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上物质及其变化1.6.3几种重要的盐(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故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综合施用
B.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可以促进植物茎秆强壮
C.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D.常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尿素、碳酸氢铵等
2.钾肥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类物质生成。下列肥料属于钾肥的是( )
A.K2SO4 B.NH4Cl C.NaNO3 D.Ca(H2PO4)2
3.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钾可用作钾肥
B.化肥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C.农药应根据农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合理施用
D.农药施用后,不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
4.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
A.Mg B.MgO C.Mg(OH)2 D.MgCl2
5.某同学为除去食盐水中的Na2SO4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BaCl2溶液 B.Y为Na2CO3
C.Z为稀盐酸 D.步骤③与④可交换
6.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后,将A、B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为无色。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B反应后,溶液pH=7
B.试管A反应后氢氧化钠一定没有剩余
C.C中上层清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钠和氯化氢
D.实验中所涉及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7.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B.BD段溶液的pH=7
C.B、C、D点溶质都是2种
D.滴加Na2CO3溶液过程中,溶液中的Cl﹣的数目不变
二、填空题
8.小岚欲用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认为,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没有必要做,理由是 。
(2)上述 (填字母序号)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3)写出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岚通过实验验证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对生成物的要求是 。
9.取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①实验的目的是 。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10.2014年遂宁市新增“中国红海”和“圣莲岛湿地公园”两处4A级景区。初三、二班的几位同学在一个周末实地感受了圣莲岛湿地公园的美。
(1)在公园内的一个路口,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主要应该补充的化肥是 (填字母序号);
A.NH4Cl B.K2SO4 C.Ca(H2P7O4)2
(2)大伙一路谈笑,口渴了,拿出随身带来的塑料瓶装的矿泉水,饮后观察了标签,上面有一项写着: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 (填“原子′“离子”、“元素”、“物质”);
(3)他们来到了河边,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如果要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应选用 。
三、解答题
11.在实验室,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一开始 ,过一会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
(2)实验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图中B→C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 。(填字母)
A.该段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加入NaOH (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
C.成沉淀Cu(OH)2是蓝色的
D.该段反应有水生成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填空)
12.某公司生产的新型融雪剂的成分是无水CaCl2和NaCl(不含不溶性杂质、不含与碳酸钠反应的物质),为测定CaCl2的含量,同学称取该样品20g,加水充分溶解,然后取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分四次加入(编号1~4),每次经搅拌、过滤、洗涤、称量等操作,下一次实验用上一次实验所得的滤液中加入25g碳酸钠溶液,再重复搅拌、过滤、洗涤等操作,获得实验数据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实验编号 1 2 3 4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本次生成沉淀的质量/g 3.0 3.0 2.0 X
(1)X= 。
(2)第4次加入碳酸钠,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所含溶质有 。(化学式)
(3)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3.农技人员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对一片果园进行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该果园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果园土壤中缺少氮元素,需要用氮肥来补充,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填序号).
①KCl; ②NH4HCO3; ③Ca3(PO4)2.
(2)“测土配方”可以实现“缺什么、补什么”,使用该技术的好处是 .
(3)某同学取丰收牌钾肥(如图甲)样品2.0g,溶于足量的水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氯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试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反应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杂质不参加反应.)
答案
1.解: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又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故A正确;
B、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主要成分中含有钾元素,可以促进植物茎秆强壮,故B正确;
C、氮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故C错误;
D、尿素,碳酸氢铵中都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都属于氮肥,故D正确。
故选:C。
2.解:A、硫酸钾(K2SO4)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
B、氯化铵(NH4Cl)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C、硝酸钠(Na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A。
3.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说法正确;
B.化肥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说法正确;
C.农药应根据农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合理施用,过量施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说法正确;
D.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说法错误。
故选:D。
4.解:A、镁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方案可行;
B、氧化镁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方案可行;
C、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方案可行;
D、氯化镁与硫酸不反应,生成物中无气体、沉淀和水,故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碳酸钠。
A、由上述分析,X为BaCl2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上述分析,Y为Na2CO3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Z为稀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步骤③与④不能交换,否则过滤是没有意义的,生成的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新的杂质氯化钡、氯化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解:A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B试管中氯化钡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将A、B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为无色,所以A试管中为硫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B试管中为盐酸和氯化钡;
A、通过分析可知,反应后B试管中溶液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呈酸性,pH<7,故A错误;
B、通过分析可知,试管A反应后可能有氢氧化钠,故B错误;
C、AB试管混合,一定发生的反应为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可能发生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C中上层清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钠,可能存在氯化氢,故C错误;
D、实验中所涉及的反应均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7.解: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2CO3溶液,并振荡,稀盐酸会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随着碳酸钠的加入,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说法正确;
B、BD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的pH=7,说法正确;
C、分析可得,B点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钙,C点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钙,D点溶质为氯化钠,说法错误;
D、滴加 Na2CO3 溶液过程中,溶液中的Cl﹣的数目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C。
8.解:(1)因为欲用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而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所以没有必要做;
(2)上述A实验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气泡、无沉淀生成,无颜色的变化,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3)硫酸钡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NO3)2+H2SO4=BaSO4↓+2HNO3。
(4)小岚通过实验验证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对生成物的要求是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故答案为:
(1)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是置换反应;
(2)A;
(3)Ba(NO3)2+H2SO4=BaSO4↓+2HNO3;
(4)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9.(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色,①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碳酸钠溶液是否显碱性。
(2)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③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
氧化碳,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向所得溶
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
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和HCl。
故答案为:
(1)检验碳酸钠溶液是否显碱性;
(2)
(3)产生气泡;NaCl和HCl。
10.解:(1)小树枝叶已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缺乏氮肥,主要应该补充的化肥是氮肥,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a(H2P7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2)物质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矿泉水的标签中:含钙、镁、钠、钾等成分,这里的“钙”、“镁′“钠′“钾”指的是元素;
(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只能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可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故答案为:(1)A;(2)元素;(3)pH试纸。
11.解:(1)实验中,一开始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故填:无明显现象。
(2)实验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是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3)图中B→C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加入NaOH (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
故填:B。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填:NaOH、NaCl。
12.解:(1)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加入25g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能生成3.0沉淀;第3次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只生成了2.0g沉淀,则碳酸钠溶液有剩余
,则第4次加入的碳酸钠溶液没有发生反应,X=0。
故答案为:0。
(2)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第4次加入碳酸钠,充分反应后,碳酸钠溶液有剩余,所得溶液的所含溶质有Na2CO3、NaCl。
故答案为:Na2CO3、NaCl。
(3)最终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3.0g+3.0g+2.0g=8.0g。
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x 8.0g
x=8.88g
样品中CaCl 2的质量分数为×100%=44.4%。
答:样品中CaCl 2的质量分数为44.4%。
13.解:(1)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答案为:②.
(2)“测土配方”可以实现“缺什么、补什么”,使用该技术的好处是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故答案为: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
(3)解设硫酸钾的质量为X,
K2SO4+BaCl2═BaSO4↓+2KCl
174 233
X 2.33g
X=1.74g,
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87%,通过计算可知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符合产品外包装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