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淮北市淮海路小学 徐 华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本篇课文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得意扬扬、惩处、振兴中华”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21cnjy.com
教 学 流 程
课前交流 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背诵古诗吗?可以是课外积累的,也可以是在课文中学到的,谁来背?(3-4人)会背的孩子可以一起背。2·1·c·n·j·y
2、老师激情朗诵“课后链接”中的诗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3、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初识文本,渐入意境
1、板书课题,释义“崛起”
2、引入生字词掌握情况
“铿锵有力”(出示)读出感觉,在“铿锵有力”地读课题
出示“帝国主义”,出示旧中国地形图,知道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是帝国主义国家;引出 “齐国主义列强”指导读成一个词语;引出 “租界”(出示)再读,简单介绍当时的租借地。
“衣衫褴褛” “耀武扬威”(出示)指导对比朗读
“惩处”读准多音字“处”,出示“惩”的字理,教写生字;放到句子中再读,“谁知……一通。”(出示)注意读准“一通”。www.21-cn-jy.com
一起读读全部词语(出示)
3、作者是如何用词的?
课件出示:
1、伯你说租界地是个没处说理的地方,因为中华不振,周恩来听后 。
2、在一个 的下午,周恩来和同学闯进 、 的租界,亲眼目睹,那里 的巡警, 的洋人相互勾结,欺压一个 的中国妇女。这时才真正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21教育网
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
体会四字词语的作用:很有文采,感觉作者写作水平很高;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很容易地想象到它所描写的人物和地面,既生动又传神。21·cn·jy·com
4、用一用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周恩来 中华不振,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引导出词语“耳闻目睹”
生填完后齐读上面三段话。
继续体会四字词语的作用:概括课文内容。
二、精读文本,入境入情
1、师生同写“中华不振”
2、哪儿看出“中华不振”,把它划出来。
生边默读边画。划好后指名学生回答。
3、课件出示: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4、多次指名读。
5、让我们蹲在这个不幸的妇女身边,听她哭诉。被轧死的:
可能是她 的老母亲,她 。
可能是她 的丈夫, 她 。
可能是她 的小儿子,她 。
……
生回答,进行四字词语的训练。
再次朗读文本内容,体会感悟
6、让我们走到耀武扬威的巡警跟前,这个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可怜的妇女训斥了一通。
我们先狠狠地煽他一记耳光,然后质问他: 。
再次朗读文本内容,入境体会
7、课件出示:让我们站起来,用愤怒而又轻蔑的眼神告诉这个得意的洋人: 哼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多么可怜的妇女,(再读)多么可恨的巡警(再读)多么可恶的洋人(再读)
8、追问:中国的巡警局给她讨回公道了吗?
这个洋人受到惩处了吗?
这些围观的中国人帮同胞讨回公道了吗?
深入体会“中华不振”
三、写下感受,升华文本。
1、师:同学们,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岂止这一件两件呀?
出示:补充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感悟“中华不振”。
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写下自己此时的感想,交流
2、补充: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常常一个人沉思的内容,深化认识,反复朗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补充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节选)师生配合激情诵读
4、你又为什么而读书呢?引入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读书。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 ! ! 惩(田字格)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