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5《三峡》(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5《三峡》(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3 10: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峡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时间_________
【课前预习】
1、注音:
阙( ) 曦( ) 襄( ) 溯( ) 御( )
湍( ) 山献( )漱( ) 涧( ) 猿( )
啸( ) 属( ) 嶂( )
2、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先写了山,接着写了( ),又写了( )
最后写了( )
【课堂反馈】
1、读 自读(注意字音、节奏,读出古文味)
指读(学生纠错)
齐读(声音响亮,整齐流畅,节奏感强)
2、翻译课文
A 同组交流(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及已有文言知识)
要求:(目标中的字词在文中标注)
B 自译
互译
指译(学生纠错)结合讲解古文翻译的方法。
3、再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4、课后巩固:
(1)、解释词语:
或王命急宣( ) 虽乘奔御风( )( )
朝发白帝( ) 不以疾也 ( )
良多趣味( )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
2、通假字:
略无阙处: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 ) 沿溯阻绝 :( )
自 自非亭午夜分:( )绝 绝巘多生怪柏:( )
有朋自远方来 :( ) 哀转久绝:( )
回清倒影:( )

清荣峻茂:( )
4、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第二课时
分析文章思路(学生划分层次)领会文章布局用意。
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景物特征
领会春冬之时和秋景的画面特点,体会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赏析本文的语言
【课后巩固】
(1)、《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
(2)、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与文中的两句渔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2.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5.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 二)
1.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2.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3.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4.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