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对花》教案
一、课时:
本节课安排为1课时,预计40分钟,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演唱技巧。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选用河北民歌《对花》,该歌曲不仅富有地域特色,还通过其独特的问答形式展现了民间文化的智慧与趣味。在教材中,通过对花的描绘,不仅引起了学生对四季自然变化的兴趣,还潜移默化地传递了生活中的情感和对美的赞美。《对花》的曲调优美,旋律简单易学,适合小学生的演唱能力。课堂通过这首歌,引导学生体验独特的河北民歌文化,锻炼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年龄在8至12岁之间,属于小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节奏感不强的问题。由于以往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流行音乐和简单的儿歌上,学生对传统民歌的认识较为有限。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将通过有趣的活动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河北民歌的学习中来,促进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和学习《对花》,识别并欣赏其旋律特点,体验到何为“美”以及河北民歌特有的韵味,从而培养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通过多次的朗读和合唱,学生能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对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在演唱中展现出自由、表达的能力。
3.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在课后根据所学歌词创编相关的动作或新歌词,结合表演活动,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4.文化理解:
学生通过学习《对花》,能够了解到河北民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增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对其他地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有表情地演唱《对花》,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表演能力。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以及在演唱中自然运用“上滑音”的技巧,从而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六、教学方法
听歌法: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励学生对歌曲的思考与理解;
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合作学习法:通过分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协作意识。
七、教具准备
音响设备和麦克风
手绢(用于舞蹈表演)
投影仪及相关课件(例如,歌曲背景、歌词的多媒体展示)
《对花》的乐谱及歌词打印件
标记笔和白板用于板书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引导提问:
通过出示手绢,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手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接着,再引入河北民间舞蹈的特点,借此了解节奏和动作表现的重要性。
2.欣赏歌舞:
播放一段河北民间歌舞的视频,感受热闹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初步接触到河北民歌的生动表现。在视频播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歌舞的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引起他们的共鸣。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观看并讨论:
再次播放《对花》的音乐片段,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他们所感受到的情绪和歌声的特点。提问道:“这首歌带给你们怎样的感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听歌理解: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歌曲,教师适时引入“对花”的歌曲名,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其问答式的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的内容,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讨论热情。
(二)探究
1.范唱与讨论:
教师亲自演唱《对花》,强调歌曲中的关键字词与情感。接着,提问学生:“如果让你给这首歌取个名字,你觉得哪个歌名更合适?”通过这个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选题能力。
2.学习对唱形式:
通过问题互动让学生归纳“对唱”的概念和特点,可以启发学生讨论“对唱”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朋友交流、家庭聚会等。这种结合生活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知识。
(三)示范
1.曲谱学习:
使用接龙和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曲谱的学习。教师先唱前一句,学生跟唱后一句,反复练习加深印象。同时,教师可以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前面示范,从而激励其他学生。
2.“上滑音”讲解:
教师解释“上滑音”的概念,提问“你们能说说这种唱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理解“上滑音”在表现河北民歌时起到的隆重和生动的作用,增强对歌曲韵律感的认识。
环节三:巩固延伸
1.表演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对唱,借助手绢进行舞蹈表演。教师可以在旁观察并给予适当的修改建议,注意表演的细节与情感表现。
2.男女对唱:
组织一次男女对唱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合作与默契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对花》的演唱技巧,还了解了河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在表演中学会了情感的表达和肢体的配合。
作业:
1.创编一段以四季花开为主题的新歌词,可以与同学分享或在下一节课上表演;
2.设计一段与所创歌词相符合的简单舞蹈动作,准备在下节课展示。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多维度的引导提问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河北民歌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民歌文化的魅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听歌、讨论和自主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掌握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实际的表演和创作,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利用课外作业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将音乐融入到生活实践中。
十一、板书设计
河北民歌《对花》
地方特色
演唱形式:对唱
上滑音特点
创意歌词和表演
十二、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参与热情高,积极性强,特别是在演唱和舞蹈表演中展现出许多独特的创造力。通过对《对花》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歌曲,还感受到了河北民歌的文化氛围。然而,在歌词创编环节,可以提供更明确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造。在未来的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融入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和音频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接触和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此外,可以设置一些专题讨论课,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和学习不同地方的音乐文化,从而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
通过整合这些元素,整个课堂不仅让学生收获了知识,还激励了他们的参与和创造,促进了他们全面的发展。希望未来的课堂设计在保持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形成更为系统的教学策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