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30张PPT +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30张PPT +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9 10:27:23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版块一
海之昌——国力强盛 海上壮举
郑和下西洋
地理概念,明初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海域及沿岸地区。
西洋的范围
(一)郑和下西洋原因
材料一:“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明史·郑和传》
1、提高明朝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2、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同时发展海外贸易。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二)郑和下西洋概况
时间
次数
在位皇帝
船数
人数
到达地区、国家数量
最远到达
(二)郑和下西洋概况
时间
次数
在位皇帝
船数
人数
到达地区、国家数量
最远到达
1405年-1433年
七次
明成祖
200多艘
27000多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51.8米
郑和宝船
茶叶
漆器
精美瓷器
优质丝绸
装载物品: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
宝石
中国
西洋
丝绸、瓷器、茶叶、漆器、
金银货币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装载物品的用途:(1)慷慨送礼;(2)用于贸易。
拓展阅读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在全球举行了纪念活动。
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印度尼西亚 三宝垄
泰国 三宝塔寺
马来西亚 三宝庙
印度尼西亚 三宝庙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教材72页
②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版块二、
海之战——忽视海权 倭寇来犯
(戚继光抗倭)
倭寇:
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二、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




材料研读
二、戚继光抗倭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倭变事略》
材料三: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中国历史》
材料二:“戚家军”名闻天下…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明史》
当地军民支持
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军纪严明,作战英勇;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地位: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反侵略战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戚继光
版块三、
海之殇——殖民侵略 丧失领土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小结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对外关系
友好
交往:
战争冲突
封建
社会
出现
危机
封建
制度
衰落
我国开始
受到外来
侵略
课后练习
1、郑和下西洋距今已经六百多年了,人们之所以缅怀他,依据是( )。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B
课后练习
2、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受明成祖派遣出使西洋的
B 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D 他的远航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课后练习
3、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雄的历史功绩是(  )
A.收复台湾 B.抗击倭寇
C.抗击沙俄 D.出使西域
B
课后练习
4.“岳家军”和“戚家军”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B.其斗争都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C.都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D.都是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军队
D
课后练习
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从中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留下千古佳话;从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陆上盛况,到“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海上繁华……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