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29 16: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美丽的黄昏》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选自《音乐之旅》教材,是一首典型的欧美三拍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舒缓,歌词描绘了黄昏时教堂钟声的优美意境,展现了西方文化的浪漫与宁静。教材安排在“感受世界音乐”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开阔音乐视野,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感受音乐的魅力,并通过轮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歌曲的旋律结构清晰,以重复、变奏的方式展开,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拍子的节奏,赋予歌曲轻松活泼的感觉,适合学生用轻柔的音色、对比鲜明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的歌词简单易懂,描绘了黄昏时宁静的氛围,教堂的钟声在夕阳的余晖中回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受。
三、学情分析
本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歌曲演唱,对轮唱有一定的概念。但多数学生对欧美音乐风格以及轮唱技巧的掌握还需进一步提升,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乐感较强,但缺乏演唱技巧和合作意识;部分学生则对音乐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感受欧美音乐的浪漫与宁静,体验西方音乐的独特魅力。
从音乐中体会黄昏钟声的缥缈与美妙,感受西方文化的艺术表达。
2.艺术表现:
能用轻柔的音色、对比鲜明的力度、清晰的声部,有感情地演唱《美丽的黄昏》,展现歌曲的恬美意境。
能够根据歌词内容和音乐情绪,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展现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创意实践: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轮唱,比如用不同的音色、力度和节奏来表现,体会轮唱的技巧和乐趣。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简单的创意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文化理解:
初步了解欧美音乐的文化背景,如西方教堂建筑、宗教文化等,拓宽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尊重多元文化的音乐表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有表情地用轮唱表现黄昏中钟声的缥缈与美妙,展现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轮唱的技巧,培养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2.教学难点:
二部轮唱的合作与协调,需要学生能够互相配合,保持声音的平衡和统一,展现出和谐美妙的音乐效果。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和理解音乐。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互动,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模仿练习法:通过模仿老师和专业歌手的演唱,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唱技巧,提升音乐表现力。
视听结合法:通过播放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和背景,感受音乐的魅力。
游戏化教学:结合音乐游戏和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寓教于乐。
七、教具准备:
录音机
伴奏带
课件(包含歌曲歌词、图片、视频,如教堂图片、夕阳风景图等,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更多相关素材。)
白板或黑板
教师示范用乐器(如吉他、钢琴等,根据教师擅长乐器选择)
可选:学生乐器(如简易乐器、打击乐器等,根据学生情况选择)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优美的西方音乐片段,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引导学生感受欧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师用充满神秘感的语气说:“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走进一个充满浪漫和宁静的世界,那里有美丽的黄昏,有教堂里悠扬的钟声,还有……”
3.播放一张夕阳西下的教堂图片,并伴随轻柔的钟声音效,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加深对“黄昏”和“教堂”的印象。
4.揭示课题:《美丽的黄昏》。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完整版,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意境。
2.引导学生描述歌曲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体现出的西方文化元素。
3.教师引导:“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特点: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舒缓、意境宁静祥和等。
(二)探究
1.探究旋律:
教师示范歌曲的旋律,强调“4”音的缥缈感和回声效果,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重复和变奏部分,理解歌曲的旋律结构。
让学生模仿练习,注意“4”音的轻柔表达,感受回声的虚无缥缈。
老师可选择简单的乐器,如吉他或钢琴,弹奏歌曲的旋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旋律的起伏和情感变化。
2.探究歌词:
讲解歌曲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曲的意境。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意象,如“黄昏”、“教堂”、“钟声”等,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歌曲中所营造的意境。
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夕阳下的教堂、钟声响起的场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和歌曲意境。
3.探究音乐情绪:
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演唱。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比如用轻柔的音色、低声吟唱等,感受歌曲的宁静和美好。
教师可结合音乐风格特点,讲解西方音乐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弱起、延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三)示范
1.示范轮唱:
老师和学生合作示范二部轮唱,讲解轮唱的技巧:
注意聆听对方的声部,保持声部的平衡和协调。
注意控制音量,避免抢唱或声音过小。
注意节奏和音准,保持一致。
老师可先单独演唱一首部,然后学生演唱二部,再进行合声,引导学生感受二部轮唱的和谐与美妙。
2.专业示范:
播放专业歌手演唱的《美丽的黄昏》片段,让学生学习专业歌手的演唱技巧和轮唱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专业歌手的演唱姿势、呼吸控制、音色变化等,学习他们的演唱技巧。
教师可进行点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学习建议。
环节三:巩固延伸
1.分组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轮唱,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唱问题。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个学生,进行轮唱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唱问题,并不断提升学生的轮唱技巧。
2.创意表演: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轮唱,比如用不同的音色、力度和节奏来表现。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简单的创意表演,如模仿钟声的音效、加入简单的动作等,增强表演的趣味性。
3.学生评价: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学生自评能力。
4.反思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反思轮唱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欧美音乐,体验了轮唱的乐趣,感受了西方文化的魅力。
音乐的世界充满了奇妙,希望大家能多去探索不同的音乐风格,感受音乐的魅力。
作业: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美丽的黄昏》,比如用轻声、重音等方式进行演绎。
课后搜集有关欧美音乐的资料,并进行分享。
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或者用其他方式表现歌曲的意境,展现学生的创造力。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播放音乐和引导学生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对歌曲的基本印象。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感知歌曲的内容,进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播放图片和音效,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更直观的画面感和感受,并引导学生思考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
(2)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模仿练习和讲解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老师示范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演唱,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并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讲解西方音乐的表现手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构成和表达方式。
(3)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分组练习、表演和创意表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引导学生反思轮唱过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反思,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学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美丽的黄昏》
欧美音乐
旋律优美
节奏舒缓
意境宁静
钟声缥缈
轮唱
合作与协调
音量、节奏、音准
表现技巧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比较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轮唱练习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轮唱的技巧。
在创意表演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互动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备注:
教案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