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推行21·cn·jy·com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关于政权更迭,西晋刘颂认为是“天地之位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他还指出,魏晋更迭用“禅让”,未能“洗心整纲”,晋廷所依靠的仍是“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据此可知,刘颂意在强调魏晋“禅让”(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助长了士族政治发展 B.遏制了官僚集团腐败
C.实现了政权和平转移 D.延续了前代治国经验
3.史料记载,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姓名均可考的民族间通婚共241起。其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有158起,占族际通婚总数的65.6%。这可用于说明北朝时期( )
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B.民族政权和平更迭
C.民族隔阂已经消除 D.门阀制度趋于消亡
4.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
A.太子掌控朝廷实权 B.官僚政治日趋完善
C.皇权诉诸亲缘维系 D.皇子争立现象频繁
5.唐初,宰相在政事堂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唐玄宗时期,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 这种变化有助于( )21·世纪*教育网
A.加强宰相行政职能 B.提高宰相参与决策功能
C.防止地方藩镇割据 D.削弱中央政府六部职权
6.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壮浪恣肆,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写了一首《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该诗人应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7.明朝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的进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进士总数中占比,明初为72.32%,明末为60.73%;而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占比,明初为92.13%,明末为83.71%。这反映了明代科举制度2-1-c-n-j-y
A.录取的士子人数大幅度增加 B.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体制
C.保持了相对的公平与公正性 D.改善了重要官员的地域结构
8.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屈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闻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反映出魏晋南朝时期【来源:21cnj*y.co*m】
A.三省六部制度已形成 B.尚书省的权力地位低下
C.中枢执掌受控于皇权 D.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9.自汉武帝以来,西汉不少官员都是孝廉出身。当时全社会形成一种“在家为孝子,入仕为廉吏”的氛围和舆论。这反映出西汉( )【出处:21教育名师】
A.选官制度趋于公平公正 B.统治集团注意笼络民心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巩固 D.社会基层治理较为严密
10.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汉书·武帝纪》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后汉书·左雄列传》 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11.下图所示书法作品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该作品的字体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隶书 B.楷书 C.草书 D.小篆
12.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21cnjy.com
A.秦汉 B.隋唐
C.魏晋南北朝 D.明清
二、非选择题
1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范缜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针对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佛教盛行的情况,撰写了《神灭论》。范缜认为,“形存神存,形谢神灭”,所谓“形”是形体,“神”是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就归于消灭。范缜认为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突然发生的事物,如暴风骤雨,必然突然消失;逐渐发生的,如动植物,必然逐渐消灭。范缜指出宣传神不灭,不仅会危害伦理道德,还会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范缜主张人人各守其职,君主以无为而治天下,从而实现人民安乐,国家昌盛。www-2-1-cnjy-com
——摘编自李延寿《南史》、姚思廉《梁书》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缜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范缜的思想。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概况
时间 史 实
公元前139年 张骞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昆邪王降汉后,在其故地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下诏,河西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屯共71270户
——据《史记》《汉书》
材料二 隋唐两代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上的又一次更大规模的统一时期。由于经受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时间的民族交融,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治边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隋唐两朝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出现。唐太宗即位之后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治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唐朝发达的中原文化对边疆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向唐王朝派遣子弟求学,以及请求颁赐书籍的记载频频见于史书。对于边疆民族的这些要求,唐王朝一般都是予以满足……这不仅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而且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发展。21教育网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的重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的边疆治理与秦汉相比的异同点,分析唐朝民族政策实行的原因。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www.21-cn-jy.com
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你听完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第二,我也有我的担忧。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衷于谈论中国文化,诸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义”等。可是,很多人在谈论“中国文化”的时候,首先会把它“窄化”。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可是有人却把中国文化窄化为汉族文化,然后又窄化为汉族里面的儒家文化,然后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儒家文化。第三,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一些人带着一种很奇怪的、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文化优越感。因此,在所谓“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们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21*cnjy*com
——摘编自《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2.A
3.A
4.C
5.A
6.A
7.C
8.C
9.C
10.D
11.C
12.C
13.(1)特点:具有朴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唯物主义色彩;能用辩证观点分析问题;认为事物发展有规律性;反对佛教;受到道家思想影响。(3点。其它特点,符合文本逻辑可相应给分。)
(2)评价:主观目的是为封建统治服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批判了唯心主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佛教势力;推动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在当时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影响有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1)措施: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大败匈奴,设郡县管理;移民实边开发。
(2)同:因俗而治;武力征伐。
异:汉代治理重防御体系构建;唐朝采取较为开明的政策。
原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昌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冲击了传统的治边思想;唐太宗以“华夷一家”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唐朝时边疆民族对发达的中原文化的向往;李唐王室带有鲜卑血统。2·1·c·n·j·y
15.示例:观点:要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文化。
阐述:中国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来源看,中国文化不是单纯的汉族文化,它吸收了境内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甚至吸收了外来文化,如唐朝在吸收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化佛教——禅宗。从内容看,中国文化也不等同于儒家文化,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服装饮食、传统习俗等许多方面,儒家文化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文化虽然较周边少数民族先进,但周边少数民族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对汉族同样具有吸引力,各民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的过程,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国的语言文字、服装饮食、艺术等,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符号,为外国人认识中华文化提供了特有的角度;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先是吸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形成汉代儒学,后来,又吸收道教及外来的佛教形成了理学。
总之,对中国文化既不能“大而化之”,也不能“窄化”,而要做到全面具体准确的理解。
(注:提出其他论点,只要贴合材料与相关知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