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雪花飞舞》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雪花飞舞》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29 16: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雪花飞舞》教案
一、课时:2课时
二、教材分析
《雪花飞舞》是三年级音乐课程的第3课,属于声乐作品学习内容。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飞舞的场景,富有诗意和想象力。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这首歌曲是根据雪景而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词以描述性语言反映了孩子们对雪花飞舞的美好感受。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轻快流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歌曲的音乐语汇,帮助学生增强对音乐元素的认知,并引导他们进行富有创意的音乐创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多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能够较好地掌握节奏、音高等基本知识。但在创作方面还需进一步培养和训练。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但在表达情感和创意方面显得略显生涩。因此,教学中需要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他们的创意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本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较高,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探究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音乐学习。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雪花飞舞》,领悟音乐的抒情性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方法,能够流畅演唱。
3.创意实践: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小段歌曲,表达对雪花的独特感受,发挥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4.文化理解: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认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意义,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学会正确演唱。
引导学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小段歌曲,发挥想象力。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整体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在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音乐创作中。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和音乐要素。
2.示范法:教师示范歌曲的正确演唱方法,引导学生模仿。
3.探究法: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特点,并进行创作实践。
4.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5.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七、教具准备
1.课件:包含歌曲视频、歌词和音乐元素分析,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动画。
2.乐器:电子键盘或钢琴,供教师示范使用。
3.纸笔:供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使用。
4.音频设备:播放歌曲和相关音乐素材。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15分钟)
1.播放《雪花飞舞》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
2.提出探讨问题:"这首歌的旋律和节奏给你的感觉如何 歌词描绘了什么场景 "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歌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4.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讲授新课(40分钟)
(一)感知(15分钟)
1.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手法。
2.分析歌曲的音乐语言特点,如节奏、音高、曲式结构等。
3.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抒情性和想象力。
4.讨论歌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二)探究(15分钟)
1.分段学习歌曲,重点纠正节奏和音高问题,多次练习。
2.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方法,注意发声、节奏等要素。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察并给予反馈,教师适时指导。
4.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示范(10分钟)
1.教师示范如何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音乐创作。
2.引导学生分析创作动机和手法,学习创作技巧。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尝试创作小段歌曲。
环节三:巩固延伸(2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创作属于自己的小段歌曲。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相互欣赏并给予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创作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组织学生交流创作体验,总结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环节四:课堂小结(10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和创作任务。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歌曲学习、音乐创作等。
总结学生在本课中的学习收获和成长,如对音乐的理解、创造力的发展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独特感受。
作业:
继续练习《雪花飞舞》的演唱,并记录自己的感悟。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创作一首新的歌曲,表达对冬天雪景的独特感受。
欣赏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思考它们的音乐语言特点。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通过播放歌曲、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和体验这首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探究音乐环节:深入学习歌曲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并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3)创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创作小段歌曲,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并进行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4)文化理解环节: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认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十一、板书设计
《雪花飞舞》
创作背景:根据雪景而创作的优美儿童歌曲
音乐要素分析:
节奏:明快,流畅
旋律:优美抒情
曲式:ABA式
歌词意义:生动描绘雪花飞舞的场景,富有诗意
创作活动:
尝试创作小段歌曲,表达对雪景的独特感受
小结反思
作业布置
十二、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雪花飞舞》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还尝试进行了音乐创作,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欣赏能力方面,通过欣赏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建立更全面的音乐审美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关注学生在音乐创作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融入创作之中。同时,也可以尝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语言,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较为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