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课一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课一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9 08: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美国以盟军名义驻军日本
B.美国提出和实施“马歇尔计划”
C.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D.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2.在1944至1945年期间,美政府资助美国与拉美人员交流达百余次,向拉美国家输出图书、小册子等印刷品共约50万册,还向拉美派遣了其他文化团体,如耶鲁大学合唱团等。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  )
A.与苏联争夺拉美控制权
B.提升拉美地区的教育水平
C.扩大美国在拉美的影响
D.加快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3.有学者认为,二战后东亚秩序的独特之处在于,东亚大陆地区和东亚沿海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被此割裂、尖锐对立,是一种典型的“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这一秩序(  )
A.深受美苏两大阵营影响
B.体现美国称霸亚太野心
C.说明东亚历史恩怨深重
D.导致东亚地区长期动荡
4.下面是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名为《欧洲赌注》的漫画。画面上方有四匹瘦弱的欧洲赛马,画面近处,一匹身披美国国旗的标有“马歇尔计划”的强健赛马正被牵进场内,马的右侧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与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手持望远镜者)和斯大林(倒转头看马嘴者)一起在查看赛马的牙齿。该漫画揭示了(  )
A.美苏两国民众文化需求不同
B.西欧联合抵制苏联的影响
C.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冷战背景下欧洲裂痕加剧
5.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只要美国不入侵古巴,苏联就会撤走导弹。但随后又致信表示,美国还须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当时美国只同意了第一封信的要求,但不久后还是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的导弹。这说明(  )
A.大国对抗中蕴含理性 B.军备竞赛越发激烈
C.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 D.苏攻美守局势明显
6.近年来欧盟不断出台关于北极的政策文件,尤其关注北极国家和相关行为体的开发活动 是否与欧盟的全球气候目标一致;2021年12月,俄罗斯提出拟禁止外国船只通过北方航道运送俄罗斯能源货物,也禁止外国船只在此航道上进行破冰及沿岸航行。这说明(  )
A.俄欧关系因地区冲突恶化
B.发达国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C.欧盟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
D.北极地区地缘政治地位上升
7.如表是二战后东欧某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部分历程。该国的改革(  )
时间 内容
1950年 在铁托的倡导下颁制法律,规定由企业全体就业人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的工人委员会对企业进行管理;宣布实行工人自治
1953年 自治范围扩展到教育,科学、文化、保健等各个领域,实行社会自治
1964年 扩大企业以及共和国和自治省的自主权,实行经济的分散化管理
①调动了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
②导致地方主义抬头,埋下分裂的隐患
③使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
④促使苏联坦克开进首都,改革被扼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深受两极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
A.德国分裂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欧洲共同体成立
9.如表为1961﹣1986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及非洲成员国数量变化,该变化(  )
时间数量 1961年 1964年 1970年 1973年 1976年 1979年 1983年 1986年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 25 47 53 75 86 95 100 101
非洲成员国数量 11 28 32 41 47 51 51 51
A.瓦解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C.反映了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D.加强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10.1946年到1989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投的否决票为239次;1990年到2004年,安理会的否决票总共为18票,与之对应的是安理会正式会议大大增加,非正式磋商更是成倍增长。这表明(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国际关系向民主平等迈进
D.全球治理机制臻于完善
11.下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时间 人物 主张
1306年 法国外交家杜布瓦 为了避免战争,建立“基督教共和国”
15世纪 法国国王亨利 建立由欧洲国家君主委派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
1713年 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 提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建立“欧洲联邦”
1932年 法国外长白里安 “法国和德国和解”,建立“欧洲联邦”
1950年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放
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12.下图为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一次以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国家为主的国际性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
A.大国强权政治的威胁
B.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
C.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致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最低限度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而最低限度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中(特别是在危机期间)将避免美苏战争放在最优先地位。它们先是作为心照不宣的默契,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
——摘编自牛军主编《战略的魔咒:
冷战时期的美国大战略研究》
材料提及一则关于美苏冷战思考的案例,其中蕴含了诸多的观点,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美国以盟军名义驻军日本
B.美国提出和实施“马歇尔计划”
C.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D.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答案】D
2.在1944至1945年期间,美政府资助美国与拉美人员交流达百余次,向拉美国家输出图书、小册子等印刷品共约50万册,还向拉美派遣了其他文化团体,如耶鲁大学合唱团等。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  )
A.与苏联争夺拉美控制权
B.提升拉美地区的教育水平
C.扩大美国在拉美的影响
D.加快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二战后东亚秩序的独特之处在于,东亚大陆地区和东亚沿海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被此割裂、尖锐对立,是一种典型的“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这一秩序(  )
A.深受美苏两大阵营影响
B.体现美国称霸亚太野心
C.说明东亚历史恩怨深重
D.导致东亚地区长期动荡
【答案】A
4.下面是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名为《欧洲赌注》的漫画。画面上方有四匹瘦弱的欧洲赛马,画面近处,一匹身披美国国旗的标有“马歇尔计划”的强健赛马正被牵进场内,马的右侧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与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手持望远镜者)和斯大林(倒转头看马嘴者)一起在查看赛马的牙齿。该漫画揭示了(  )
A.美苏两国民众文化需求不同
B.西欧联合抵制苏联的影响
C.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冷战背景下欧洲裂痕加剧
【答案】D
5.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只要美国不入侵古巴,苏联就会撤走导弹。但随后又致信表示,美国还须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当时美国只同意了第一封信的要求,但不久后还是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的导弹。这说明(  )
A.大国对抗中蕴含理性 B.军备竞赛越发激烈
C.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 D.苏攻美守局势明显
【答案】A
6.近年来欧盟不断出台关于北极的政策文件,尤其关注北极国家和相关行为体的开发活动 是否与欧盟的全球气候目标一致;2021年12月,俄罗斯提出拟禁止外国船只通过北方航道运送俄罗斯能源货物,也禁止外国船只在此航道上进行破冰及沿岸航行。这说明(  )
A.俄欧关系因地区冲突恶化
B.发达国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C.欧盟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
D.北极地区地缘政治地位上升
【答案】D
7.如表是二战后东欧某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部分历程。该国的改革(  )
时间 内容
1950年 在铁托的倡导下颁制法律,规定由企业全体就业人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的工人委员会对企业进行管理;宣布实行工人自治
1953年 自治范围扩展到教育,科学、文化、保健等各个领域,实行社会自治
1964年 扩大企业以及共和国和自治省的自主权,实行经济的分散化管理
①调动了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
②导致地方主义抬头,埋下分裂的隐患
③使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
④促使苏联坦克开进首都,改革被扼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8.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深受两极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
A.德国分裂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欧洲共同体成立
【答案】C
9.如表为1961﹣1986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及非洲成员国数量变化,该变化(  )
时间数量 1961年 1964年 1970年 1973年 1976年 1979年 1983年 1986年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 25 47 53 75 86 95 100 101
非洲成员国数量 11 28 32 41 47 51 51 51
A.瓦解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C.反映了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D.加强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答案】A
10.1946年到1989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投的否决票为239次;1990年到2004年,安理会的否决票总共为18票,与之对应的是安理会正式会议大大增加,非正式磋商更是成倍增长。这表明(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国际关系向民主平等迈进
D.全球治理机制臻于完善
【答案】C
11.下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时间 人物 主张
1306年 法国外交家杜布瓦 为了避免战争,建立“基督教共和国”
15世纪 法国国王亨利 建立由欧洲国家君主委派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
1713年 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 提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建立“欧洲联邦”
1932年 法国外长白里安 “法国和德国和解”,建立“欧洲联邦”
1950年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放
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答案C
12.下图为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一次以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国家为主的国际性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
A.大国强权政治的威胁
B.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
C.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致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准则。这最低限度共同利益就是避免美苏战争,而最低限度共同准则是在冷战对抗中(特别是在危机期间)将避免美苏战争放在最优先地位。它们先是作为心照不宣的默契,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
——摘编自牛军主编《战略的魔咒:
冷战时期的美国大战略研究》
材料提及一则关于美苏冷战思考的案例,其中蕴含了诸多的观点,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示例一
观点:美苏冷战客观上保持了“世界和平”。
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势力相对均衡,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美苏间的势力均衡,尤其是核实力的“恐怖平衡”,客观上遏制了美苏两个大国间的军事冲突和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冷战期间世界局势呈现出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这说明美苏冷战客观上保持了“世界和平”。
示例二
观点:美苏冷战基于两国共同的利益需要。
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苏两国处于相对均势状态,为了维护各自的势力范围,并遏制对方对自己势力范围的渗透,采取了非军事性的冷战对抗;美苏这种非军事性对抗的共同利益要求,使美苏冷战始终没有发展成为军事冲突,尤其是在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处理上,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冷战优先的非军事对抗性,因而冷战是美苏共同利益要求的结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