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①中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程中铜的化合价均为+2价,化合价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③中将生成蓝色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试管中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解:A、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随着浓硫酸不断吸收水蒸气,质量分数减小,吸收一定量水后变成稀硫酸,不能再吸收水蒸气,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浓硫酸吸收水蒸气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随着浓硫酸不断吸收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吸收水蒸气前,浓硫酸中的溶剂质量不是0,吸收一定量水后变成稀硫酸,不能再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A。
8.菁优答案见上
9.解:A、氯化钡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与盐酸,盐酸会电离出氢离子,其数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Na2CO3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消耗了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铜与硫酸会生成硫酸铜与水,消耗了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D、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会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消耗了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解:A、向稀硫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则pH应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氢离子的个数不变,但溶液质量增加,酸性逐渐变弱,则pH应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
C、向稀硫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越小,酸性越强,则pH应逐渐变小,故选项错误;
D、稀硫酸与氯化钡固体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解:(1)石蕊试液在H2SO4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氢离子;
(2)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吸水性;
(3)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答案为:(1)氢离子;
(2)吸水性;
(3)Zn+H2SO4=ZnSO4+H2↑。
12.解: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因为气体要通过溶液,所以应从A管进入。
故答案为:A;浓硫酸。
13.解:(1)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白雾”现象的是浓盐酸,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浓硫酸。
故填:盐酸;硫酸。
(2)它们有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故填:H+。
(3)用稀盐酸除铁锈时,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4)次磷酸的相对分子量是:3+31+32=66,氢氧化钠相对分子质量是:23+16+1=40,发生中和反应时,二者的质量比为33:20,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时,次磷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3PO2+NaOH=NaH2PO2+H2O,此反应生成的盐是NaH2PO2。
故填:NaH2PO2。
14.解:(1)上述六支试管中,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产生的是BE,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试管C中,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观察到的明显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减少或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3)物质X是与其他试管中类别不同的物质,可以是:NaOH;
(4)充分反应后,取试管F中的上层清液,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向其中加入了少量AgNO3溶液和足量稀硝酸,出现白色沉淀,从而得出原试管F中反应物BaCl2过量的结论,不同意她的看法,说明理由是: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盐酸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1)BE;Mg+H2SO4=MgSO4+H2↑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红色固体减少或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3)NaOH(或Ca(OH)2或KOH或Ba(OH)2合理即可);
(4)不同意;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盐酸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5.解:(1)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把物质的组成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氢原子以水的形式吸收掉,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是把物质中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的水去掉,除去氢气或氧气中的水分,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答案为:脱水;吸水;
(2)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地注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故答案为:浓硫酸(或浓H2SO4);水;
②根据图示可以看出:63.3%的硫酸也具有吸水能力,说明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的吸水能力比稀硫酸的吸水能力要强,当酸达到一定浓度时,吸水质量变化幅度很小,说明达到一定浓度时,硫酸失去吸水能力;故答案为: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或浓硫酸的吸水能力比稀硫酸的吸水能力要强);
(3)①由实验Ⅰ可知,先将铁片浸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而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现象为:浸过浓硫酸的铁片表面无明显变化,另一铁片表面产生红色固体;故答案为:浸过浓硫酸的铁片表面无明显变化,另一铁片表面产生红色固体
②II的设计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讨,体现了对比实验的科学性,强调了结论的正确性,利用浸过浓硫酸的铁片和未浸过浓硫酸的铁片与硫酸铜进行接触,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判断是否发生了钝化现象;故答案为: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更科学。
16.解:(1)由表格知,每加入50g稀硫酸产生0.1g氢气,所以加入100g稀硫酸产生0.2g氢气,m=0.2;
(2)硫酸(H2SO4)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16×4)=1:2;
(3)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g
x=13g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13g。
(4)每加入50g稀硫酸产生0.1g氢气,所以产生0.4g氢气消耗200g稀硫酸,所以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250g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图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