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牛山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牛山歌》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29 15:1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放牛山歌》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放牛山歌》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四川民歌,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朗,展现了四川山区人民淳朴乐观的生活状态。歌曲节奏变化丰富,歌词中也包含了“哟喂”、“啥”等四川方言,为歌曲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更能体现地方特色。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民歌已有初步了解,但对四川民歌可能不太熟悉,学习四川方言也可能存在一定难度。老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感受歌曲的欢乐和活泼,体会放牛的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并通过歌曲感受四川山区的美丽景色和淳朴民风。
2.艺术表现:学习歌曲里的重点节奏,用动作来表现,还能用节奏来唱这首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创意实践:用四川话来唱这首歌,体会地方音乐的特色,并通过模仿四川方言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文化理解:了解音乐和地区之间的关系,感受中国各地的音乐都是很有特色的,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并让他们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里的重点节奏,并用它来唱这首歌,帮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节奏,并学会用节奏来表达音乐的情绪。
用感情来唱这首歌,还能用四川话来唱,锻炼孩子们用声音表达情感的能力,并体验不同语言的魅力。
2.教学难点:
学习歌词里出现的“背上那背个哟喂”这个节奏,并能正确地唱出来,帮助孩子们克服学习节奏的难点,并学会用不同的节奏变化来表达音乐。
理解和模仿四川方言,并用四川话演唱歌曲,帮助孩子们克服学习方言的难点,并体验不同语言的魅力。
六、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并示范演唱,帮助孩子们理解歌曲,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互动探究: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演唱技巧等,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分组合作:组织孩子们分组练习、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游戏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七、教具准备:
录音机
磁带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包含歌曲歌词、图片、视频,以及四川方言的讲解)
山歌表演道具(例如:竹竿、帽子等)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老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身处在一片开阔的田野上,微风轻轻吹过,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远处传来一阵阵欢快的歌声。你觉得是什么样的歌呢?
2.学生:回答。
3.老师:对!就像在山谷里,有回音呢!听,它来了!(老师唱回音)
4.学生:听。
5.老师:我们来玩个游戏,一起做回音,想参加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分配不同的小朋友分别唱高音、中音、低音,一起做回音)
6.老师:听,这音乐里有什么?
7.学生:听到了放牛的孩子,还有捡柴的孩子。
8.老师:那你们来表演一下放牛和捡柴的样子吧!
9.学生:表演,老师统一动作。
10.老师:这些孩子放着牛,捡着柴,还唱着歌呢!他们唱的是一首来自四川的民歌,叫《放牛山歌》。我们一起去听听这首歌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老师: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放牛山歌》,感觉一下的旋律和节奏,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场景,什么人物?
2.老师:这首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什么?
3.学生:回答(例如:听到欢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歌词有趣等)。
(二)探究
1.老师:这首歌里有好多有趣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
2.学生:回答(例如:“哟喂”、“啥”)。
3.老师: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例如:是四川方言,使歌曲更具有地方特色)。
5.老师:我们一用四川话说一遍这些词语,并学习一下四川方言的独特发音,例如“哟喂”的发音要拖长,要体现出四川方言的韵味。
6.老师:这首歌的节奏也有特别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哪些地方节奏比较特别?
7.学生:回答(例如:第三乐句的切分节奏)。
8.老师: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打节奏,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的节奏变化,比如拍手、跺脚、挥动手臂等。
(三)示范
1.老师:老师来唱一遍这首歌,并告诉你们一些演唱技巧,例如,这首歌的节奏要轻快活泼,要体现出放牛孩子们的欢乐心情,演唱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以及四川方言的发音。
2.老师:这首歌的节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一种是“X”。我们可以用拍手和跺脚的方式来表现,谁来试试?
3.学生:学生上台示范,老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4.老师:再来听听老师唱的“背上那背个哟撒”这一句,要注意节奏和发音,并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例如,这一句要唱得轻快活泼,要体现出孩子们开心的心情。
环节三:巩固延伸
1.老师:我们一起演唱这首歌,注意节奏和发音,并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2.老师:同学们尝试用四川话来唱这首歌,老师会鼓励和评价你们,并帮助他们纠正发音,例如,可以先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四川方言,然后逐步引导他们用四川话演唱歌曲。
3.老师:我们来看一些这首歌的视频或图片,感受一下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和意境,并了解四川山区的美丽景色和淳朴民风,例如,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四川山区风光和民俗的视频,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放牛山歌》,这首四川民歌真是欢快活泼呢!
2.我们学会了歌曲里的重点节奏,还能用四川话来唱,并通过这首歌了解了四川方言的特色。
3.通过学习这首歌,我们了解了不同地方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特色,真是太奇妙了!
作业:
1.课后继续练习这首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唱,比如唱快一点、唱慢一点、唱得更有感情等等,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节奏。
2.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的民歌,听听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放牛山歌》比一比,并尝试用不同的方言来唱这些歌曲。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创作一首关于山区生活的歌曲,并用不同的动作和表情来演绎。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老师希望通过让孩子们先听这首歌,让他们对这首歌产生兴趣,然后才能更好地学习。
老师通过引导孩子们想象歌曲的场景和人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2)探究音乐环节:
老师引导孩子们分析歌曲的歌词、节奏、方言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歌,并且锻炼他们的音乐分析能力。
老师通过让孩子们模仿四川方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特色,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不同的练习方法,帮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通过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动作和表情来演绎歌曲,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放牛山歌》
音乐特点:简练、朴实、欢快、活泼
重点节奏:X—X
地方特色:四川方言
感情表达:欢乐、愉快
十二、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根据他们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学得开心,并取得进步。
2.可以设计更多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学习起来更轻松,也更愿意参与,并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3.可以利用更多多媒体,比如视频、图片等等,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4.可以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首歌的理解,比如绘画、表演、写作等等,帮助他们发挥创造力,并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