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北宋时期,赵普为相,与枢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李崇矩相交甚好。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李与赵一起上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隔开。这反映了宋朝
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
B.枢密院掌管财政权
C.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D.君主防范宰相擅权
2.在宋代,为分割相权,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但又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构想的是( )21·cn·jy·com
A.崇文抑武,强干弱枝 B.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C.削夺其权,收起精兵 D.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3.宋朝包拯记载:“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科举完善
B.常年征战
C.庆历新政
D.文官体制
4.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差遣”的实质是21*cnjy*com
A.笼络民心
B.强化皇权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统治秩序
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 )
A.魏征、杨国忠 B.岳飞、秦桧
C.狄仁杰、来俊臣 D.孙中山、袁世凯
6.汉代桑弘羊首推平准政策:“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下列改革措施中借鉴了此理论的是21*cnjy*com
A.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改革 B.孝文帝改革中的“均田令”
C.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D.清初政府采取的“抑兼并”
7.王安石变法中颁布实施《市易法》,于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这一举措( )【版权所有:21教育】
A.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干扰了正常的商品交流 D.缓和了统治集团的矛盾
8.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前宋神宗已任命反对“大变法度”的富弼为宰相。二十多天后,朝廷命王安石和陈升共同组织变法,却又任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的苏辙负责文件的起草工作。这表明宋神宗www-2-1-cnjy-com
A.政治上的不成熟
B.发挥集体的智慧
C.用人上的不坚决
D.防范大臣的专权
9.南宋和金朝签订绍兴和议后,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宋金之间仍有零星的战争,但这在较长时间里维持住了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根据和议内容,南宋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之为( )
A.岁币 B.岁赐 C.岁贡 D.岁赏
10.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②“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③“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近京师大姓多止(停止)开质库(放高利贷的商行),市易摧兼并之效似可见。”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宋太祖以士人为司寇参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诸州马步院为司寇院,选用官员以律书试判。宋太宗要求“知州、通判及幕僚、州县官等秩满至京,当令于法书内试问,如全不知者,量加殿试”。真宗时,审刑院详议官、大理寺详断官、刑部详复官、三司法直官都由通过法律考试的士大夫担任。此举旨在( )
A.削弱地方司法权力 B.保证司法公正清明
C.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D.构建文官政治体制
12.下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A、B、C处对应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中书省、财政、太尉 B.尚书省、三司、三衙
C.中书门下、财政、三衙 D.门下省、三司、太尉
二、非选择题
13.主题一 北宋初防弊之制
材料一 北宋初年,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祖问计宰相越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越普答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类。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接编自司马光《谏水纪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谏官事权重大,设立初期可“纠绳天子”,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在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下,中央机构难以长期保持这种分权制衡的状态,积贫积弱的局面也随之产生。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五 经历了五代兵乱的宋太祖,切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受到的是武将对皇权的直接威胁,因而对文臣、士大夫在认识上更为放心,故其有文官“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的看法。他公开要求武将学习儒经,是为了宣扬儒家的君臣之道和营造崇文的气象,而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武臣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张希清等《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六 宋承唐制,并对科举制进行了整顿与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使之更加完善。且宋朝皇帝十分重视选拔文士治国,所以科举取士至宋朝时达到了极盛。两宋时期,进士科共开118科,录取进士42000余人。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亲自主持进士科考的复试,从此确立了殿试制度,使“及第”(考中录取)之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此后又形成了乡、省、殿三级考试。到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下诏:“进士殿试,皆不黜落。”自此以后,凡省试合格,殿试就只有名次之别而皆成进士。为杜绝请托舞弊之风,淳化三年(992年)以后,相继制定了锁院、糊名、誊录、磨勘等制度,从而把科举考试基本上建立在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上。
——摘编自马茜华《中国古代选官主导方式演变述论》
材料七 秦朝最初为三十六郡,县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在一千左右。到西汉,郡级政区(郡与国)比秦代大幅增加,西汉末有郡国一百零三。东汉末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出任州牧镇压农民起义,授与兵权、财权和行政权,以与农民军对抗。此后,州演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数膨胀,平均每州只辖二个多郡,每郡只辖二个多县。隋炀帝大举并省州县,同时又改州为郡。并省之后全国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唐承隋制,但郡被改为州。唐太宗时,按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以观察使监察地方。为了扑灭安史之乱,唐玄宗时不得不在全国普遍设置方镇,任命一大批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节度使。唐后期,经常以观察使兼任节度使。这样,观察使的监察范围——道与节度使的军管区域——方镇也就合二为一了,州县以上新的一级政区道(方镇)就渐渐成形了。
材料八 宋初取消方镇。后来,宋代依据天下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形势,分路而治,于是在州以上又出现了路一级的新型行政区划。各路设有负责转输地方财赋的转运使,负责监察、司法之职的提刑按察使,负责治安边防的安抚使,负责储备粮食平抑物价的提举常平使等。这些官员的衙门通称诸监司,“监”是指以诸使兼理“监察”州县之职的意思。这些监司的行政管辖地域都称为路,但各监司的路并不尽一致,即使有两司的路一致,治所(行政中心)有时也不在一地。21教育网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
主题二 北宋中期革除新弊
材料九 澶渊之盟规定:(一)宋辽维持旧疆,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为弟,并称肖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材料十 西夏元昊称帝后,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宋又实行经济封锁,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弄得夏国民怨沸腾……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角帛茶二十万五千。
材料十一 熙宁二年(1 ( http: / / www.21cnjy.com )069)二月,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兼领新创设的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之作为推行新法的指导机构,进行以经济改革为重点的变法。七月,颁行第一个新法“均输法”,采取节省运输费用、降低购价、有计划地调运的原则。九月,又推出青苗法,由农户自愿向官府借贷,加息二分或三分,粮食收获后纳税时归还。十一月,颁布农田水利法,用以奖励各地官府、农户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熙宁三年(1070)十二月,王安石升任宰相。之后,他在开封府属县试行免役法(募役法),免去原先按户等轮流到官府中服的差役,改由官府以所征免役钱募人服役,后推行于全国。熙宁五年(1072)三月,王安石在首都实行市易法,后推行于杭州、广州、扬州等主要城市,由官府收购滞销货物,商贩以财产抵押向官府赊购货物以贩卖,用以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防止物价暴跌暴涨。同年八月,又实行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以肥瘠分为五等纳税,以农户实际拥有亩数负担赋税。
王安石进行变法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改革派官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新法中民户自愿原则于不顾,强制推行新法,虚报成绩,互相攻击,争权夺利,乃至贪污腐化不断发生,给守旧派攻击王安石以种种借口;加上宋神宗对于改革有了自己的设想,对王安石的意见也不像改革之初那样言听计从。于是王安石罢相。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去世,年仅10岁的宋哲宗赵煦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守旧派首领司马光出任执政,次年又升任左相,而改革派官员纷纷下台。看到守旧派不分青红皂白地废除及将要废除所有新法,改革成果被毁于一旦,本已有病的王安石忧心如焚。同年四月,终于一病不起,享年66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十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2-1-c-n-j-y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十三 王安石曰:“善理财者,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曰:“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於(于)民,将焉取之?果如所言,武帝末年安得群盗蜂起,遣绣衣使者追捕之乎?非民疲极而为盗贼邪?此言岂可据以为实?”
——据《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十四王安石希望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望用增加生产和夺兼并之力来改善财政状况。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他的变法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走向近代的朦胧探索。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基础测评*
(1)依据材料一,说明宋太祖“问计赵普”的背景。宋太祖采纳了赵普的建议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依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中枢权力制衡机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5)指出材料五中宋太祖的做法所体现的治国方针,并说明实施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
(6)依据材料六,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7)依据材料九,盟约内容有何特点?指出其维系的基础是什么?
(8)比较材料九、十,指出宋夏和约与宋辽盟约有何不同?其说明了什么?
(9)依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经济的影响。
(10)依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1)概括材料十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
*能力提升*
(12)依据材料十三、十四分别指出司马光和马克垚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理由。
(13)依据材料十三、十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历史纵横*
(14)依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概括秦至唐地方政府层级演变的基本历程并简析其原因。
(15)依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路”级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6)依据上述材料七、八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
14.在世界发展史上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21cnjy.com
——摘编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1·c·n·j·y
——《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变法的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与法国在经济政策上有何主要不同?并指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来源:21cnj*y.co*m】
(3)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重用文臣担任要职,掌握军政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对武将进行抑制,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B
6.C
7.B
8.D
9.C
10.C
11.B
12.C
13.(1)背景:北宋新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建立之初,政局不稳;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措施:削弱节度使职权,由文官担任;杯酒释兵权;设诸路转运使,将地方财政运往中央;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2)作者看法:①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裂局面。②造成了地方权力过小、财政困难、军事力量薄弱,导致“积贫积弱”后患,最终被少数民族灭亡。www.21-cn-jy.com
(3)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4)特点: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行政,军政和财政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省门下省形同虚设;尚书省的兵部,户部等职权严重削弱。局限性:机构设置重叠,出现“名实不符”的现象。21·世纪*教育网
(5)方针:重文轻武(崇文抑武)。原因: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防范武将专权。
(6)特点:录取人数多;考试程序严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政府主导;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原因:宋政府实行分化事权、强干弱枝的政策;宋朝以文治国(崇文抑武)的思想影响;政府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前朝科举制的借鉴和发展。【出处:21教育名师】
(7)特点:政治上双方保持平等关系,经济上宋妥协退让。基础:以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的均势为前提。
(8)不同:政治上西夏妥协接受册封,经济上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送出钱财称作“岁赐”,这样维持了名义上的宗藩关系。说明:当时西夏力量弱于宋,且双方都急于讲和。
(9)影响:节省官府开支,增加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市场秩序,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打击了地主和大商人利益,遭致激烈的反对。
(10)原因:改革指导思想与措施实行的偏差,保守派反对党争严重,用人不当,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王安石一意孤行。
(11)观点:材料二更注重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变法是地主阶级内部改革,没有触及社会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12)材料一态度:否定。理由:认为变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缺乏历史依据;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统治。 材料二态度:肯定。理由:认为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影响后世。
(13)因素:时代背景;历史认识的角度;研究者的立场;占有的材料。
(14)基本历程:①秦——东汉末: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郡、县)两级制变成(州,郡、县)三级制。②魏晋南北朝——唐前期:由(州,郡、县)三级制变成(郡/州、县)两级制。③唐后期:由(郡/州、县)两级制变成(道/方镇、州、县)三级制。 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地方幅员扩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5)特点:“路”不设置统一的机构、长官、行政中心;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影响: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影响行政效率与地方治理能力。
(16)规律: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县级政区保持相对稳定;沿袭前代制度损益变革。
14.(1)措施: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市易法。
成效: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2)不同: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保证充分就业来推动生产,而法国则是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
特征: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
(3)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
15.示例:
观点:“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论述:“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在军事上,皇帝直接掌探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和千方百计压制武人,使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致使宋朝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造成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产生 ;在 外交上,由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统治阶级“强干弱枝”的思想。对外没有积极加强防御,而是一贯采取屈辱忍让、纳币求和的做法,使得宋朝在外交上一直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造成宋朝积贫积弱局面;在 政治统治上,为了削弱武将的势力,设置大量文职官员,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在遇到重大军事、政治问题时意见不一,很难制定有效的快策,也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宋朝积贫局面的加重;社会风气上:重文轻武政策使北宋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多数人认为“万服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商武精神遭到削弱。
综上所述,“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使宋朝最终陷于积弱的局面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