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水墨画花》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让学生学习用水墨的眼光观察,表现花卉。并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情分析
花卉是世界人们都喜欢的题材。早在古代,花卉就会出现在许多的器皿上,比如瓷罐。到了现代,人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花卉装饰的衣服、生活用品。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还用了电脑绘画板画出了传统的国画花卉。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希望小朋友们,课后可以多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①欣赏水墨花卉作品,感受墨线、墨点、墨块的粗细、浓淡、干湿的变化,体会墨分五色的墨韵之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初步了解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部分,学会用水墨的眼光对自然花卉进行观察取舍。
②通过观察,欣赏,比较,讨论,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用水墨花卉表现花卉。
了解花卉的结构特征,学会用水墨的眼光对花卉进行观察取舍,并学会用水墨的方法表现花卉。
③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水墨画的实践活动,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④体会水墨的“意象”造型观念,培养学生具备水墨审美眼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体验中感受水墨的独特语言,体会中国画的艺术之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笔墨纸砚表现花、枝、叶,并表现出水墨的韵味。
教学难点:如何用笔墨纸砚表现花、枝、叶,并表现出丰富的笔墨变化。
教学过程之导入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得天独厚艳而香,国色天香美名扬,不爱攀附献媚色,何惧飘落到他乡。请学生猜一猜,并说一说猜出来的理由,通过玩猜谜语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出课题《水墨画花》。
教学过程之新授
①初步感知
教师展示一段有关植物园视频,师生共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花?它的外形、色彩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花卉的外形、色彩等方面谈谈赏花之乐。
②深入探究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欣赏《牡丹花》和牡丹花照片,在欣赏的同时思考问题:“画家笔下的牡丹花与自然中的牡丹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结合课本内容,小组讨论,感受水墨画的特点。
③拓宽思维
继续欣赏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画家是怎样用笔墨和色彩表现牡丹花的 ”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
④小练习1:
下面请你们试着在2分钟之内,运用笔墨纸砚让“墨点、墨线、墨块”这三位家庭成员,在你们的画布上组合跳出优美的圆舞曲吧。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得 你认为哪个画得好。
④教师示范
教师确定以“菊花”为主题:a.用中锋蘸淡墨勾菊花的花瓣,用浓墨点花蕊;b.用侧锋画出富有浓淡变化的叶子;c.穿插枝干,勾画出叶筋。
现在,小墨家族中的墨块先生想要考考大家。看看,他的墨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墨色有浓有淡)(板书:浓、淡)
那请你想一想,用我们的毛笔工具怎样才能表现出墨的浓淡呢?
(学生上台来示范)那请你上来试一试,用毛笔工具表现墨的浓淡变化。
教师示范并总结:1、用力越大就越浓。2、多叠加几层就变浓。3、透明度越大越浓。4、加水。
【设计意图】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
⑤走近大师
现在,让我们走进艺术的殿堂,欣赏一下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笔法——勾勒法
(1)徐熙《工笔牡丹》:世人画牡丹,用重色,气象华贵,非常艳丽,而五代时期的徐熙用淡淡的细线勾勒出繁复的花瓣,很有层次感,花头大而饱满,白色染出牡丹的色彩,画面工整细致,这种水墨淡彩予人以超逸清雅的感觉。徐熙以写生为主,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徐熙是一位品格高尚的野逸画家。
(2)明代唐寅《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此作以水墨绘一折枝牡丹,花以白描法勾出,叶和茎则以没骨法挥洒,虚实相映,清雅脱俗。
(3)近代陈半丁 《扇面牡丹》:两朵牡丹线条自由随性,有一种动感,像风吹过,还能闻到阵阵清香呢!
2、墨法——没骨法
明代 徐渭《墨牡丹》花瓣为浓墨,巧用花瓣之间的留白产生出花的层次,笔笔到位,笔笔精简,可见徐渭绘画的造诣之高。题画诗:“姚黄魏紫懒迎眸,只貌刘家水牯牛。大叶大花惟墨沈,莫教人拟绮为楼”。
近代 齐白石 《墨牡丹》墨色浓淡变化自然生动,刘海粟《泼墨牡丹》水墨晕染渗化的效果,虽然失去了真实的外形,却得到墨韵的精神!
3、构图——出枝法
水墨画讲究经营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图,根据牡丹的生长规律可以向上构图,还可以下垂,甚至对角线出枝,我们需要选择最美的构图——折枝牡丹。
黄宾虹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花鸟画家。“点染写花”是他的特点。他用清朗的笔墨把花的秀丽表现的淋漓尽致。赵之谦最擅长写意花卉。他的勾线、造型、设色能力极好。
其实,在创作过程中,构图很重要。构图和这些花卉的造型,色彩都是紧密联系的。
⑥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看,这些小朋友们的作品也都很棒!你觉得哪一幅画的更好呢?为什么?
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
自评: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创作感受。
互评:以贴星星的方式选出“最佳创作奖” “水墨大师”等奖项。
教师评:对学生的表现及作业进行总结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笔法、墨法、色彩等多方面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采用多主体、多角度评价学生作品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鼓励和引导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上的评价环节,说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和富有个性的审美观。
教师总结
花卉是世界人们都喜欢的题材。早在古代,花卉就会出现在许多的器皿上,比如瓷罐。到了现代,人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花卉装饰的衣服、生活用品。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还用了电脑绘画板画出了传统的国画花卉。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希望小朋友们,课后可以多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授课时我分为了几个部分让学生进行了练习。先练习了墨点、墨线、墨块。试探学生对笔墨的掌握程度。再练习了墨的浓淡变化该怎样用点线毛笔和标准毛笔去表现。从而展现了几种方法:1、叠加2、调整透明度3、用笔的轻重。接着,在笔墨运用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彩墨花卉的构成。先画花,再画枝叶,最后要有落款。在课的后半部分,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探索用什么样的方法画出花以及枝叶。在学生存在一定疑问的情况下,我进行适当地教师示范。交给学生一些处理笔墨的技巧。并让学生加深印象。但是学生在绘画的时候,速度稍稍有些慢。所以最后结束的时候,有的学生并没有画完整。
这节课还存在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教师在示范的时候要有明显的浓淡变化。
2、讲解出勾线的用处是为了让花要有层次。
3、在画花蕊的时候,要注意花蕊的位置。
4、要讲解关于色彩的知识(冷、暖、空间的关系)。
5、花朵的构成需要讲解清楚。
6、印章用图片的形式展现。
7、题款时的字体,大小要注意。
8、黑板上要有过程性的演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