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伦敦城市发展大事年表(部分)
1863年议会颁布《碱业法》,要求抑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
1875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设公共卫生局,对供水、排污、贫民窟清理进行监督。
1876年“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开辟新街道,缓解交通拥堵。议会颁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河流污染防治法》。
据内容推知,英国( )
A.抑制了工业有害生产 B.城市管理走向制度化
C.建立了卫生防疫体系 D.政府主导建设工业化
2.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同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对材料所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得益于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B.导致了中心城区走向衰落
C.有效解决了城市化弊端
D.引发了城市功能布局紊乱
3.研究表明,当把人口规模为5000人及以上的居民定居地算作城市,欧洲整体的城市化水平在1600年时为12.9%,1800年上升到13.8%。但是,如果把英国排除在外,1800年的城市化水平竟然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B.多数欧洲国家尚未统一
C.资本主义萌芽仍待发展
D.宗教神学阻碍社会转型
4.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中( )
A.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B.民族资本家起主导作用
C.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
D.教育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5.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
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
6.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新兴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至1841年,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升至27.2‰,曼彻斯特升至33.8‰。该现象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已具理论基础
B.手工场环境十分恶劣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升
7.美国西部曾是尚处于开发中的边远地区,但在19世纪后半期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而在此过程中,铁路作为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发挥了十分特殊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8.1801﹣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英国的社会改革家查德威克在提交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中指出:“在我国的某些城镇里竟如此缺乏市政管理,以致清洁卫生方面之糟,几乎和一个野营的游牧民族或一支无纪律的军队不相上下。”他意在说明,英国( )
A.城市化降低了人们生活水平
B.清洁卫生是城市治理的重心
C.城市管理应匹配城市化进程
D.军队政治纪律意识非常淡薄
9.19世纪末,国人对不断涌入上海的机器、车辆极感兴趣,这些器物的响声被当作新文明的象征。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噪音”的概念逐渐被接受,在反对城市噪音的人群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国人的身影。这一变化体现了( )
A.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受到阻碍
B.工业文明的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C.城市治理以认知进步为前提
D.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10.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可知( )
A.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
B.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C.城市化中的问题受到重视
D.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
11.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涨,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12.2012年1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一些行业的“用工荒”越来越突出。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0后”农民工出现了“宁愿在城市奋斗,不愿在农村享受”的特征。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埃比尼泽 霍华德,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这一方案对于我国现行城市化的借鉴意义是( )
A.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B.关注城市化质量
C.改变农民工的观念 D.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的英国,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疾病和瘟疫严重困扰着英国人口发展,致使英国人口呈长周期衰落。18世纪初,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2%,1851~1855年平均每年仍达33.9%。与此同时,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十分明显。1749~1759年,英国出生在医院的新生儿的死亡率为1/15,1799~1800年下降到1/118。上述状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18世纪中期以前,东南部和伦敦因其自身自然经济条件优越而人口发展最快、密度最大、数量最多,18世纪中期以后,作为英国重要产业棉纺和煤炭钢铁工业迅速在英国西北崛起,人口的重心也随之由东南向西北转移。据统计,1696年,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包括地主、农场主、自耕农和雇工,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随着人口的集中,一大批大城市迅速崛起。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在中国共设立商埠92处,在23个城市开辟了租界和租界地。通商口岸城市仅占城市总数的1.6%,而人口却占城市总人口的28%。外国学者曾估计说:“1853年,上海租界内住有中国人约500名,自1853~1854年间,因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发生战争,逃难移入租界的人数激增。紧接着太平军来攻,1860年租界人口一跃而达30万人。20世纪初,浙江农业歉收,‘省城骤添数万人’。近代中国,农业过剩人口既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直接后果,也不可能被工业部门所吸收,这种矛盾发展的直接后果,非但不能解决农业相对过剩人口问题,反而使城市失业问题更加尖锐化。”——摘编自行龙《人口因素与中国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伦敦城市发展大事年表(部分)
1863年议会颁布《碱业法》,要求抑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
1875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设公共卫生局,对供水、排污、贫民窟清理进行监督。
1876年“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开辟新街道,缓解交通拥堵。议会颁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河流污染防治法》。
据内容推知,英国( )
A.抑制了工业有害生产 B.城市管理走向制度化
C.建立了卫生防疫体系 D.政府主导建设工业化
【答案】B
2.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同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对材料所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得益于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B.导致了中心城区走向衰落
C.有效解决了城市化弊端
D.引发了城市功能布局紊乱
【答案】A
3.研究表明,当把人口规模为5000人及以上的居民定居地算作城市,欧洲整体的城市化水平在1600年时为12.9%,1800年上升到13.8%。但是,如果把英国排除在外,1800年的城市化水平竟然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B.多数欧洲国家尚未统一
C.资本主义萌芽仍待发展
D.宗教神学阻碍社会转型
【答案】A
4.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过程中( )
A.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B.民族资本家起主导作用
C.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
D.教育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答案】C
5.如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78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
D.1949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
【答案】B
6.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新兴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至1841年,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升至27.2‰,曼彻斯特升至33.8‰。该现象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已具理论基础
B.手工场环境十分恶劣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升
【答案】C
7.美国西部曾是尚处于开发中的边远地区,但在19世纪后半期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而在此过程中,铁路作为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发挥了十分特殊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答案】C
8.1801﹣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英国的社会改革家查德威克在提交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中指出:“在我国的某些城镇里竟如此缺乏市政管理,以致清洁卫生方面之糟,几乎和一个野营的游牧民族或一支无纪律的军队不相上下。”他意在说明,英国( )
A.城市化降低了人们生活水平
B.清洁卫生是城市治理的重心
C.城市管理应匹配城市化进程
D.军队政治纪律意识非常淡薄
【答案】C
9.19世纪末,国人对不断涌入上海的机器、车辆极感兴趣,这些器物的响声被当作新文明的象征。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噪音”的概念逐渐被接受,在反对城市噪音的人群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国人的身影。这一变化体现了( )
A.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受到阻碍
B.工业文明的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C.城市治理以认知进步为前提
D.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答案】B
10.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可知( )
A.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
B.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C.城市化中的问题受到重视
D.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
【答案】C
11.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涨,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答案】B
12.2012年1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一些行业的“用工荒”越来越突出。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0后”农民工出现了“宁愿在城市奋斗,不愿在农村享受”的特征。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埃比尼泽 霍华德,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主张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使居民返回乡村。这一方案对于我国现行城市化的借鉴意义是( )
A.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B.关注城市化质量
C.改变农民工的观念 D.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的英国,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疾病和瘟疫严重困扰着英国人口发展,致使英国人口呈长周期衰落。18世纪初,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2%,1851~1855年平均每年仍达33.9%。与此同时,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十分明显。1749~1759年,英国出生在医院的新生儿的死亡率为1/15,1799~1800年下降到1/118。上述状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18世纪中期以前,东南部和伦敦因其自身自然经济条件优越而人口发展最快、密度最大、数量最多,18世纪中期以后,作为英国重要产业棉纺和煤炭钢铁工业迅速在英国西北崛起,人口的重心也随之由东南向西北转移。据统计,1696年,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包括地主、农场主、自耕农和雇工,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随着人口的集中,一大批大城市迅速崛起。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在中国共设立商埠92处,在23个城市开辟了租界和租界地。通商口岸城市仅占城市总数的1.6%,而人口却占城市总人口的28%。外国学者曾估计说:“1853年,上海租界内住有中国人约500名,自1853~1854年间,因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发生战争,逃难移入租界的人数激增。紧接着太平军来攻,1860年租界人口一跃而达30万人。20世纪初,浙江农业歉收,‘省城骤添数万人’。近代中国,农业过剩人口既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直接后果,也不可能被工业部门所吸收,这种矛盾发展的直接后果,非但不能解决农业相对过剩人口问题,反而使城市失业问题更加尖锐化。”——摘编自行龙《人口因素与中国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1)特点:出生率高,死亡率相对较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区域分布发生剧变,人口流动频繁;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基本协调,相互促进。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泛的国内市场;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英国人口的区域转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区域分布。
(2)特征:具有被迫性;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人口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未能同步前进。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乱和灾荒;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日趋衰败;近代中国工业的畸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