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 1.6.1几种重要的盐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上 1.6.1几种重要的盐 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30 09: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上物质及其变化1.6.1几种重要的盐(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  )
A.碳酸钠 纯碱 Na2CO3
B.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2.下列试剂中,能将稀HCl和NaCl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酚酞溶液 B.稀硫酸 C.AgNO3溶液 D.K2CO3溶液
3.下列关于纯碱(Na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属于碱类物质
B.纯碱的水溶液pH<7
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纯碱中含少量烧碱杂质,可用稀盐酸除杂
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
C.NaOH、K2CO3、NaCl、Na2SO4
D.NaOH、NaNO3、H2SO4、FeCl3
5.碳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碳酸钠的性质。
实验一:取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加水后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壁,感觉到发烫。
实验二:取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实验三:取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充分搅拌,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缓慢滴加少量盐酸,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碳酸钠溶于水时放热
B.实验二说明碳酸钠溶液含有OH﹣
C.实验三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
D.实验三所得滤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钠
6.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
A. B.C.D.
7.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  )
A.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 D.稀盐酸和石灰水
(多选)8.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
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9.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氯化钙的水溶液呈中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代表碳酸钠与氯化钙发生反应
B.M点表示的溶液中阳离子有Na+和Ca2+
C.ac段表示的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先增加后减少
D.d点处的溶液遇无色酚酞不变色
二、填空题
10.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记作A、B),小明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溶液,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则A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②小明还想用别的试剂区别两种溶液,他不能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填选项序号之一)。
A.B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酚酞试液 D.稀盐酸
11.如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O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M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三、解答题
13.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5
2 20 10
3 20 6.8
4 20 n
(1)表中n的数值为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4.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a2CO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他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克。
(2)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A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出化学式)。
答案
1.解:A.碳酸钠、纯碱、Na2CO3,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故正确;
B.氢氧化钙的俗名为熟石灰、消石灰,化学式正确,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故错误;
C.氧化钙、生石灰、CaO,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故正确;
D.氢氧化钠、烧碱、NaOH,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一致,故正确。
故选:B。
2.解:A、稀HCl和NaCl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与稀HCl、NaCl溶液均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稀HCl和NaCl溶液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K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pH>7,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纯碱、烧碱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解:A、HCl、K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BaCl2、Na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OH、K2CO3、NaCl、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氢氧化钠、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D、NaOH、H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和水,NaOH、FeCl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解:A、取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加水后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壁,感觉到发烫,说明碳酸钠溶于水时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取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可能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向滤液中缓慢滴加少量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则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不能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解:A、碳酸钠与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物反应,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开始就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质量不断增加,盐酸反应完毕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故A不正确;
B、碳酸钠与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物反应,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钙反应完毕后沉淀的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B正确;
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也生成氯化钠,当反应完毕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变为一定值,不会一直增大,故C错误;
D、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呈酸性,pH小于7,当加入碳酸钠后,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盐酸被消耗,溶液的pH增大,当盐酸全部消耗尽,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值不变,反应完毕,继续加入碳酸钠,则溶液呈碱性pH值又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7.解:A、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变小,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难溶于水,从溶液中析出,导致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变小,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且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总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解:A、O至a段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故错误;
B、b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对应的液体中只有水一种,pH=7,故正确;
C、c点时,氢氧化钡溶液有剩余,故c点溶液中溶质只有氢氧化钡,故错误;
D、因为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水,水中有氢元素,故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故D正确;
故选:BD。
9.解:A、ab段的pH值增大,代表碳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故A错误;
B、bc段表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所以M点表示的溶液中阳离子有Na+和Ca2+,故B正确;
C、ac段都有氯化钠生成,所以表示的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一直增大,故C错误;
D、d点处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过量,遇无色酚酞变红色,故D错误。
故选:B。
10.解:①氯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则A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
②A、BaCl2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两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Ca(OH)2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Ca(OH)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两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两者现象同,不能鉴别,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两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①Na2CO3;
②C。
11.解:(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2)碳酸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CO32﹣;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uSO4+2NaOH=Na2SO4+Cu(OH)2↓.
12.解:(1)OP段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
(2)M点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答案为:NaCl。
(3)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
13.解:(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3.2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n的数值为6.8.
故答案为:6.8.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66%.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
(3)由题分析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5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g x
解之得:x=3.65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14.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g+36.5g﹣40.3g=2.2g,相当于物质的量是,故答案为:2.2;0.05;
(2)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3)A点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氯化钠,故答案为:NaC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