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9 07: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选择题
1.宋代,盐业除官营外,又有官督私营,或私营而由官府专卖。地主豪强则私开盐井,生产私盐。私营的冶铁业,由朝廷专设的“监”“冶”管理、控制。著名的徐州利国监,有三十六冶,每冶各百余人。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
A.政府盐铁官营面临着挑战
B.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效益突出
2.考古发现在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往往有“市”“亭”等记号(“市”“亭”指由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而这类器物曾多次在汉代些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  )
A.冲击了当时的等级观念
B.具有一定商品生产性质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私营工业日益萎缩
3.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带有封闭性
C.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农田的工具筒车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4.商代留存的甲骨卜辞,能识别字义的约1500个字左右。其中,关于“桑、蚕、丝、帛”等字频繁出现达153字之多。这反映了当时(  )
A.丝绸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衣料
B.养蚕缫丝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C.蚕桑业是祭祀活动的经济基础
D.巫师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5.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史 实 史 论
A 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 人工育蚕和棉纺织技术出现
B 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
C 《后汉书》记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 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
D 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 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
A.A B.B C.C D.D
6.北宋时,棉花的种植在闽粤一带已渐盛行;南宋时,又从闽粤发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 流域。宋代有诗云:“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木棉收千枝,八口不忧贫”。这 反映了宋代(  )
A.手工业重心转移到南方
B.家庭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C.棉花成为主要衣被材料
D.南方各省的百姓衣食富足
7.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如图1);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如图2)。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
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
C.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
D.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
8.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重器,鼎内有现存青铜器中最长的一篇铭文。清末书法家李瑞清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郭沫若也曾评论:“毛公鼎煌煌巨制,抵得上一篇《尚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该铭文反映了西周晚期的社会状况
B.后世书法文字皆受该铭文的影响
C.该铭文是《尚书》内容的重要构成
D.《尚书》在西周时期即为儒家经典
9.《墨子》载:“橐(注,鼓风吹火用的器具)以牛皮、炉有两缻,以桥(注,驱动鼓风器的杠杆)鼓百十。”《越绝书 吴王阖闾内传第四》有“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然后“金铁乃濡,遂以成剑”的记载。材料表明(  )
A.中国是最早铸造铁器的国家
B.金属冶炼已经使用鼓风技术
C.水排的使用提高了冶炼水平
D.金属冶炼已经使用煤做燃料
10.明代嘉靖年间,为了解决官富经费,一些官富开始将瓷器中的残次品在市场上出售,到万历年间时,甚至上好官瓷也进行销售。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官富在制瓷业中急剧衰落
B.民间制瓷业面临技术挑战
C.国家放弃对制瓷业的垄断
D.民窑制瓷技术超过了官窑
11.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提到:汉朝农业产量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每英亩500磅的产量就被视为高产,而且由于种植的谷物品种产出率低,收成中的1/3必须留作种子。中国人留种要少得多,而得到的回报却要多得多。汉朝农业高产主要是由于(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D.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12.《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材料旨在说明(  )
A.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的改进
B.铁制工具对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C.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纺织业
D.政府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初年,由于地主势力受到打击,各地都有不少荒田可以开垦,自耕农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自耕农经济本身十分脆弱,明代中后期以后,在赋役负担、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的共同冲击下,自耕农阶层越来越萎缩,地权日益集中于勋贵和缙绅地主的手中,庶民地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乡村社会分为地主与佃雇农两大社会阶层。明代地主占有的土地,绝大多数都通过租佃的方式经营,当时的佃户大致可以分为钦赐佃户、官田佃户、佃仆、一般佃户四类,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各不相同。——摘编自高寿仙著《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英国)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间、国家间的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羊毛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造成强大的推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促成了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16世纪的价格革命中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快,而实际工资下降,支付固定货币地租的租地农场主,靠占取土地和雇佣工人的利益而致富。到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租佃农场主阶级。伴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英国出现了租种200英亩、300英亩、500英亩或更多土地的大农场主,他们雇用大量工人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到18世纪下半期,大租佃制经营在英国农村中已经居于统治地位。——摘编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自耕农经济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英国租佃制与中国明代租佃制的不同之处。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选择题
1.宋代,盐业除官营外,又有官督私营,或私营而由官府专卖。地主豪强则私开盐井,生产私盐。私营的冶铁业,由朝廷专设的“监”“冶”管理、控制。著名的徐州利国监,有三十六冶,每冶各百余人。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
A.政府盐铁官营面临着挑战
B.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效益突出
【答案】B
2.考古发现在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往往有“市”“亭”等记号(“市”“亭”指由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而这类器物曾多次在汉代些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  )
A.冲击了当时的等级观念
B.具有一定商品生产性质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私营工业日益萎缩
【答案】B
3.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带有封闭性
C.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农田的工具筒车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答案】B
4.商代留存的甲骨卜辞,能识别字义的约1500个字左右。其中,关于“桑、蚕、丝、帛”等字频繁出现达153字之多。这反映了当时(  )
A.丝绸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衣料
B.养蚕缫丝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C.蚕桑业是祭祀活动的经济基础
D.巫师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答案】B
5.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史 实 史 论
A 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 人工育蚕和棉纺织技术出现
B 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
C 《后汉书》记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 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
D 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 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
A.A B.B C.C D.D
【答案】B
6.北宋时,棉花的种植在闽粤一带已渐盛行;南宋时,又从闽粤发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 流域。宋代有诗云:“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木棉收千枝,八口不忧贫”。这 反映了宋代(  )
A.手工业重心转移到南方
B.家庭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C.棉花成为主要衣被材料
D.南方各省的百姓衣食富足
【答案】B
7.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如图1);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如图2)。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
B.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
C.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
D.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
【答案】C
8.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重器,鼎内有现存青铜器中最长的一篇铭文。清末书法家李瑞清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郭沫若也曾评论:“毛公鼎煌煌巨制,抵得上一篇《尚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该铭文反映了西周晚期的社会状况
B.后世书法文字皆受该铭文的影响
C.该铭文是《尚书》内容的重要构成
D.《尚书》在西周时期即为儒家经典
【答案】A
9.《墨子》载:“橐(注,鼓风吹火用的器具)以牛皮、炉有两缻,以桥(注,驱动鼓风器的杠杆)鼓百十。”《越绝书 吴王阖闾内传第四》有“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然后“金铁乃濡,遂以成剑”的记载。材料表明(  )
A.中国是最早铸造铁器的国家
B.金属冶炼已经使用鼓风技术
C.水排的使用提高了冶炼水平
D.金属冶炼已经使用煤做燃料
【答案】B
10.明代嘉靖年间,为了解决官富经费,一些官富开始将瓷器中的残次品在市场上出售,到万历年间时,甚至上好官瓷也进行销售。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官富在制瓷业中急剧衰落
B.民间制瓷业面临技术挑战
C.国家放弃对制瓷业的垄断
D.民窑制瓷技术超过了官窑
【答案】B
11.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提到:汉朝农业产量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每英亩500磅的产量就被视为高产,而且由于种植的谷物品种产出率低,收成中的1/3必须留作种子。中国人留种要少得多,而得到的回报却要多得多。汉朝农业高产主要是由于(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D.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答案:A
12.《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材料旨在说明(  )
A.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的改进
B.铁制工具对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C.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纺织业
D.政府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初年,由于地主势力受到打击,各地都有不少荒田可以开垦,自耕农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自耕农经济本身十分脆弱,明代中后期以后,在赋役负担、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的共同冲击下,自耕农阶层越来越萎缩,地权日益集中于勋贵和缙绅地主的手中,庶民地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乡村社会分为地主与佃雇农两大社会阶层。明代地主占有的土地,绝大多数都通过租佃的方式经营,当时的佃户大致可以分为钦赐佃户、官田佃户、佃仆、一般佃户四类,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各不相同。——摘编自高寿仙著《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英国)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场的扩大,地区间、国家间的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毛纺织业的兴盛引起羊毛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创新土地专属私有权的收益。同时,新增的人口也对土地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造成强大的推动力,要求重新调整土地制度。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促成了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16世纪的价格革命中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快,而实际工资下降,支付固定货币地租的租地农场主,靠占取土地和雇佣工人的利益而致富。到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租佃农场主阶级。伴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英国出现了租种200英亩、300英亩、500英亩或更多土地的大农场主,他们雇用大量工人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到18世纪下半期,大租佃制经营在英国农村中已经居于统治地位。——摘编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自耕农经济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英国租佃制与中国明代租佃制的不同之处。
答案:(1)变化:自耕农经济由明代初年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的不断萎缩。
影响: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社会矛盾激化;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社会阶层分化。
(2)不同之处:①土地租佃的主体不同:英国租佃制的主体是新贵族、农业资本家或农场主;中国明代租佃制的主体是佃农。②性质(经营方式)不同:英国租佃制是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大规模的农场、牧场);中国明代租佃制仍属于封建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③影响不同:英国租佃制加快了农业的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明代租佃制没有促进农业根本性变革,没有推动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