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陈涉世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陈涉世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14: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九上语文第六单元
25 陈涉世家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鹄(hú) 烹食(péng) 社稷(jì) 徇(xùn)
B.辍耕(chuò) 罾(zēng) 笞(chī) 铚(zhì)
C.砀(dàng) 嗟乎(jiē) 適戍(zhé) 蕲(qí)
D.闾左(lǘ) 谯(qiáo) 柘(zhè) 篝火(gōu)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固以怪之矣 B.卜者知其指意
C.发闾左適戍渔阳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衣食所安
B.今亡亦死/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或闻无罪/或异二者之为
D.宜多应者/宜乎众矣
4.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⑶然足下卜之鬼乎?⑷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A.(1)(2) B.(3)(2) C.(3)(1) D.(2)(4)
5.下列句子的翻译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译文: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
理解:该句说明陈胜胸有大志,表现了他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穷苦人民的同情。
B.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理解:这句话点出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C.失期,法皆斩。
译文: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
理解:该句点出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D.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等着受死,不如为国事而死,怎么样?
理解:该句表现了陈胜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起义决心!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扶苏以数谏故,   。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
(3)表明陈胜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一句话是“   ”。
(4)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用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
二、课内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乙】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
从古迄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
(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有删改)
【注】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吴广素爱人( ) (2)宁有种乎( )
(3)如弈者观谱( ) (4) 从古迄今( )
8.用“/”给(乙)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②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
10.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
《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
11.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
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
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②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丙】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丁】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注释】①累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②惟:思。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苟富贵,无相忘 ②故不为苟得也
B.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C.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既克,公问其故
D.①今或闻无罪 ②或王命急宣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辍耕之垄上 ②何陋之有
B.①为天下唱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C.①固以怪之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D.①乃喟然而叹曰 ②康肃笑而遣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5.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对司马迁的评价。
(三) 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司马迁《陈涉世家》节选)
【乙】
齐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ー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③矣。”
(《晏子谏杀烛邹》)
【注】①弋(yì)用带有绳子的箭射猎。②主:章管。③命:接受教导。
16.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吴广以为然 杂然相许
B.扶苏以数谏故 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C.项燕为楚将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D.吾闻二世少子也 使诸侯闻之
1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不以物喜
C.未知其死也 其真无马邪
D.今或闻无罪 或王命急宣
18.下列各项中与“当立者乃公于苏”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帝感其诚 D.是罪一也
1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20.写出陈涉、晏子各自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三、综合性学习
21.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
示例:
名片正面:历史一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参考答案
1.A【解析】A.“烹”应读一声。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B【解析】A.“以”通“已”。B.正确。C、“適”通“谪”。D.“被”通“披”。
故答案为:B
3.D【解析】应当。(A 怎么/安身;B 逃跑/无,没有;C 有人或许。)故答D。
4.A【解析】(1) (2)两句都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故答案为:A
5.D【解析】该项语句应译为“同样是死,不如为而死,怎么样”。故答D。
6.(1)上使外将兵(2)伐无道;诛暴秦(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①平素,一向;②难道;③下棋的人;④至,到;⑤抛开,舍弃
8.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
9.①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②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10.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
11.A【解析】B. “特别擅长抒情”应为“特别擅长叙事”,“编年体通史”应为“纪传体通史”,故错误;
C. “世界历史的重要”应为“中国历史的重要”,故错误;
D. “鉴往以知来”中的“鉴”意思是“审察或引为教训”,不是镜子的意思,故错误。
故答案为:A
【乙文参考译文】
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不读史书,怎能知道它的大略情况?借鉴以往可以引为教训的事来了解未来,引用古代事例来证实现在的事,这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旧的棋谱熟悉后,就会创设新的棋局。天下的事虽然繁杂,而我处理起来轻松自如,是应对的方法,古人的言行往往有现成的例子可以作为参考。
从古到今,事情变得极为精微,处理事务的人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看他们的得失而自己融会贯通,这就是读史的好处。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
古人说: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史书在诸多学问中,可以比作皮,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的人,爱惜裘皮衣服上的毛,却不爱惜裘皮。可是没有皮,毛能附着在什么上呢?印度是世界古国之一,它的文化可称得上极高,而没有历史来记载,至今印度人不能追想怀念前人的政治文化。
既然这样,那么现在说复兴文化,舍弃读史书,从哪里选取道路?
12.C 【解析】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
A.苟:如果苟且;
B.亡:逃亡通“无”,没有;
C.故:原因、缘故/原因、缘故;
D.或:有的人有时候;
故选C。
13.D 【解析】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和辨析。
A.之:动词,去、往/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为:介词,向动词,是;
C.以:副词,通“已”,已经/介词,因为;
D.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故选D。
14.(1)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15.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倾注了全部心血,写成了《史记》。《史 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例。特别是他遭遇不幸后忍辱负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更为后人所敬重。
乙文参考译文: 过了十年,因“李陵事件”而大祸临头,被关进了监狱。于是喟然长叹:“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被摧毁了,不会再被任用了!”退居以后又转而深思:“《诗经》和《尚书》辞意隐约,这是作者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
1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 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正确/…的样子;B.屡次/列出;C.是/替,给;D.听说//听说。故选D。
17.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A.于是、就,副词/是,表判断的动词;B.因为,介词/因为,介词;C.他,代词//难道,副词; D.有人,代词/有时,副词。 故选B。
18.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句式。例句句意:应立的是公子扶苏。这是一个判断句。
A.句意:陈胜是阳城人。判断句;
B.句意: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判断句;
C.句意:皇帝被他的诚心感动。被动句;
D.句意:这是一罪。判断句。
故选C。
19.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而轻视有才能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20.①陈涉等人谪成渔阳,遇雨失期当斩;制订了诈称扶苏、项燕起义的策略。
②景公要杀烛邹;晏子列举因鸟杀人的三种危害,启发景公放弃杀烛邹。
21.【答案】(1)“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仍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示例)名片正面:名人故里一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