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29 16:1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美丽的黄昏》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音乐风格)风格的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歌词诗意,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歌曲的旋律简单易懂,节奏舒缓,音域适中,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和演唱。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浓厚,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视唱练习和歌曲演唱。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能用较为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但对于一些演唱技巧,例如呼吸控制、气息运用、咬字发音等,还需进一步加强训练。对于三部轮唱这种较为复杂的合唱形式,学生也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黄昏景色的美丽和宁静,并初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感受夕阳西下、云彩变幻等自然现象的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热爱。
通过引导学生闭眼想象,感受黄昏时分光影变化带来的独特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艺术表现:
学习并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能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三部轮唱的演唱技巧。
通过指导学生气息控制、咬字发音等演唱技巧,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使歌曲演唱更具感染力。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绪,体会歌词意境,使演唱更富情感表达。
3.创意实践: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丰富歌曲的表达形式。
通过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尝试不同的节奏和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打击乐伴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协作意识。
4.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西方音乐文化,并感受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通过比较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感受和声带来的音乐美感。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三部轮唱的声音叠加,能够区分不同声部,并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演唱。
2.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三部轮唱的演唱技巧,演唱时做到声音和谐一致。
通过分声部练习,引导学生注意音准、节奏、音色、气息、咬字等方面的协调,使三部轮唱的声音更加和谐美妙。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提高。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音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内容更生动形象,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视唱教学:通过看谱识谱,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提高演唱水平。
七、教具准备:
钢琴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和音频)
打击乐器(三角铁、木琴、铃鼓等)
美术作品(描写黄昏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建议选择色彩丰富、画面感强的作品)
歌词卡(可根据学生需求准备不同版本:完整版、分声部版、注音版等)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播放一段描写黄昏景色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进行以下讨论:
视频或图片中有什么?画面呈现了怎样的氛围?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黄昏时分的景色,你会想到什么?
如果你要为这段视频配上一段音乐或歌曲,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呢?是欢快活泼的,还是安静忧伤的?
这些画面和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2.激发兴趣:教师可以讲述与黄昏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例如希腊神话中关于阳神阿波罗的故事,或者中国古代诗歌中描写黄昏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黄昏的文化内涵。
3.导入新课:教师介绍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歌曲《美丽的黄昏》,并简单介绍歌曲背景和创作背景。例如:可以介绍这首歌曲的作曲家、创作时间、创作背景等,也可以介绍歌曲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歌曲有更全面的了解。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整体感受:教师完整播放《美丽的黄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尝试用语言描述。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用“温柔”、“宁静”、“美好”、“伤感”等词语描述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2.细节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听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特点。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潮部分,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和情绪的波动;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重复部分,感受旋律的循环和情绪的稳定。
3.旋律学习:教师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歌曲的谱例,并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跟着演奏哼唱,并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例如:可以引导学生用轻声哼唱、低声吟唱、高声演唱等不同方式演唱歌曲,体验不同的演唱效果。
(二)探究
1.讲解轮唱:教师讲解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演唱方式,并演示演唱示范。
在讲解二部轮唱时,教师可以示范两个不同的声部,让学生感受声音叠加在一起产生的和声效果,并简单介绍和声的原理。
在讲解三部轮唱时,教师可以示范三个不同的声部,并强调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使学生对三部轮唱的演唱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体验轮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教室的两侧,一边演唱歌曲一边模拟游客欣赏黄昏的场景,体验一下二部轮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声部,并在演唱过程中注意音准和节奏,保持声音的协调。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模拟游客欣赏黄昏的场景,使演唱更有感染力。
3.尝试轮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站在教室的三侧,一边演唱歌曲一边模拟游客欣赏黄昏的场景,体验一下三部轮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声部,并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例如:高音、中音、低音等,感受三部轮唱带来的丰富和声效果。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协调声音,使三部轮唱的声音更加和谐美妙。
(三)示范
1.示范配乐:教师示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并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和音色表现歌曲意境。
教师可以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歌曲的旋律,并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绪,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简单的伴奏。
教师可以示范不同的打击乐器,例如:三角铁、木琴、铃鼓等,并用不同的敲击方式,展现出不同的节奏和音色,使学生对打击乐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师可以示范不同的节奏型,例如:强弱节奏、快慢节奏、重复节奏等,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带来的不同的音乐效果。
环节三:巩固延伸
1.学生尝试: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并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和音色表现歌曲意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力,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并尝试不同的节奏和音色,为歌曲配上伴奏。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探索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奏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配乐与歌曲进行整合,并尝试用不同的音乐风格来演绎歌曲,例如:浪漫风格、欢快风格、悲伤风格等。
2.合作演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将不同的打击乐器组合在一起,为歌曲配上更加复杂的伴奏,并尝试进行演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分工,例如:指挥、演奏员、演唱者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舞台设计,例如:舞台背景、灯光效果、服装道具等,使演出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演出评价,并总结演出经验,使学生在表演实践中不断提高。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
教师可以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例如: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演唱技巧、和声效果、打击乐配乐等,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例如:独唱、合唱、对唱等,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可以尝试用打击乐器为其他歌曲配奏,或者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其他歌曲,将学习成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鼓励学生课后欣赏更多描写黄昏的音乐作品,并尝试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描写黄昏的音乐作品,例如:柴可夫斯基的《暮光》、德彪西的《月光》、舒曼的《黄昏》等,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例如:可以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演奏歌曲的旋律,或者尝试为歌曲创作新的歌词,或者尝试将歌曲改编成其他音乐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作业:
1.课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练习任务,例如:可以要求学生练习不同的声部,或者练习不同的演唱技巧,或者练习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录音,并将录音分享给同学,互相学习和进步。
2.尝试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并进行录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并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和音色为歌曲配上伴奏。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配乐与歌曲进行整合,并尝试用不同的音乐风格来演绎歌曲,例如:浪漫风格、欢快风格、悲伤风格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配乐录音,并与其他同学的配乐进行对比和交流,互相学习和进步。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欣赏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丽,并初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为学习演唱歌曲奠定基础。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景色、光影变化、氛围色彩等,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探究音乐环节: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感受和声带来的音乐美感,并初步掌握三部轮唱的演唱技巧。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轮唱的演唱方式和技巧,并初步感受和声带来的美妙效果。
通过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将音乐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分声部练习,引导学生注意音准、节奏、音色、气息、咬字等方面的协调,使三部轮唱的声音更加和谐美妙。
(3)巩固延伸环节: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丰富歌曲的表达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教师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演奏的技巧,并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和音色为歌曲配上伴奏。
通过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协作意识。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演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十一、板书设计
《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意境,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学习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体验和声效果。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丰富歌曲表达形式。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感受和声带来的音乐美感。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三部轮唱的演唱技巧,演唱时做到均衡、和谐。
教学过程:
欣赏美景,感受音乐
学习歌曲,感受黄昏
体验轮唱,感受和声
创意配乐,丰富歌曲
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学生在学习三部轮唱时,能够积极配合,并尝试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展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在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并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尝试将歌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可以将歌曲与语文课、美术课、历史课等学科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可以尝试将音乐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演出、音乐比赛、音乐创作等活动,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希望这节课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并爱上音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