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导致东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因素是
A.宗法制的衰落
B.分封制的瓦解
C.郡县制的实施
D.世官制的沿袭
2.如图,该学习提纲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3.《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4.大约在4500年前,龙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如下图所示)已经一统中原。当然,中原各地的龙山文化也有各自的地域特色,毕竟文化是不断融合的,不可能完全取代。这(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
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 D.揭示了阶级国家的形成
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21教育网
A 李贽—“各从所好,各聘所长”
B 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C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A.A B.B C.C D.D
6.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
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简
7.西周分封,使同族姬姓诸侯国沿着殷周交通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分布,封国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则集中在临近戎狄蛮夷部落的边远地区。这种布局( )
A.重构了政治秩序 B.不利于文化交融
C.削弱了宗法关系 D.阻碍了经济交流
8.《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记录。这说明商朝(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祭祀活动频繁 B.贵族等级森严 C.皇权高度集中 D.神权色彩浓厚
9.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21cnjy.com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10.考古学家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认为中国农业起源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他们在中国中部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大影响,而周围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不一样,有各自的发展和层次,犹如重瓣花朵式的格局。这一观点认为中华文明( )www.21-cn-jy.com
A.以黄河流域为文明发源地 B.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C.以地域多样性为核心特征 D.南北并行,各自发展
11.被誉为“20世纪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有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堪比著名的秦兵马俑,将中华古蜀文明至少提前了1000年。三星堆考古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A.历史研究必须有考古依据方可采信 B.考古发现会影响历史研究
C.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 D.考古是历史研究的最佳途径
12.黄帝故事是中国传说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又有很多不同的主题,如黄帝与蚩尤及炎帝大战;黄帝制定种种文物制度的文化英雄形象;黄帝为五帝之首,是各代王室的共同祖先。总之,不同部族(群),有不同的黄帝传说。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B.黄帝是古人虚构的人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萌芽 D.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
二、非选择题
1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的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来源:21cnj*y.co*m】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人员以田野考古为中心,围绕 ( http: / / www.21cnjy.com )距今5500年到3500年,聚焦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开展考古发掘、调查和研究,研究遍布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上下游、辽西地区河套地区,研究最后归纳出符合中国历史情况的文明形成标志,首先是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这也是文明发生的基础。社会显著的阶层分化,高等级的手工业生产和分配为贵族所控制。出现了这些权贵阶层生前居住的大型的建筑,就是后来所谓的宫殿,以及需要动用大量劳动力来兴建公共设施,都邑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外出现了王权管辖的区域性的政体和其具有的公共权力——国家。
在浙江良渚遗址,发现了建于距今(201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5000年前,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更大规模的外城。在山西陶寺遗址和陕西石峁遗址别发现了面积在280万乃至400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这一时期,墓葬中反映的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小墓一无所有,或者仅有一两件武器或陶器;大型墓葬随葬品可达到上百件,不仅制作精美,而且表明等级身份。像这样的社会,显然不再是原来我们认为的部落联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5800年前已有文明起源迹象》2018﹣10﹣23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历史专家确定五千多年前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依据是什么?这项研究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根据材料一图片《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与《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概括在分布特征方面有哪些变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探究中国远古时代文明的方式有哪些?思考比较科学的探究方式是什么?【版权所有:21教育】
15.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它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出处:21教育名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迎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D
6.B
7.A
8.D
9.A
10.B
11.B
12.A
13.依据: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社会显著的阶层分化;出现宫殿,公共设施和都邑(城市);出现阶级和国家。2·1·c·n·j·y
意义: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
14.(1)变化:数量更多,分布更广,朝着多元一体、相互交融、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2)方式:实物史料,神话传说,文献史料等;(其他答案可)。
科学方式:每种史料在一定程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蕴含一些有效的历史信息,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探究中国远古时代文明时,应注重多种史料相互佐证。(其他答案可)。
15.材料认为,多源的中华文明在不断交融中共同发展,绵延不息,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体系。我赞同该观点。21·cn·jy·com
中华文明多源交融,和谐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中华民族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各具特色。古代早期推行分封制、宗法制,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深入人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民族融合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华夏文明水乳交融。中华文明独具一格,绵延不息。已从西周礼乐文化的繁衍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从西汉儒家文化兼采众长、文化-统到宋明理学吸引佛、道,三教合一,中华民族崇德、仁爱、务实、进取的文化性格代代相传,熠熠生辉。www-2-1-cnjy-com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多种起源,博大精深,不断融合,兼收并蓄,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与顽强的生命力,哺育代代中华儿女,生生不息。2-1-c-n-j-y
本题还可从“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明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等角度论述。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