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草原景美、人美。
2.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勒、微、涩”,摘抄、积累描写草原景美的句子。
3.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一碧千里的美景,并习得抓住特点细致描写景物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赏析文中优美语句,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教学难点
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页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便进入第一单元的学习。首先请大家读读单元导语: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要求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领略过了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欣赏了美妙绝伦的——海上日出;还有那宁静闲适美好的牧场之国。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跟着书本去哪里旅行呢?(出示视频)没错就是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 谈谈你对草原的印象。(无边无际、牛羊成群、一碧万顷)
六十多年前,作家老舍第一次走进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所打动,于是写下了一篇散文《草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草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三、字词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草原》,不知你们生字词你们掌握得怎么样,谁愿接受老师的挑战,读读字词呢?看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第一组:一碧千里、绣上白花、绿毯、翠色欲流、流入云际
第二组: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拨转马头、握住不放、蒙汉情深
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组是写草原之景的,第二组是写草原之人的。)那文章哪些段落写草原“景色美”?哪些段落写草原“人情美”?
四、学习景色美
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都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呢?请用横线画出来。(天空、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同学们发现这些景物的写作顺序有什么规律了吗?(从上到下)
那草原的哪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描写它的句子勾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连用两个“那么”,表达了作者初见草原的惊喜、赞叹之情。
(2)比较词语:“清鲜”能否换成“清新”?“明朗”能否换成“晴朗”?为什么?(不能。“清鲜”突出“鲜”,表明草原的空气非常好;“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
(3)指导朗读:要读出对草原的赞美,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①“茫茫”是什么意思?(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一碧千里”是因为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并不茫茫”是因为“四面都有小丘”。)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绿毯”和“白色的大花”分别指什么?(“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
(2)通过比较“绣”和“铺”,体会用词的准确和生动,感受羊群给草原带来的生机,感受草原的动态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是用水墨和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勾勒”指用线条画出事物的轮廓。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不太清晰。远远望去, 小丘和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这一景象和“只用绿色渲染”的国画很相似。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如果你是骏马和大牛会回味些什么?(回味草原的无限风光。/回味青草的甜美。)
第一自然段中,有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有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请你用横线画出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如果去掉这些描写感受的语句,并不影响对景色的描写。请你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更喜欢老舍先生的表达,因为这种表达既写出了作者看到的景色,又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很容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情景交融)
请同学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读一读这段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把这优美的文字都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吧。(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学习人情美
草原风光美,草原人情更美。请默读第2-5自然段,想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到蒙汉人民情谊很深?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男女老少”这个词语中体会到蒙古族人民都来迎接远客,人数众多,可见主人十分热情好客。“各色的衣裳”说明草原人民把客人到来当成节日一般,才会身着节日盛装,这是蒙古族人民一种热情待客的方式。“飞”字用得特别好,我体会到了马的速度非常快,让我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热情。“几十里外”这个词语中体会到蒙古族人民不辞辛苦,非常有诚意。
(2)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我仿佛看到了蒙古族同胞远迎客人时骏马疾驰、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
(3)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从“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中,体会到了主客之间心情激动和情谊深厚,也感受到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民族团结互助。不仅是手热乎乎地握着,他们的心也是热乎乎的。
(4)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这些民族美食招待客人,还为他们唱民歌、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这些举动都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和真挚。
多么美好幸福的画面啊,生朗读第4、5自然段。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分别在即,在夕阳的余晖里,主人和客人依依不舍。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主人和客人在分别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
假如我是主人,我会深情地拥抱客人,说:“尊贵的客人们,这次没招待好你们,下次还要再来呀!”
假如我是客人,我会说:“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谊会一直延续下去的,也欢迎你们到我们那儿做客。”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如果说刚进入草原,作者是特别高兴,初见草原的新鲜激动,而当与蒙古族人民相处后,更多的是一种不舍,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全文中心句)
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吗 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六、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