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国父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广东香山县人。早年行医,1894年创立兴中会决心从事革命运动。1905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帝制,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隔年被迫辞职,后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1924年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发表新三民主义,创立黄埔军校,年底扶病到达北京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孙中山为中国耗尽毕生精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第一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第二次: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一、武昌起义1.社会基础: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有些条件。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并建立统一的革 命政党。
6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7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一)背景 1、经过: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是为“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经过、结果及意义 2、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中华民国。1、武昌起义的准备、主力军是什么?
2、起义后,立即成立了什么?3、起义后,全国革命的形势如何? 3、意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 南 京公 历,民国纪年”(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考考你: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年。你知道民国三年具体是指公元多少年? A 1913年 B 1914年 C 1915年◆考考你:下列旗帜,哪个是中华民国国旗?中华民国知多少?“皇帝倒了,符号变了”“巩金瓯,承天幡,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清国歌1911》“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临时政府之民国国歌1912》“朕即国家” “五族共和 ”你能说出临时政府“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作法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阁成员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同盟会员)
陆军部总长:黄兴(同盟会员)
海军部总长:黄钟英(原清海军管带)
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原清江苏巡抚)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同盟会员)
事业部总长:张謇(立宪派)
法制局长:宋教仁(同盟会员)
注: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有八个是同盟会员。人员组成上南京临时政府各部实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成员手中内政:颁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文化教育和改革社会风气的一系列法令措施。
外交: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民主政 治 经 济 方 面 文 化 教 育1.民主权利
废刑罚
2.保护华侨
3.不准买卖
人口
4革除官厅称呼1.奖励工商业,鼓励发展实业。
2.废除苛捐杂税软弱性、妥协性措施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提倡公民道德
2禁用清政府颁行教科书,小学禁止读经科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四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五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六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从法律上确立民主共和政体责任内阁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制度体现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 内容: 第一部,一座,灭亡,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性质:1 、主权在民
2 、自由平等
3、三权分立
4、责任内阁制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意义:局限性: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后各方势力对袁世凯和革命党人的态度袁世凯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革命阵营中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PK溥仪宣布退位
孙中山辞职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合作讨论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并阐述理由。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促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近代化。对内对外评价辛亥革命(重点)功绩(成功)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只是倒了一个皇帝,割了一条辫子,革命是失败的。①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未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辛亥革命未能完全成功的原因和教训: 1、资产阶级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2、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之路在中国走不通主观
原因客观
原因教训(证明了):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情境分析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
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
⑴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⑵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
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从不同史观评价辛亥革命1.近代史观:
2.文明史观:是中国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3.全球史观: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亚洲革命运动的发展。
4.社会史观:破除封建习俗和观念,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迁。1.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宣告中华民国建立
B. 标志清王朝统治结束
C. 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涎生D纸上练兵:2.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
A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 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A3.“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B4.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C.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消息
D.西方列强发电支持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