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音乐欣赏课——《草原音乐》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模仿性学习,学生模仿教师、学生相互模仿、学生模仿钢琴等,逐步提升学习质量;开展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2.内容分析
本课结合草原音乐特有的音乐风格——长调与短调,长调是反映内蒙古草原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旋律悠长,节奏自由,反映出草原的辽阔无边;短调民歌旋律欢快明亮,节奏规整紧密,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热情豪爽的性格特点。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关于草原的歌曲,如《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还聆听欣赏过草原乐曲,如笛子《牧民新歌》,木琴《我是人民小骑兵》等。大部分学生都了解内蒙古大草原,对草原的风土人情,民俗生活也有所耳闻,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草原音乐,使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情绪及特点。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无边和草原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模仿、体验、感受、律动、讨论、合作。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聆听、欣赏与感受,让学生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体会感悟草原音乐中长调和短调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意境,并能够准确听辨出长调和短调民歌。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所蕴涵的情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理解。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环节一:导入,引出课题 活动一: 复习演唱草原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1.提问学生草原的景色。 2. 欣赏草原人民生活、景色图片、舞蹈图片 3. 欣赏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入情境,与更好的理解音乐做铺垫。 环节二:聆听、欣赏、感受草原歌曲 活动二: (一)《牧歌》 1.初听《牧歌》,让学生闭眼聆听蒙古本土气息的歌曲,感受旋律的特点。 2.复听,学唱歌曲《牧歌》 3. 再听,随音乐加动作演唱。 (二)《我是草原小牧民》 1.初听《我是草原小牧民》, 跟音乐演唱。 2.复听,与《牧歌》做对比,利用演唱、舞蹈动作等手段从音乐的要素上分析这两首民歌的旋律、节奏、速度等特点。 3. 再听,跟唱,加动作 设计意图:提高兴趣,渲染气氛,感受乐曲的情绪。 环节三:欣赏、感受、分析、对比长调和短调民歌 活动三: 1.分析 《牧歌》——长调 《草原小牧民》——短调 2.跟音乐学唱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民歌。体会、感受长调和短调歌曲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感受了解内蒙古草原音乐的风格:长调和短调。 环节四:听辨、创编长调和短调 活动四: 1.短调民歌《草原英雄小姐妹》 2.长调民歌《小黄马》 3.短调民歌《草原新牧民》 4.找学生创编一两句长调或者短调 设计意图:体验、判断内蒙古民歌长调与短调,巩固长调短调的特点,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 环节五:教师表演与课外延伸 活动五: 1.教师表演二胡独奏《赛马》 2.介绍民族乐器二胡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相关音乐文化。 总结草原音乐特点,小结下课。 教学资源设计: 二胡、音频、视频、音乐卡片 板书设计: 草原音乐 旋律 节奏型 速度 《牧歌》 悠长 宽广 X - - -,X - 慢 长调 《我是草原小牧民》 欢快 活泼 XXXX XXXX 快 短调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的是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及参与的态度等。本节课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观察、谈话、提问、表演、歌唱等方式进行,利用自评、互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多种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准确的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1、本课以“主体、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激趣、感悟、创造、表现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以听赏为主,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聆听音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体验美。 2、本节课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教师积极投入,音乐专业基本功强,教师亲自用二胡演奏《赛马》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能够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不仅使学生生动的感受音乐,还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感,学生的掌声是对教师最大的认可与鼓励。 3、本课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聆听、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加深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拓展其文化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