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③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2、1996年7月,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时明确表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迫不得已作出的决定”.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核武器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钱学森 B. 钱三强 C. 邓稼先 D. 王淦昌
3、“在中国人眼中,‘863’并不只是几个简单的数字,以此命名的一项科技计划,20多年来带动了中国高技术研究水平和能力的整体提升,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对“这项计划”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取得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 ②是我国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技术成果的应用
③是我国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表现 ④是我国面对当今世界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的行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 战略核潜艇 B. 人造地球卫星 C. 长征运载火箭 D. 原子弹
5、她“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她”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莫言
6.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 “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C. “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发展迅猛
9. 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 科技水平的变化 B. 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C. 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10. 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
C.大街上的服装像“灰蓝色的海洋”
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11.“有一次在美国,有记者问,你们是来干什么的,是考察、还是学习?我说,我们是来传授技术的!”年届八旬的袁隆平回想起曾经的一次出访经历,至今还骄傲得合不拢嘴,他传授的技术是( )
A.“两弹一星”技术 B.籼型杂交水稻
C.制碱技术 D.籼型杂交小麦
12.中国科技人员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 )
①杨利伟 ②钱学森 ③邓稼先 ④翟志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3.据中新网2014年9月10日电,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今天上午开幕,中方大会主席杨利伟透露: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追溯历史,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C.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D.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14.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也需要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D.打击美国对台政策
15.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 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下列史实属于改革开放政策下取得成就的是( )
A. B.
C. D.
17.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下列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在新政期间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
B.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相继宣布建成为“福利国家”
18.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D.职业培训制度
19.党和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下列哪个不属于精神文明生活的范畴( )
A.五讲四美三热爱 B.讲文明、树新风
C.“八荣八耻” D.职业培训
20.中外文学艺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平鸽》﹣﹣萧伯纳
B.《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C.《水浒传》﹣﹣﹣施耐庵
D.《城市之光》﹣﹣﹣卓别林
21.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万余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克制它的新药物,我国率先完成了这项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22.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小明辩解道:“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的!”这段对话可以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3.汽车、火车、轮船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C.航天科技的进步
D.现代教育的飞跃
24.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人们的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25.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邮件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6年3 月,四位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启动了以跟踪国际科技发展、缩小国内外科技差距,力争在有优势的高技术领域有所突破的高科技计划。
材料二2012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保持在4%以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4 年中央财政投入500 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40 元,中西部地区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 元,东部地区小学650 元、初中850 元。推动各地建立高职院校生均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年生均拔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特教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 元提高到4000元。
——《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实行哪项高科技研宄发展计划?该计划中包括几大领域?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基本内容。
(3)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的哪一项基本国策?简要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 135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电 0 288 410 1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两个以上)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8、20世纪后半叶,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我国是怎样应对和迎接挑战的?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二 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联合提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建议,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3月5日,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
材料三 2010年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中国诞生,2014年6月23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比第二名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快近一倍的速度。
材料四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已经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改变了世界”说明了什么真理?
(2)说出我国在科技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3)依据材料二,指出科学家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据此出台了什么措施?
(4)通过阅读材料三,从中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5)结合材料三、四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波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械。
材料三: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溃了十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喵鹿鸣,食野之萬。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頻奖词
(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请你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3)材料二中的“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4)提炼出青蒿素的科学家是谁?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30.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三峡时强调:“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呢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呢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科普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该企业“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什么困境?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华北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2)列举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精神。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
1-5ACDDA 6-10BCBCD 11-15BBBBC 16-20DCDDA 21-25ADBAB
26、(1)“863计划”; 八。
(2)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或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
(3)科教兴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也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
27、(1) 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
(2)提示:问题①: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原因:电视机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问题②:彩电需求不断增加。原因:人们对电视机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问题③:黑白电视机退出消费舞台。原因:电视机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凡符合题意的均可)
(3) 主要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28、(1)科学家:袁隆平;
真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家:屠呦呦;成就:发现了“青蒿素”。
(3)目的: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措施:实施“863计划”,发展高科技,追踪世界先进水平。
(4)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世界先进水平。
(5)移动电话成为日常用品。
29、(1)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2)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4)屠呦呦。
(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等精神。
30、(1)洋务运动。缺乏技术,缺乏人才。
(2)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艰苦奋斗、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为国奉献等。
(3)不断创新先进科技,培养尖端人才,加大政策支持,不断发展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