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古印度史诗《梨俱吠陀》和《摩诃婆罗多》中描写的驾驭马拉战车的弓箭手都属于贵族群体。但到了大约公元前900年,铁器传播到南亚次大陆,使那些无力购买战马和战车的穷人也能用盔甲保护自己。由此可知,铁器的使用( )
A.被统治阶级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B.地域之间文明交流增强
C.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滞后性
D.贵族支配地位受到冲击
2.(3分)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保留了波斯帝国中央和地方行政组织,甚至还定都东方的巴比伦,把“长期以来一直戴着作为胜利者标志的马其顿帽换成了被征服了的波斯人的头巾”。这些做法旨在( )
A.为适应帝国统治的需要
B.旨在推行文化包容政策
C.打破了东西方交流隔闽
D.成功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3.(3分)光宗九年(958年),高丽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分设常科与制科。常科设有进士、明经、明法等科,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及第人数最多:制科则由国王亲试,科目有诗、赋、策等。这表明高丽王朝的科举考试( )
A.重视官员的全面发展 B.扩大了科举取士范围
C.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度 D.促进社会各阶层流动
4.(3分)他熟悉《马可 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他设想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就可到达东方,他开辟的“航线”是如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5.(3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一篇四页的《短论》中总结了自己的“日心说”猜想,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自然世界运行的客观规律。这说明( )
A.科学革命助推了思想解放
B.科学技术改变生活方式
C.思想解放促进了科技革命
D.天主教会丧失绝对权威
6.(3分)1789年7月,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革命风暴迅速席卷法兰西,资产阶级制宪议会于8月颁布了《人权宣言》。但托克维尔认为:“(大革命后)统治者垮台了,但他事业中最本质的东西仍然未倒……人们多少次想打倒专制政府,都仅限于将自由的头颅安放在一个受奴役的躯体上。”这说明法国( )
A.封建制度根深蒂固 B.革命进程不断发展
C.斗争形式异常激烈 D.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7.(3分)1900年之后,美国家庭广泛使用电动洗衣机、电熨斗和真空吸尘器等电器,给家庭主妇带来了真正的休闲时间,各式各样的妇女俱乐部迅速创立。有学者认为:“对于妇女的解放来说,这比历史上英勇斗争的妇女参政运动者的鼓动宣传更有效力。”这体现了( )
A.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大众消费社会逐渐兴起
D.科技进步提高生活质量
8.(3分)1916年,德、法两国在凡尔登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鹰战10个月之久,伤亡惨重。最终,法国基本收复阵地,迫使德军退回初始战线,两国均未取得任何战术或战略上的优势。这场战役( )
A.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B.反映了战争逐渐陷入僵局
C.德国开始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D.打击了同盟国的法西斯势力
9.(3分)美国记者约翰 理德认为:“布尔什维克成功实现了最基层百姓……的愿望……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历史学者秦宣认为:“十月革命打破了现代化即资本主义化的认识,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该主旨为( )
A.推动苏俄国内经济的发展
B.是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顺应了俄国历史发展潮流
10.(3分)1813年,英国议会展开了对东印度公司贸易独占权的辩论,有人尖锐地指出:“印度的棉织品和丝织品还能以比英国制造品低5%到6%的售价在英国市场上赚钱!”据此可知,当时( )
A.自由贸易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
B.英国纺织业机械化程度低
C.亚洲商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D.印度传统手工业仍有优势
11.(3分)如表是19世纪出现的两种口号。这些口号( )
时间 1823年 1879年
身份 美国总统 埃及祖国党
口号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本质上体现民族与扩张主义的不同
C.旨在摆脱西方的殖民侵略
D.拉开了该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12.(3分)学者麦克丹尼尔就1959年苏联芭蕾舞团的巡演展开了对“解冻”概念的探讨。他把美国人对芭蕾舞团的赞赏看作“解冻”中的“青春”,而把苏联在巡演背后隐藏的政治意图看作“霜冻”的证据。该学者认为美苏( )
A.文化交流频繁 B.对抗形式发生变化
C.隔阂已然消除 D.冷战渗透艺术领域
13.(3分)如表是1955﹣1974年,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变化。这从侧面说明( )
国家 1955年 1965年 1974年
美国 37% 31% 24%
欧共体 17% 18.9% 20%
A.国际分工趋势日益明显
B.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C.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
D.国际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14.(3分)为了医治滞胀和刺激经济复苏,里根政府实行大规模减税,其中个人所得税从原来的最低11%、最高50%的14档累进税率改成15%、25%、28%三档。这体现了里根政府(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彻底解决了美国社会矛盾
C.旨在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D.经济思想进行了重大调整
15.(3分)20世纪70年代,沙特政府在石油经济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与国际石油公司签订长期合同、增加石油产量、建设石油基础设施等,实现了石油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石油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际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B.沙特政府的政策支持
C.国际社会的支持与援助
D.沙特优越的地理区位
16.(3分)如图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图。该结构图反映了( )
A.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世界贸易总额在不断增长
C.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D.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该部分共3题,其中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
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两汉时期史籍记载中记载的安息即帕提亚(今伊朗),地处西亚和中亚西缘,西接希腊一罗马地中海文明,东邻儒家文化圈。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遣副使抵达安息,西汉、帕提亚两个大国确立了直接的外交关系,“换言之,伊朗和中国从这年便绽开了友谊之花”。如表是关于帕提亚与两汉交流的文献记录:
时间 内容 出处
前110年(武帝元封元年) 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 《史记 大宛列传》
前108年(武帝元封三年) 大秦(实为安息)国贡花蹄牛 郭宪(光武帝时期)《别国洞冥记》卷第二
87年(章帝章和元年) 遣使献狮子、符拔形似麟而无角 《后汉书 西域传》
88年(章帝章和二年) 安息国遣使献狮子、扶拔 《后汉书 和帝刘肇》
94年(和帝永元六年) 班超复击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枝、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 《后汉书 西域传》
01年(和帝永 安息王满屈复献狮子及条枝大鸟,时谓之安息雀 《后汉书 西域传》
——摘编自王三三《帕提亚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
材料二:建立帕提亚帝国的牧民武士们,从一开始就对这里的希腊化作风表示出不能容忍的态度。而罗马则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断向帕提亚发起侵略性的进攻,同时,罗马人对东方财富的贪欲渐渐发展成为对帕提亚疆域的觊觎和入侵。双方战争不断,各有胜负,相持于两河流域。但帕提亚的商业操纵者们也用各种手段来阻遏罗马与中国的直接沟通。帕提亚在政治统治上反希腊化,在经济及文化生活上却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的影响,帕提亚的货币制度,承袭希腊标准。这使它的人民能与西方民族保持多方面的接触,民间的通好往来并未发生中断。
——摘编自丘进《中国与罗马:汉代中西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帕提亚与两汉交往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帕提亚与两汉、罗马关系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帕提亚与罗马之间的关系。
1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将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各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五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迁,国际体系也不断演进。如表为其演进过程。
体系 意义和影响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经过三十年战争,欧洲各国于1648年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并由此确立了民族国家主权原则,同时相伴相生的还有以欧洲大国任意安排欧洲其他小国和地区的强权政治原则
维亚纳体系 1815年建立了维也纳体系,一方面形成了西方大国的“势力均衡”原则和“欧洲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强化了欧洲资本主义大国任意安排、征服、占领和殖民世界上其他弱国和地区的强权政治原则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虽然形成了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秩序,但是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其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也没有解决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问题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它所划定的势力范围恰恰成为之后两极格局的地缘政治基础
——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或多个体系提出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该部分共3题,其中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
17.【答案】(1)基本特征:和平往来;官方交往频繁;形式多样;持续时间长。
历史意义:有利于维护帕提亚与两汉之间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促进帕提亚与两汉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
(2)不同:与两汉以和平交往交流为主;与罗马则在政治、军事上以冲突、战争为主,经济及文化生活上则与民间保持友好往来。
原因:地理上,帕提亚与两汉相隔较远,与罗马相隔较近;政治上,帕提亚与两汉无直接制度或政策冲突,与罗马因反对希腊化及疆域扩张产生冲突;经济上,帕提亚与两汉贸易往来紧密,并意图垄断与两汉贸易,阻止罗马与中国直接贸易,与罗马存在竞争关系。
(3)评价:帕提亚与罗马在政治、军事上的长期对抗和冲突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给两国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和灾难,是帝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经济和文化的往来有利于丝绸之路商贸繁荣和多元文明的交流,促进丝路文明的发展。
18.【答案】(1)主要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明朝开放海禁;中国商人积极参与;中国与美洲市场的互补。
(2)主要特点:西班牙垄断贸易;白银交换商品。
原因:英国确立海上霸权;自由贸易潮流的冲击。
(3)影响: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繁荣;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黑奴贸易加剧非洲的贫困与落后。
19.【答案】观点:雅尔塔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论述: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正义事业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在美苏实力平衡的基础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雅尔塔体系通过大国的妥协与合作,建立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协调了国际争端,维持了战后世界和平;雅尔塔体系将苏联与欧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对战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十分有利;其主张的和平、民主与自由,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消失,是留给冷战后的世界以及21世纪的宝贵遗产。总之,与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旧国际关系格局相比,雅尔塔体系虽然仍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但总体上更具历史进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