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课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课测(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9 08: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1689年,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材料说明清朝前期(  )
A.国家统一促进对外交往
B.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
C.封建君主权力日益强化
D.边疆危机危及朝廷权威
2.如下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62年设伊犁将军 1684年清设立台湾府 从1727年起,派驻藏大臣
A.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B.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
C.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清朝政府未在西藏地区设立行省,而是通过设置驻藏大臣和册封达赖、班禅,来管理该地区的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了清朝的边疆治理(  )
A.比较重视订立盟约 B.具有因俗而治特点
C.以军事征服为依托 D.主要依靠和亲联姻
4.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由此可知,“海禁”政策(  )
A.清朝初年才开始推行 B.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C.有效抵制外来的侵略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权的是(  )
A.唐蕃会盟碑的树立
B.明设行都指挥使司
C.《达赖班禅册封制度》确立
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
6.明朝实行海禁,滨海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  )
A.对外贸易税收是明朝主要财源
B.开关就能确保沿海局势的安定
C.海禁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D.海禁阻断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7.有历史学家提到清朝军机处时说:“每日折奏多者至五六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五日为最末之一日,折奏有多至百余件者,或明发上谕,或廷寄,皆于当天办完,未有压搁过一日者。”这说明军机处(  )
A.行使着宰相权力 B.制约了君主权力
C.办事的效率较高 D.处理事务的繁杂
8.清朝设有专门负责边疆事务管理的机构。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事务也纳入其内。这个机构是(  )
A.宣政院 B.宣慰司 C.伊犁将军 D.理藩院
9.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了一次起义打入北京皇宫,嘉庆帝事后痛心地说:“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乎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导致这种政治乱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之下的天朝上国观念
B.理学思想束缚下官员道德素质下降
C.专制集权体制下各种矛盾激化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保守心态
10.史料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只供传述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世人皆称军机处为枢密”。这说明军机处(  )
A.拥有决策权,类似于元朝的中书省
B.拥有行政权,类似于唐朝的尚书省
C.机构简单,类似于宋朝的枢密院
D.是临时机构,类似于皇帝秘书班子
11.乾隆皇帝即位后,对八旗子弟战斗力退化痛心疾首,提出了“骑射立国”的目标,下令八旗子弟苦练骑射本领。而两江总督高晋提出把火器操练列入武举考试。材料反映了(  )
A.西学东渐进程不断加快
B.地方督抚影响中央决策
C.统治集团具有忧患意识
D.军事制度改革阻力重重
1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
A.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B.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C.断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禁止大清国臣民出海贸易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枣庄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1689年,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材料说明清朝前期(  )
A.国家统一促进对外交往
B.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
C.封建君主权力日益强化
D.边疆危机危及朝廷权威
【答案】B
2.如下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62年设伊犁将军 1684年清设立台湾府 从1727年起,派驻藏大臣
A.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B.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
C.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D
3.清朝政府未在西藏地区设立行省,而是通过设置驻藏大臣和册封达赖、班禅,来管理该地区的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了清朝的边疆治理(  )
A.比较重视订立盟约 B.具有因俗而治特点
C.以军事征服为依托 D.主要依靠和亲联姻
【答案】B
4.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由此可知,“海禁”政策(  )
A.清朝初年才开始推行 B.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C.有效抵制外来的侵略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B
5.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权的是(  )
A.唐蕃会盟碑的树立
B.明设行都指挥使司
C.《达赖班禅册封制度》确立
D.《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
【答案】D
6.明朝实行海禁,滨海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  )
A.对外贸易税收是明朝主要财源
B.开关就能确保沿海局势的安定
C.海禁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D.海禁阻断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答案】C
7.有历史学家提到清朝军机处时说:“每日折奏多者至五六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五日为最末之一日,折奏有多至百余件者,或明发上谕,或廷寄,皆于当天办完,未有压搁过一日者。”这说明军机处(  )
A.行使着宰相权力 B.制约了君主权力
C.办事的效率较高 D.处理事务的繁杂
【答案】C
8.清朝设有专门负责边疆事务管理的机构。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事务也纳入其内。这个机构是(  )
A.宣政院 B.宣慰司 C.伊犁将军 D.理藩院
【答案】D
9.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了一次起义打入北京皇宫,嘉庆帝事后痛心地说:“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乎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导致这种政治乱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之下的天朝上国观念
B.理学思想束缚下官员道德素质下降
C.专制集权体制下各种矛盾激化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保守心态
【答案】C
10.史料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只供传述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世人皆称军机处为枢密”。这说明军机处(  )
A.拥有决策权,类似于元朝的中书省
B.拥有行政权,类似于唐朝的尚书省
C.机构简单,类似于宋朝的枢密院
D.是临时机构,类似于皇帝秘书班子
【答案】D
11.乾隆皇帝即位后,对八旗子弟战斗力退化痛心疾首,提出了“骑射立国”的目标,下令八旗子弟苦练骑射本领。而两江总督高晋提出把火器操练列入武举考试。材料反映了(  )
A.西学东渐进程不断加快
B.地方督抚影响中央决策
C.统治集团具有忧患意识
D.军事制度改革阻力重重
答案:C
1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
A.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B.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C.断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禁止大清国臣民出海贸易
答案:B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枣庄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积极影响: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2)认识:改土归流,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对后世边疆治理提供借鉴。
解析:(1)根据“蛮悉改流,苗亦归化”得出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根据所学,还可从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等角度总结回答。(2)根据“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可知改土归流强化了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对后世边疆治理提供借鉴等角度分析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