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九上语文第六单元
24 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暮寝(qīn) 期年(qī) 朝服衣冠(zhāo)
B.窥镜(kuì) 昳丽(yì) 间进(jiān)
C.旦日(dàn) 弗如(fú) 朝于齐(cháo)
D.臣妾(qì) 孰视(shú) 数月(shuò)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B.孰视之(谁)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
D.期年之后(满一年)
3.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邹忌修八尺有余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忌不自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
C.闻寡人之耳者 鸡犬相闻
D.能谤讥于市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6.按要求默写。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 , ”两句刻画了邹忌身材修长,仪表堂堂的外貌。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对众口一词赞美自己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其中有关“客”的句子是“ ,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进谏时,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得出了“ , ”的结论。
二、课内外阅读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 执策而临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9.下列对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通过叙述邹忌劝齐威王纳谏的故事,强调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好处。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广开言路。
C.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打比方,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10.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11.在读书节活动中,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戏剧社的几个同学将《邹忌讽齐王纳谏》搬上了舞台,请你也来出谋划策,在画线句中的省略号处,为邹忌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旁白:第二天下午,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徐公因事到邹府登门拜访,邹忌闻讯前来接待。
邹忌(远远看到,不敢置信,疾步上前):您就是……徐公?(上下打量着,由衷赞叹)果然是我大齐美男子!徐公驾临敝府,真是蓬荜生辉啊!
徐公(谦恭作揖):不敢不敢,前来叨扰,多谢款待!
旁白:二人相谈甚欢,不觉日暮,徐公起身告辞,邹忌亲往相送。望着徐公洒脱的背影,邹忌陷入了深思……于是,他决定明天上朝拜见齐王。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景公畋①于署梁,十有八日而不返。晏子自国往见公。公望见晏子,下而急带②曰:“夫子何为遽③?国家无有故乎?”晏子对曰:“不亦急也!虽然,婴愿有复也。国人皆以君为安野而不安国,好兽而恶民,毋乃不可乎?"
公曰:“何哉?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子牛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子游存矣;为诸侯宾客莫之应乎?则行人子羽存矣;为田野之不僻,仓库之不实?则申田存焉;为国家之有余不足聘乎?则吾子存矣。寡人之有五子,犹心之有四支,心有四支,故心得佚焉。今寡人有五子,故寡人得佚焉,岂不可哉!”
晏子对曰:“婴闻之,与君言异。若乃心之有四支,而心得佚焉,可;得令四支无心,十有八日,不亦久乎!”公于是罢畋而归。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畋(tián):打猎。②带:这里指整理衣服上的佩带。③遽(jù):匆忙,惊慌。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有八日(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B.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监狱)
C.与君言异(不同)
D.公于是罢畋而归(返回)
13.(易错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寡人有五子,故寡人得佚焉,岂不可哉!
14.晏子是如何劝谏齐景公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比较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B】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悚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徐公何能及君也 (2)窥镜而自视
(3)毁言日至 (4)田野不辟
16.理解原文内容,填空。
【甲】文中邹忌用 ,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乙】文中,齐威王召见了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并分别说了几句话。其中“毁言日至”中“毁言”的意思是诽谤的言论,那么“誉言”的意思是 ;“人民贫馁”的意思是人民贫困饥饿,那么“人民给”的意思是 。
17.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
理解:邹忌不如徐公美的事实得到了妻、妾、客的同情,所以妻、妾、客都说邹忌比徐公美。
【B】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翻译:
理解:有人说即墨大夫的坏话,是因为他不攀附权贵,一心一意办实事,才有了政绩,所以得到齐威王的封赐。
18.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19.阅读甲乙两文,请从齐威王的角度概括出齐国强大的原因。
三、语言表达
20.下面是小语和小文两位同学关于文言文学习探究的对话,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在阅览古籍时,我对字的本义常常理解模糊,你有什么理解的好办法吗?
小文:有。我们可以拆分字形,追溯字源,解读字义。比如“朋友”的“朋”字进行拆分(见图1),我们可以解读为两串贝壳系挂在一起,意为陪伴。
小语:按照你的方法,我也可以把“友”字拆分(见图2),解读为 。
图1:(朋)= (贝壳)+ (贝壳)
图2:(友)= (手)+(手)
参考答案
1.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暮寝(qīn)——qǐn,期年(qī)——jī;B.窥镜(kuì)——kuī,间进(jiān)——jiàn;D.臣妾(qì)——qiè,数月(shuò)——shù;故选C。
2.B【详解】B.句意:仔细地看。孰,同“熟”,仔细。故选B。
3.C【详解】C.改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故选C。
4.D【详解】A.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一部分;B.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方位词;C.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D.古今义相同,都是“不如”的意思;故选D。
5.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相信/诚信;B.相同。早晨;C.使……听到/听见;D.在/到。故选B。
6.(1)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2)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3)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7.A【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相同。名词,早晨;B.副词,间或,偶然/动词,参与;C.代词,谁/副词,同“熟”,仔细;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千里马;故选A。
8.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9.D【解析】“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
故答案为:D。
10.①邹忌进谏给我的启示: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②齐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11.【创新题型】徐公之美,远在我邹忌之上,然而妻妾与客都认为我美,是因为他们或偏爱或惧怕或有求于我,所言皆非事实;我犹如此,坐拥天下的大王所受蒙蔽当然更甚。
12.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句中“狱讼”并不是指“监狱”,而是指诉讼、打官司,即“狱讼之不正”应该理解为“案件或诉讼处理得不公正”故选B。
13.如今我有五个大臣,所以我就可以得到安逸,难道不可以吗!
14.通过设喻说理的方法,指出作为统治者,可以忙里偷闲,玩上几天,但如果时间过久,四肢失去了心的主宰,就会乱动。心没有四肢,就无法行动,四肢没有心的主宰,谁来控制呢?
参考译文:齐景公在署梁打猎,打了十八天还不回朝。晏子从国都出发去看望景公。景公看见晏子来了,下车整理好衣服上的佩带说:“先生为什么这样匆忙?国家有什么变故吗?”晏子回答说:“没有什么变故呀,不过,我有话要对您说,国人都以为您安于野外打猎而不安于国家的政事,喜欢野兽而不喜欢国人,恐怕不可以吧?”
景公说:“此话从何说起呀!我因为夫妇之间的诉讼案件有不公正处理的吗?那么,由泰士子牛处理就行了;因为社稷宗庙祭祀不够恭敬吗?那么,由主管祭祀的官员子游处理就行了;因为诸侯宾客没人接待料理吗?那么,派掌管交际的官员子羽前去应酬就行了;因为田野没有开垦,仓库不够充实吗?那么,由管理农业的官员申田负责就行了;因为国家的钱财不够用来派发馈赠吗?那么,有先生您在这里就行了。我有这五位官员,就像心有了四肢,心有了四肢,那么心就可以闲下来休息休息了。现在我有这五个人来代替我管理国家,所以我能够闲下来休息休息,难道不行吗?”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的与此不同。如果心有了四肢,心确实可以闲下来休息休息,是可以的;可是如果让四肢没有心,独自存在十八天,那时间就太久了!”景公听了晏子的话,于是停止打猎回朝去了。
15.比得上;照;每天;开辟整治
16.设喻的方式;称赞的言论;人民丰足
17.A。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近臣来谋求内援的缘故!
18.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19.统治者要善于纳谏,广开言路,不偏听偏信;赏罚分明。
20.两只手牵在一起,意为协力互助。【解析】本题考查字义。古文“友”字是由两个“又”构成。“又”像手之形,并且为右手。可见“友”是会意字,其意思是两只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引申为友好,协力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