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迷人的火塘》教案
一、课时:
1课时
二、教材分析
《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充满侗族特色的歌曲,是侗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侗族大歌源远流长,体现了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这首歌曲中,独特的旋律和节奏使得听者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氛围。同时,这首歌展示了切分音的技巧,要求演唱者在音色的变化上有所掌握,才能够展现出侗族音乐的韵味。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民族音乐的精髓,并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侗族文化和音乐的了解普遍较少,但对新音乐形式充满好奇。在多元文化背景日益丰富的今天,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提升,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从不同层面理解和表现音乐。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够增进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对侗族歌曲的聆听与分析,让学生在耳朵与心灵中感受到侗族音乐的独特美感,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用优美、抒情且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演唱,鼓励他们在演唱过程中展现个人情感,使歌曲得以充分表达。
3.创意实践:通过打击乐器的模仿和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和拓展音乐的表现方式。
4.文化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侗族的音乐文化背景,帮助他们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切分节奏的学习与掌握,通过歌曲演唱让学生体验这一技巧与音乐情感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合唱中与其他同学配合,形成和谐的旋律与节奏感。
2.教学难点:
在演唱过程中,如何做到声音的连贯性以及对切分音的准确把握,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六、教学方法:
1.听觉感知法:通过音乐欣赏增强学生对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2.合作学习法:在同学间的互动中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和交流能力。
3.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加深学生对音乐技巧的掌握。
4.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分享感受,促进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教具准备:
1.音响设备(确保音质清晰,便于学生聆听)。
2.侗族大歌视频,以便直观感受侗族音乐氛围与特色。
3.歌谱(提前打印好,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份)。
4.打击乐器,如手鼓、碰铃等,帮助学生感知节奏。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导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关于民族打击乐器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与思考。随后,播放《打起手鼓唱起歌》,鼓励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仔细聆听乐曲中的打击乐器,并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与见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他们思考乐曲的情感与氛围,讨论中可以加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曲风的特点。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初听:指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第一次聆听《打起手鼓唱起歌》,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自由表达对这段音乐的初步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音高、节奏和情感变化,例如:“你听到了哪些乐器?”“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2.讨论:
通过互动讨论,问:“在听完乐曲之后,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理解音乐的表达与情感。
(二)探究
1.引入:为学生详细介绍侗族大歌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特点,展示与侗族相关的文化资料和图片,吸引学生关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欣赏侗族大歌视频时,侧重引导学生注意和声的高低变化、音色配合等,使他们在观看中深入理解侗族音乐的魅力。
2.学习切分音:教师给学生带来一些关于切分音的基础知识,然后用特殊节奏读出《迷人的火塘》,让学生跟随学习,鼓励他们找出歌谱中的切分音,帮助他们在意识上理解这一音乐要素。
(三)示范
1.聆听歌曲:播放《迷人的火塘》,引导学生关注合唱的效果,提炼出其中的和声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震撼力和共鸣感。
2.分段练习:再听第一段,刚好可以让学生开始模仿身边打击乐器,教师指导他们进行伴奏,保证整首歌的节奏感。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将逐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演唱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环节三:巩固延伸
1.学唱:
在课堂上分句学唱《迷人的火塘》,涵盖旋律和节奏的各种细节,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错误,确保他们能正确把握音乐的节奏与情感。
2.情感表达:在学生的演唱过程中,教授如何将自身的情感融入音乐中进行表现。比如,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帮助他们更加真实地传达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教室里容易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氛围,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侗族音乐的艺术特色,同时也锻炼了音乐表现能力,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音乐在生活中的美好意义。
作业:
请学生查找并欣赏其他民族的传统歌曲,鼓励他们写一段关于民歌的感受与体会,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所找到的歌曲及感悟,增添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聆听与讨论,激发学生对侗族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灵动与感染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探究音乐环节:通过细致的介绍与视频欣赏,让学生了解到侗族大歌的文化背景,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同时帮助学生明白切分音的基本概念与表现形式。
(3)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具体的分段学习与情感表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让他们在临场演唱中产生自信,享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体验。
十一、板书设计
主题:《迷人的火塘》
侗族大歌特点: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自然合声,模拟鸟叫虫鸣
审美目标:
切分音
和声美
文化理解:
侗族文化与音乐风格
十二、教学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出对侗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演唱切分节奏时仍显得紧张,导致演唱效果不够流畅。未来课程,可以加入更多节奏练习和合作演唱环节,以增强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熟悉度。此外,增加对民族文化故事的分享,将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