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往事依依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往事依依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07: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往事依依
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于漪
24年秋 新课件
Learning goals
学习目标
积累“徜徉、浩渺、雕镂”等词语。
01
在默读中勾画文中的领起句,把握文章结构;联系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体会文章主旨
品味文中打动人心、引人联想的精彩词句,体会遣词造句之妙。
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意义,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02
03
04
About the author
作者简介
-于漪-
于漪(1929),女,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代表作品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等。
Background
背景介绍
01
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突破心理障碍,重塑生命,得益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03
02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和隽永深沉的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
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本文就节选自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Interpretation of the title
文题解读
“往事”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叙事线索。“依依”表达出对往事的依恋不舍,奠定了文章的抒情意味。
General knowledge of literature
文学常识
千家诗
《千家诗》由宋代谢枋得选编的《重订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清代王相选编的《新镌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共选诗226首,主要为唐宋格律诗。
因其篇目易学好懂,题材多样,成为我国古代蒙学的主要教材之一。
课文中的石印本《千家诗》指谢枋得选编的《重订千家诗》,是谢枋得以南宋刘克庄编选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为底本选录的。
qian jia shi
千家诗
千家诗
生字词
于漪 徜徉 浩淼
素娥 婵娟 雕镂
镌刻 谆谆教导 铭刻
(yī) (cháng yáng) (miǎo)
(é) (chán) (lòu)
(juān) (zhūn) (míng)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也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或事业繁荣兴旺
心旷神怡:性情舒畅,精神愉快。
谆谆教导:恳切、耐心地教导
结构脉络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1自然段):点题,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下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第2—7自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
(第8自然段):结尾由事入理,回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并呼应开头,再次点题。
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1)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书画。
(2)因为书画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为什么都与书画有关?
课文第3段中“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一句与第5段中的哪一句遥相呼应?这两句话是什么关系?
与第5段中的“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一句相呼应。后一句是对前一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强调了读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
作者为什么说“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国文老师的这一肢体语言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引起了“我”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将“我”引领到文学的天地中;也正是这一肢体语言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影响了“我”的一生。这句话照应题目,突出了“往事 难忘、意义重大”这一主题。
课文第6段引述老师的话的重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刻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老师的话的重点在于“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语)。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导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说“我”对此“铭刻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写作特色
文章所选的几件事写的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影响。比如文章第5段举的是国文老师讲课的事例,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肩膀左右摇摆,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两位老师授课的方式和内容虽有所不同,却都对“我”影响颇深,充分展现了老师人情人理的讲课对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选材得当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串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记叙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读《千家诗》、聆听诗歌朗诵等往事;结尾由事人理,抒发感悟,与开头呼应,再次点题。文章在记叙中善于运用领起句,使文章层次清楚
结构严谨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