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郊游》音乐教学设计
课题:《郊游》
教学课型:新授 唱歌
教学目标:
1. 演唱歌曲《郊游》,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并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郊游》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歌曲为非规整结构, 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音域不宽,八度。节奏平稳。曲调围绕Sol音进行。具有继续发展的不稳定感,尤其是第二句,进行到la,具有小调意味,更加强了乐曲中部的变化发展态势,但曲调很快回到第一句,稳定地结束到主音上。第二句中的“飘”和“柔”,都是一个字四个音,音高要唱准确,声音要唱连贯。演唱速度为利于行走的中速。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郊游》,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能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完整演唱歌曲《郊游》。
2.能表达歌曲三个段落的情绪对比,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教法:教唱法、引导法、启发法、演示法
学法:学唱法、小组合作、律动表演法
教学准备:教案、课件、打击乐器——双响筒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课前律动——同学们你们开心吗?用你们的行动告诉老师好吗?播放律动,师生互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欢迎同学们进入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的天气好吗?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外面的景色呢?(想)
师:你们做好准备吗?同学们看一看,谁来接我们了?
小火车带我们出发啦!带同学们看看郊外的景色!
师:小火车怎么停下来?原来小火车告诉老师,它想考考同学们?我们看一看小火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原来小火车它要考我们的节奏。 课件出示:节奏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闯关成功喽!
师:出示图片,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生:描述图片内容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春天真是太美了,刚刚我们用图片的形式、语言的形式,感受到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同学们想不想用唱歌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好听得歌曲《郊游》
三、新歌曲教学:
1.播放歌曲录音或多媒体动画《郊游》
2.介绍歌曲:台湾童谣,2/4拍, 全曲3个乐句,第一和第三句相同。
3.师范唱,同学们听完老师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回答
4.师教唱跟着琴学一学。
难点教唱:这个乐句中的“悠”字和“柔”字比较难唱,一个字唱了好几个音,大家来试试把这个音的旋律画一画,(指导生做手势)
“绣”大家注意一下,老师唱了几拍?(4拍)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句和哪一句是一样的?(第一句)
5.再次教唱:
6.大家想一想, 第一句和第三句描写的是去时郊游时快乐的情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唱呢?大家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轻快,高兴),来试一试;第二句呢?描写的是春天美丽的风景,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呢?(舒缓,优美)试一试,
四、歌曲处理:
1.师:这首歌曲加上你们的伴奏,听听歌曲的效果你们喜欢吗?
师提示:这首歌曲第一和第三大乐句要欢快、活泼地唱,而第二大乐句却与它们不同,要优美、柔和地唱。
2.有感情地唱歌。
3.学生自评。
五、歌表演、律动:
1.边唱歌曲边用自制打击乐器伴奏 学生分组为歌曲《郊游》律动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师:我们边唱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歌曲的第一和第三大乐句,欢快、活泼,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
(学生选择打击乐器——铅笔、双响筒)
3.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4.学生分组表现歌曲:
教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第一组同学为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
第二组同学为歌曲做表演动作,
第三组同学随伴奏音乐唱歌。
六、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垃圾袋、塑料袋子、水瓶、筷子等)。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在这美丽的郊外发现了什么?
师:这一定是来这里玩的人留下的,大家说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师: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回答
师:不仅我们要爱护环境,还要告诉身边的人要爱护环境。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希望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歌曲描绘春天的情景。
八、作业布置:
有感情加入声势律动背唱歌曲《郊游》
九、板书设计:
郊游
欢快、活泼地 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