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飞越彩虹》教案
一、课时:
1课时(45分钟)
二、教材分析
《飞越彩虹》是电影《绿野仙踪》的插曲,它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情感深邃,适合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方面进行探讨。这首歌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旅程,强调了在追求梦想时的勇气与坚持,能够有效激励学生怀揣梦想、勇敢迈出追寻的步伐。这首歌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听众,是因为其包含了典型的希望、自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在教学中引入这首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人梦想的实现过程,并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学情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绿野仙踪》故事及其插曲《飞越彩虹》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也许听过歌曲的片段。然而,对于音乐的细腻情感和表演方式,尤其是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音乐活动和多样的体验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来感受、表达和分享,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参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到《飞越彩虹》的音乐魅力,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与意境,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2.艺术表现:通过肢体律动、哼唱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展现出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感变化,并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通过绘制旋律线和情感表达,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文化理解: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中蕴含的梦想追求主题,理解这一主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必须能够哼唱歌曲主题,并用适当的身体律动和颜色描绘出旋律线,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旋律的特点及歌曲的整体结构。
2.教学难点:学生需要深入体会音乐中所描绘的深刻意境与情感变化,尤其是如何将这些情感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这是教师必须着重指导的部分。
六、教学方法
体态律动:通过行动来感知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律的表达。
声势图谱: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形象化歌曲的旋律,帮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音乐的起伏。
对比聆听法: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演唱来比较和讨论歌曲的不同情感表达,增强理解的深度。
视听结合:结合视听资源,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也能看到相关的影像,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七、教具准备
音频材料:准备《飞越彩虹》的音频文件,以便随时播放。
视频资料:准备电影《绿野仙踪》的相关视频片段,以丰富课堂内容。
绘图工具:提供彩虹图卡或其他绘画工具,以便学生绘制旋律线。
道具:准备翅膀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飞越的感觉。
心愿工具:提供心愿卡和心愿瓶,使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梦想,并与同学分享。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展示故事画面:通过展示《绿野仙踪》的故事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剧情,比如多萝西的冒险和她的梦想。
2.引入歌曲:在讨论完成后,引入《飞越彩虹》。教师可以介绍该曲子所处的背景以及创作的初衷,并播放歌曲。播放后,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初步感受,他们可能会提到听后感受到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未来的设想。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初听歌曲:指导学生在初听歌曲时专注于旋律,讨论带来的情感。可以询问问题,如“这段旋律让你想到什么?”或“你在听这段旋律时的心情如何?”
身体动作:演示不同的身体动作,通过手势和踏步,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和节奏变化。让学生们尝试通过肢体表达旋律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二)探究
1.观看电影片段:观看《绿野仙踪》中相关的场景,再次聆听《飞越彩虹》。结合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词的大意和情感内涵。
2.引导讨论:教师提问:“多萝西为什么要飞越彩虹?”这个问题旨在引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看法,讨论他们心中的“彩虹”象征着什么。
3.乐句分析:将歌曲分为五个乐句,用五道彩虹的象征帮助学生理解乐句的表现。
第一乐句:师生一起做律动,感受飞翔的感觉,画出旋律线。复听时可以引用中文歌词,帮助学生感受仙境的美妙。
第二乐句:讨论旋律的特点,尤其是如何在同样的旋律上使用不同的歌词。鼓励学生进行体会,思考旋律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第三乐句:感受节奏的急促,选择合适的情感色彩词汇,如“急切”、“兴奋”。让学生们体验这些情感是如何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体现的。
第四乐句:比较与前面的乐句相似之处,选择合适的情感词汇,为他们即将呈现的作品做准备。
第五乐句:比较旋律的不同感受,将其与梦想主题进行连接,讨论“飞越彩虹”对于他们梦想的含义。
(三)示范
完整聆听:引导学生再次完整聆听歌曲,注意歌曲的情绪起伏,同时请几位学生上台画出他们理解的旋律线,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又能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音乐的结构。
总结歌曲结构:总结歌曲的结构(A+A+B+A+B'),并复述所用的情感词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这首歌的基本元素。
环节三:巩固延伸
观看演唱视频:播放康妮演唱的歌曲视频,帮助学生感受童声的纯净和美好,引导他们思考怎样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
填写梦想心愿卡:让学生填写梦想心愿卡,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梦想,营造一个开放与互相支持的学习氛围。
表演活动:通过肢体表演将心愿卡放入心愿瓶,象征追求梦想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愿望,还通过共同的表演增进了班级凝聚力。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们对《飞越彩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对歌曲的感悟,更是对各自梦想的坚守与勇敢追求的一次深刻反思。他们应该时刻记得,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以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任何挑战。
作业: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短文,内容包括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以及他们将采取哪些步骤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帮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明确的目标,并激励他们积极去实现这些目标。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音乐的初步聆听和身体律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
(2)探究音乐环节:通过多层次的分析和活动,让学生在听觉、视觉和身体运动中结合感知,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对音乐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
(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心愿卡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我,从而激励他们追寻自己的内心梦想,使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听和唱,而是与个人成长、情感发展结合起来。
十一、板书设计
课题:飞越彩虹
学习目标:
深入理解情感与意境
掌握音乐的旋律与结构
明确心愿与梦想
歌曲结构:A+A+B+A+B'
情感词汇:憧憬、坚定、急切期盼、惆怅、叹惜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热烈,大家对歌曲的理解和参与度都有显著提升。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是身体动作与音乐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未来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声乐小组表演、角色扮演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合作能力,也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音乐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探索与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