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 1.4.1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上 1.4.1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30 09:1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上物质及其变化1.4.1常见的碱(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校初中科学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现有如图所示四种图标,请你找出适合贴在存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浓碱药品橱上的图标(  )
A. B. C. D.
2.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常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
A.NaOH B.NaCl C.Na2CO3 D.Na2O
3.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
A.氢离子 B.钠离子 C.氧离子 D.氢氧根离子
4.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较长时间,该溶液中的(  )
A.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 B.氢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
C.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5.下列选项中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的是(  )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D.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6.小明总结了NaOH的化学性质,如图,“—”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现象:溶液为红色
B.反应②中的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CO
C.若反应③生成了盐和水,则X一定是稀硫酸
D.若反应④生成蓝色沉淀,则Y可能是CuSO4
7.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8.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有关氢氧化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钡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钡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D.1mL氢氧化钡溶液与1mL 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0.小明同学利用NaOH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绘制了如下坐标图像,其图像的变化趋势与对操作不相符的是(  )
A.向一定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
B.将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
C.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
D.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通入CO2
二、填空题
11.宇轩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    (填序号)。该反应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A.Na2CO3 B.CO2 C.FeCl3 D.Ba(NO3)2
(2)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3)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 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①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②它极易溶解于水;③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④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⑤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
13.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物质Y,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X,U型管内盛有红墨水(便于观察)。开始时a、b处于同一水平线,当把X滴入锥形瓶内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Y为二氧化碳气体,则U形管内a液面
   b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下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X为稀盐酸,Y为大理石,则U型管内a液面    b液面。你的理由是    。
14.探究NaOH和CO2的反应。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后将两种溶液快速推入,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d段压强变大,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解答题
15.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   (填“>”、“<”或“=”)7。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填序号)。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16.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此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    g。
(2)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多少g    ?
(3)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7.实验室有一包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学习小组同学为测定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取20g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分三次加入氯化铁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和累计加入氯化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次数 累计加入氯化铁溶液的质量/g 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g
一 50 64.65
二 100 109.3
三 150 159.3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铁的总质量为    g。
(2)计算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应贴腐蚀品标签。
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故B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D正确。
故选:D。
2.解:NaOH具有碱性,空气中能与NaOH反应的主要物质为CO2,发生:2NaOH+CO2=Na2CO3+H2O,以Na2CO3 10H2O的形成存在,最后风化生成Na2CO3。
故选:C。
3.解: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解:A、溶液中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使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
B、溶液中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使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而不会保持不变;故B不正确;
C、溶液中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使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而溶液的质量因吸收二氧化碳而增大,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故C不正确;
D、溶液中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使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而溶液的质量因吸收二氧化碳而增大,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故D不正确;
故选:A。
5.解: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D、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解:A、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反应①的现象:溶液为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CO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若反应③生成了盐和水,则X不一定是稀硫酸,也可能是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若反应④生成蓝色沉淀,则Y可能是CuSO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解:A、氢氧化锂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正确;
B、氢氧化锂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水。正确;
C、氢氧化锂不能和氧化铁反应。错误;
D、氢氧化锂能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氢氧化铜。正确。
故选:C。
8.解: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A、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还是不断增大,但增加的幅度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钠质量不断减小,当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质量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立即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段时间内溶液中氯化氢质量是0,当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中的氯化氢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D。
9.解:A、氢氧化钡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易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氧化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不知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无法确定1mL氢氧化钡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0.解:A、向一定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完全溶解后,溶液温度逐渐恢复到常温,故选项图像正确。
B、将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C、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增加的溶剂包括反应生成的水和稀盐酸中的水,溶剂质量增加的快,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此时增加的溶剂只包括稀盐酸中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慢,故选项图像正确。
D、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通入CO2,一开始溶液呈碱性而不是酸性,不断通入CO2最终生成碳酸氢钠,溶液还是呈碱性,只是pH会变小,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D。
11.解:(1)性质③是盐和氢氧化钠反应,碳酸钠、硝酸钡均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会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二氧化碳不属于盐。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
故答案为:
(1)C;产生红褐色沉淀;
(2)CO2+2NaOH═Na2CO3+H2O;
(3)OH﹣。
12.解:(1)①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属于颜色;②它极易溶解于水属于溶解性;③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属于溶解现象,都没有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由分析中物理性质包括的方面可知①②③属于物理性质。
(2)方程式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注明四等号,反应物为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硫,生成物为水和亚硫酸钾,利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3)氢氧化钾易吸收空气中水而潮解,又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1)①②③;(2)2KOH+SO2=K2SO3+H2O
(3)密封保存
13.解:(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得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故填:高于。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起瓶内气体压强明显上升。则U型管内a液面 低于b液面。你的理由是 二者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体压强明显上升,气体通过玻璃管压入使a液面低于b液面
故答案为:(1)高于;CO2+2NaOH=Na2CO3+2 H2O;
(2)低于;二者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体压强明显上升,气体通过玻璃管压入使a液面低于b液面。
14.解:(1)根据图像分析,瓶内压强先减小,说明二氧化碳会与推入的物质发生反应被吸收,所以先推入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cd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所以压强增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1)NaOH溶液;CO2+2NaOH=Na2CO3+H2O;
(2)Na2CO3+2HCl=2NaCl+H2O+CO2↑。
15.解:(1)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它能是无色酚酞变红色;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生成水,溶液中剩余的是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所得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说明所得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7;
(4)Na2CO3、HCl、CuSO4、NaCl中HCl是酸,其余的都是盐,但这三中盐中只有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选C。
故答案为:(1)红;(2)2NaOH+CO2=Na2CO3+H2O;(3)Na+、SO42﹣;>;(4)C。
16.解:(1)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A点为盐酸刚好反应完全,则溶液中溶质为CuCl2 和NaCl,因该反应不产生气体和沉淀,所以溶液增重质量即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故答案为:CuCl2 和NaCl;40g;
(2)设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生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由图象可知,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0g﹣40g=160g。
CuCl2+2NaOH═Cu(OH)2↓+2NaCl
80 98 117
160g×10% x y
= =
x=19.6g y=23.4g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100g+200g﹣19.6g=280.4g
故答案为:280.4g;
(3)设40g10%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58.5
40g×10% z

z=5.85g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5.85g+23.4g=29.25g。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10.4%
答: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4%。
17.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铁的总质量为:150g+20g﹣159.3g=10.7g。
(2)设20g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3NaOH+FeCl3═Fe(OH)3↓+3NaCl
120 107
x 10.7g
x=12g
则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60%。
答:固体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60%。
故答案为:
(1)10.7;
(2)6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