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 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上 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30 09: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上物质及其变化1.1物质的变化
一、知识梳理
1.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无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3)物理变化的实质:物体的状态或者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
(4)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的产生,或有无新分子的产生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产生的时候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产生的时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物质变化的判断: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状态下物质的颜色、状态、温度(吸放热)以及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方面寻找证据证明变化的发生。
(2)物理变化的类型:形状变化(粉碎,捏扁),三态变化,温度变化
(3)化学变化的类型:燃烧、金刚石与石墨的转化、生物变化、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的类型: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5)化学性质的类型: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3.古诗中的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位置变化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形状的变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光学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的运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凝固
玉不琢不成器-------形状
【化学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煅烧碳酸钙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和生物变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燃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烧爆炸
二、探究提升
1.相关实验与现象描述
观察硝酸铅中加入碘化钾,生成黄色沉淀的现象,树叶变由绿变黄,熔化的冰块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硫氰化钾与氯化铁反应
2.描述实验现象的方式
1.描述反应现象时要注意初始时各物质的状态,和反应后的状态做对比
2.反应过程中伴随的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产生的现象一定要描述进去
3.描述反应现象时按照反应出现的顺序顺次记录和描述
4.描述现象时不得出现具体的物质名称,出现名称的是结论
一、选择题
1.番薯粉丝是文成的特产,下列制作番薯粉丝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磨浆 B. 蒸熟 C. 刨丝 D. 晾晒
2.麦芽糖是由米、麦、粟等粮食发酵制成的糖类食品,具有强健脾胃、润肺止咳的功效,老少皆宜。下列制作麦芽糖的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是(  )
A. 麦芽切碎备用 B. 与熟糯米混合发酵 C. 棉布挤压出糖水 D. 清洗麦芽
3.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土的玉石器、铜头像、青铜神树和鸟型金饰片等重要文物。下列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雕刻玉石 B.打磨铜像 C.矿石炼铜 D.锻打金块
4.下列生活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自行车:“天气太热,我的轮胎爆炸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劈开木材 B.铁杵磨针 C.鞭炮爆炸 D.吹爆气球
6.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我国科技一直秉持贴近生活、贴近需求的理念,引领社会发展。下列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全气候电池为电动汽车充电 B.氢燃料在火炬“飞扬”中燃烧
C.海岛上采用风力发电照明 D.新冠肺炎的核酸或抗原检测
7.鱼饼是温州的一道特色菜,鱼饼的制作主要经过以下工序:①鮸鱼去骨②敲打鱼泥③放料蒸煮④油炸亮色,这些工序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首《山形》将秋天的山林美景生动展现,下列现象与“霜叶红于二月花”属于同一种变化的是(  )
A.蔗糖溶解 B.铁丝弯折 C.冰雪消融 D.呼吸作用
9.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它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原子核爆炸 B. 烟花绽放时爆炸 C. 燃气罐泄漏爆炸 D.压力锅排气孔堵塞爆炸
1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在甲骨上刻文字 D.用石块修筑长城
12.如图为雾炮车,柯桥区各镇(街)广泛应用,加入水后会喷出雾状小水珠,有利于增大和灰尘的接触面积,降低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列有关雾炮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进去是液体,出来是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C.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态变化主要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D.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其实很少发生物态变化
13.如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14.以下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永康锡艺 B.温州剪纸 C.泰顺米酒 D.东阳木雕
15.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
16.在下列事实所伴随的变化中,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②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③有发光、发热现象 ④有新物质生成
⑤有沉淀产生 ⑥有颜色变化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④
17.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1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硫酸铜晶体,加热后,发现试管口有水滴出现,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粉末;等试管冷却后,向该试管中滴入几滴蒸馏水,发现试管底部的固体又变蓝色,继续加足量蒸馏水,蓝色物质全部溶解,通过观察和实验,该同学寻找到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 )
A.硫酸铜晶体颗粒变小了 B.白色粉末能溶解在水中
C.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D.白色粉末变成了蓝色晶体
19.下图所描绘的各种自然现象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川消融 B.下雨 C.光合作用 D.雾凇
20.某同学点燃蜡烛并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蜡烛发生化学变化证据的现象是( )
A.出现蜡油 B.蜡烛变软 C.杯壁出现水珠 D.蜡烛体积减小
21.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2.物质变化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种形式,下列生活图片中表示在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毒气 B.将鲜鸭蛋腌制成皮蛋
C.用粮食来酿酒 D.用炭火烘制作烤鱼
23.下列变化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灯泡通电发光放热;瓷瓦破碎 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
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 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
24.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变化与其他三项本质不同的是()
A.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向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滴加蛋清溶液 B.日本核电站工作人员给核电机组注水降温
C.炼油厂蒸馏原油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 D.露置于空气中的镁带表面逐渐变黑
26.我们家乡衢州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酿制江山米酒时发酵糯米
C.制作龙游发糕时将成品进行包装 D.制作开化开顺牌黑木耳时晒干水分
27.下列变化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有本质的不同,它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天空中云形变化 C.燃放烟花 D.蜡烛燃烧
二、填空题
28.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易生锈;③电灯发光;④煤气燃烧;⑤镁能燃烧;⑥
氧化铜是黑色粉末;⑦冰雪融化;⑧雕琢玉石;⑨食物变馊
答案
1.B
【解析】A、磨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蒸熟过程中番薯粉丝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刨丝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晾晒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2.B
【解析】A、麦芽切碎备用 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与熟糯米混合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棉布挤压出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清洗麦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A、雕刻玉石后,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打磨铜像,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矿石炼铜后生成了新物质铜,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锻打金块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
4.B
【解析】A、天气热,分子受热膨胀,分子间隙增大导致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架台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铁锈是新物质,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酒精越来越少是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分子的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吸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C
【解析】A、劈开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杵磨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鞭炮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吹爆气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6.C
【解析】A、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氢燃料在火炬“飞扬”中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海岛上采用风力发电照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新冠肺炎的核酸或抗原检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解析】①鮸鱼去骨只是物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②敲打鱼泥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③放料蒸煮时,鮸鱼中的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④油炸时,鮸鱼中的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8.D
【解析】A、蔗糖溶解只是蔗糖分子运动向水中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丝弯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9.C
【解析】A、野火烧不尽,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烈火焚烧若等闲,焚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D、蜡炬成灰,蜡烛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A、原子核爆炸过程中除去了原子发生裂变外,还其他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烟花在空中爆炸,是烟花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燃气爆炸是燃气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12.D
【解析】A、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质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能量的变化,选项错误;
C、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物质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能量的变化,选项错误;
D、加进去是水,出来是雾状小水珠,这个过程其实很少发生物态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13.D
【解析】A、酒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蜡烛熔化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给铜片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火柴燃烧,说明铜片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蜡烛和火柴,证明铜片具有导热性,且铜片表现导热性时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即导热性属于铜的物理性质,上述实验只能证明铜具有导热性,但不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选项错误;
D、火柴燃烧说明火柴具有可燃性,当火柴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即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故选D。
14.C
【解析】A、永康锡艺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温州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泰顺米酒酿制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东阳木雕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A、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故A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石蜡熔化又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并不是化学变化都会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
D、物质的变化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同时物质的变化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C。
16.D
【解析】①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②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本身不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③有发光、发热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⑤有沉淀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析出晶体,属于物理变化;
⑥有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变为液态氧,颜色变了,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17.D
【解析】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火加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曾青得铁生成铜,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有银和丹砂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D。
18.C
【解析】判断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晶体颗粒变小、白色粉末能溶解在水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而D白色粉末变成了蓝色晶体变化中也有新物质生成,但不是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故选C。
19.C
【解析】A、冰川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下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雾凇形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20.C
【解析】A、出现蜡油是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错。
B、蜡烛变软是因为蜡烛受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
C、杯壁出现水珠,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水,故生成了新物质;故C对。
D、蜡烛体积变小,是因为燃烧消耗了一部分蜡烛,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
故选C。
21.C
【解析】A、诗句“白玉为床,金做马”中,“玉”和“金”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冰”和“雪”的形成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诗句“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中,野草燃烧能生成和二氧化碳和灰烬,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风雨声”由物体振动产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A
【解析】A、活性炭吸附毒气是利用疏松多孔的结构,把毒气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将鲜鸭蛋腌制成皮蛋,生成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用粮食来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用炭火来烤鱼包含着炭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A。
23.B
【解析】A、灯泡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瓷瓦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煤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的蒸发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变质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B。
24.A
【解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爆竹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选项中涉及物理变化,其余三项涉及化学变化。故选A。
25.D
【解析】A、向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滴加蛋清溶液,会出现白色絮状物,这不是蛋白质变性,只是蛋白质的少量析出,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给核电机组注水降温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蒸馏制得的石油产品,只是利用沸点的不同使产品在不同的温度下汽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镁在空气中变黑,是镁变成了氧化镁(本身白色,由于生成时不是纯氧化镁,且聚集状态的缘故,所以显灰色或者黑色),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6.B
【解析】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酿制江山米酒时发酵糯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 制作龙游发糕时将成品进行包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制作开化开顺牌黑木耳时晒干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B
【解析】A、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B、天空中的云形变换,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C、燃放烟花,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故选B。
28.③⑦⑧ ①④⑨ ⑥ ②⑤
【解析】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②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钢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
③电灯发光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⑤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镁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属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⑦冰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⑧雕琢玉石,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⑨食物变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