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11: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绘自然美景的经典课文,它以其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小兴安岭四季更迭中的独特魅力。教材通过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细腻,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研读、朗读指导和创作实践等多个环节,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自然美景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反馈环节,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文学作品。此外,教材还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教育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成长。
学情分析 对于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在分析文本、深入理解和创造性表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进行朗读指导和创作实践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课文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和提高。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展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少年闰土的形象及“我”与闰土之间的友情。 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闰土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与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行为: 播放一段关于小兴安岭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展示精美的图片,配以轻快的背景音乐。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领略它那四季变换的美景吧!” 学生行为: 观看视频或图片,被小兴安岭的美景所吸引。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初步印象。 师生示例对话:
师:“从图片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生:“我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清澈见底的溪流。”
师:“是啊,小兴安岭的确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这片美丽的土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行为: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巡视课堂,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断句问题。 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学生行为: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自主解决。 认真听老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要点,并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 师生示例对话:
师:“谁能来读一下这个词语——‘苍翠’?”
生(举手):“苍翠(cāng cuì)。”
师:“很好,发音很准确。那么这个词语在文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
生:“用来形容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茂盛,颜色很绿。”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重点品读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句子。 提问:“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行为: 分组朗读课文,每组负责一个季节的段落。 在小组内讨论,找出描写季节特点的句子,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发现,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师生示例对话:
师:“谁能来分享一下小兴安岭夏天的特点?”
生(第三组代表):“小兴安岭的夏天非常美丽,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你的概括很准确,那你能读出这种茂密的感觉吗?”
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四、拓展延伸,激发想象(10分钟) 教师行为: 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旅行,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想象中的小兴安岭景象。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想象,并给予正面评价和鼓励。 学生行为: 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小兴安岭美景。 勇敢地上台分享自己的想象,与同学们交流感受。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明,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小兴安岭?”
生(小明):“我最想在秋天去,因为我想看到满山的红叶,感受那种层林尽染的美景。”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美了!相信你的旅行一定会非常难忘。”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及其独特之处。 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三遍,并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描绘自己家乡的一处美景。 学生行为: 认真听老师总结,回顾本课所学。 记录作业内容,准备课后完成。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份美丽留在心中,并尝试用我们的笔去描绘更多的自然风光。今天的作业就是抄写生字词。” 六、课堂互动,深化理解(10分钟) 教师行为: 设计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季节(春、夏、秋、冬),要求他们合作制作一张“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手抄报或PPT。 提醒学生注意收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补充或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可以加入图画、颜色等元素来丰富手抄报或PPT的内容。 巡回指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于各小组之间,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学生行为: 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的负责绘图,有的负责排版设计。 热烈讨论,共同决定手抄报或PPT的呈现方式和内容。 认真完成分配的任务,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师生示例对话: 师:“第二组,你们在制作夏天的小兴安岭时,有没有想过加入一些小动物的活动场景呢?比如松鼠在树上跳跃,小鸟在枝头歌唱。” 生(第二组代表):“哦,老师,您提醒得对!我们马上加入这些元素,让画面更加生动!” 七、展示分享,评价反馈(10分钟) 教师行为: 组织展示: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手抄报或PPT,并请小组成员代表进行简短的解说。 提醒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准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评价反馈:在学生展示后,教师和其他同学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强调创意、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点。 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学生行为: 小组代表自信地上台展示,用清晰的语言解说他们的作品。 其他同学认真观看,积极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虚心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准备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师生示例对话: 师:“第四组的作品真是太棒了!你们不仅准确地捕捉了小兴安岭冬天的特点,还巧妙地加入了雪景和动物的冬眠场景。大家掌声鼓励!” 生(全班):“(鼓掌)” 师:“不过,我觉得在描述春天的时候,如果能再多用一些形容词来描绘花朵的颜色和香气,可能会更加生动哦。你们觉得呢?” 生(第四组代表):“老师,您说得对!我们会在课后进行修改,让春天的部分更加精彩!” 八、课堂总结,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独特魅力和作者语言的优美。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老师的总结,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 思考并分享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保护环境的看法。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还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和赞美大自然。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生(齐声):“好的,老师!我们会爱护大自然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小兴安岭四季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吗?为什么?” 引出新课主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美丽的小兴安岭》,感受它四季更迭中的细腻与壮美。” 学生行为: 积极回忆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 准备好学习材料,期待新课的开始。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明,你最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 生(小明):“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小兴安岭五彩斑斓,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师:“很好,你的描述很生动。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更深入地来品味秋天的小兴安岭吧。” 二、深入研读,分析文本(1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重点研读描写小兴安岭秋天的段落。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展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的?你能找出哪些具体的词语或句子来支持你的观点?” 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行为: 仔细阅读相关段落,用笔勾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小组代表整理思路,准备全班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师:“谁能来说说,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秋天的树叶?” 生(第一组代表):“作者用了‘金黄’、‘火红’等词语来形容秋天的树叶,让我仿佛看到了满山遍野的彩叶。” 师:“非常准确,这些词语确实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色彩。那么,你们还发现了哪些句子也写得很美呢?” 三、朗读指导,感受意境(10分钟) 教师行为: 示范朗读描写秋天小兴安岭的段落,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 邀请学生尝试模仿老师的朗读,并给予具体指导。 组织学生分段朗读,通过集体和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老师的示范朗读,注意模仿老师的语调、停顿和重音。 积极参与朗读练习,尝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共同进步。 师生示例对话: 师:“请大家注意这一句,‘秋风送爽,层林尽染’,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意境呢?” 生(尝试朗读):“秋风送爽,层林尽染。”(语气较平淡) 师:“很好,但我们可以再试试,把‘送爽’读得轻松一些,‘尽染’读得稍微重一些,来,再试一次。” 生(再次尝试朗读):“秋风送爽(语气轻松),层林尽染(重音突出)。” 师:“对了,就是这样,你们感受到了吗?” 四、创作实践,学以致用(1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好词佳句和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或熟悉的一处自然美景的短文。 提供写作框架和提示词,帮助学生构思和表达。 巡视课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 学生行为: 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想象,开始构思短文的内容。 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好词佳句和描写方法,将自然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认真书写,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师生示例对话(略,因为创作过程为个体化行为,但教师可提供个别指导时的示例对话) 五、分享展示,评价交流(10分钟) 教师行为: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短文,并请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和评价。 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 学生行为: 勇敢地上台分享自己的短文,用清晰的语言朗读出来。 六、反馈与修改,提升自我(10分钟) 教师行为: 在学生分享完毕后,组织全班进行集体反馈。鼓励学生从内容、语言表达、创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引导学生认识到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强调改进的方向。 示范如何根据反馈进行文章修改,比如如何增强描述的细节,如何调整段落结构使文章更加流畅等。 学生行为: 认真听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记录下对自己有用的建议。 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短文中应用这些建议,进行初步的修改计划。 部分学生可自愿分享自己的修改思路,寻求进一步的指导。 师生示例对话: 师:“小红,你的文章描述了家乡的日出,很美,但有些同学觉得结尾有些仓促。你觉得怎么修改会更好呢?” 生(小红):“嗯,我可以在结尾部分再加入一些对日出的感悟,或者描述一下日出后家乡的变化,让文章更有层次感。” 师:“很好,这样的修改会让文章更加完整和丰富。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建议吗?” 生(全班):“(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七、总结归纳,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通过研读、朗读和创作,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自然之美,还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笔触去描绘和赞美大自然。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鼓励学生将这份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比如参与环保活动,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 学生行为: 认真聆听老师的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分享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保护环境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决心和行动计划。 师生示例对话: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还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和赞美大自然。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用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生(齐声):“好的,老师!我们会做到的!” 八、课后作业 完善并修改自己的短文,注意细节描写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观察并记录一周内家乡或身边的自然变化,准备在下次课上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朗读和写作能力,还能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