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爱的奉献》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29 14:4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爱的奉献》教案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材分析
《爱的奉献》是一首受到广泛喜爱的歌曲,首次由著名歌唱家韦唯在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明了,而且寄托了深厚的情感与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分析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这首歌所传达的核心价值:爱与奉献。歌词中每一句都流露出对他人的关怀与支持,展现了在困难时刻,团结与互助所能展现的巨大力量。这不仅是对过去历史事件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期许。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理解和传承这种“奉献”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音乐技艺和歌唱技巧,更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歌的情感和背后的文化意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视角,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班级学生的观察和assessment,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扎实。大多数学生在歌唱上有一定的共鸣能力,能够快速模仿和学习新的旋律。然而,在情感表达和歌词理解方面,许多学生尚处于初级阶段。
有些学生可能对社会问题缺乏关注度,更多地集中在个人生活与学业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爱的奉献》这首歌的教学,帮助他们认识到关心周围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不仅是音乐技能的培养,更是情感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理解他们的学习背景,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将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育效果。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爱的奉献》,识别并理解其中的旋律构成、和声及情感基调,进而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通过模唱、齐唱等多种形式,展示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创意实践:
学生在分组活动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比如加入动作或表演,在演唱中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音乐学习更具参与性。
4.文化理解:
通过对歌曲背景及歌词的解读,学生能够理解歌曲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缜密划分歌曲的段落,探讨旋律及情感的对比,理解如何通过唱腔、节奏等元素传递不同的情感。
2.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借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促使他们能够以真实的情感去理解和表现歌曲中的爱与奉献。
六、教学方法:
视听教学法:通过视频、音频的多媒体教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感。
互动讨论法:在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表对歌曲的理解,并互相启发,促进思维碰撞。
集体演唱法:通过齐唱、分句接龙等方式,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课堂的参与感。
情境创设法:通过进入特定的情境故事,为学生设定任务,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与思考。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设备,包括投影仪、音响系统等。
歌曲《爱的奉献》的音频文件及歌词文本,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听与见中感受音乐。
汶川地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及《感动中国》的精选片段,作为引入背景的素材。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导入视频:开课之初,播放2008年汶川地震的相关视频资料。这个视频应该选取能够突出人们在灾难中的团结、奉献与爱的片段,以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发他们的共情。
2.引导提问:观看视频后,抛出几个引导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表达他们的思考与感受,比如:“你们觉得在这样的灾难面前,爱和奉献的力量是什么?”以及“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他人困境时,能做些什么?”
3.课题引入:最后,教师总结发言,提出这节课的主题,板书课题《爱的奉献》,并说明这首歌是如何在全国人民面临困境时展现爱的力量。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故事背景:
以讲述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历史背景,描述当时的盛况以及歌曲的首次演出,讲述原唱韦唯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在当时引发的共鸣。强调它如何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
2.朗读歌词:
将《爱的奉献》的歌词投影到教室前面,要求学生一同朗读。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引导,强调歌词中的某些关键字,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背后的深刻含义。
(二)探究
1.模唱练习:
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随旋律进行模唱。此处可以分段练习,首先单独讲解每段旋律的情感基调。通过教师的示范,展示如何在演唱中融入情感。
2.情感划分:
引导学生在完整欣赏歌曲后,讨论歌曲中的情感变化。例如,哪些部分使他们感到激动,哪些地方又让他们感到温暖,帮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发现,进行情感的讨论。
(三)示范
1.艺术处理:
教师可以对歌曲的某些部分进行艺术化处理,展示如何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传递情感。例如,在需要低沉的旋律时,适当调低音量与语调,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比较。
2.分句接龙演唱: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句接龙的演唱练习,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表达。在齐唱高潮部分时,全班一起合唱,感受爱的力量。
环节三:巩固延伸
观看《感动中国》相关的激励性视频,选择一些关于个人奉献和集体奋斗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讨论如何才能在生活中继续传递爱与奉献。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课堂结束时,教师再次强调关爱弱者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借此机会鼓励学生意识到他们自身能力的意义和爱的影响力。
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能为他人做些什么”的短文,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思考自己的实际行动,例如:帮助同学、参加志愿服务等,激励他们积极贡献自己的爱心。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将悲情与爱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入情绪状态,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情感教育的内容。
(2)探究音乐环节:
借助深入的歌词分析和旋律模仿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歌曲深层含义的理解,将音乐学习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观看真实故事和历史事件,拓展学生对爱的理解与责任感,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而深化这一认识。
十一、板书设计
《爱的奉献》
歌曲背景
1989年春晚故事
段落划分
情绪对比
救援与爱
失落与希望
关爱之心
爱与奉献
个人的行动
十二、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情境导入与精心设计的活动,我注意到学生对于“爱的奉献”有了更深刻的共鸣与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的参与度高,尤其是在分句接龙的环节,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进行歌曲结构和情感分类的讨论时,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术语理解得不够透彻。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基础音乐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理解上更加扎实。此外,在家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考虑引入小组展示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