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特别是周总理的逝世,联合国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是前所未有的。
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
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
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永远的离我们而去。
三位伟人的逝世,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
许多国家的外交官为此忿忿不平,并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当面回答质问的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他只讲了一分钟,便让所有激愤的外交官哑口无言,心悦诚服,接着,还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是这样回答的,“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降半旗这个决定是我做的。原因有二:
你们任何国家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
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周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照人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和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学习诗人巧妙的构思,体会呼告、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难点)
3.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爱国激情和时代责任感。(重点)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柯岩(1929—2011),现当代作家,诗人。本名冯恺,满族,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南郑州,现当代作家、诗人。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
1977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周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
《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写作背景
1898-1921
风华正茂
苦求真理
1922-1935
北伐长征
上下求索
1936-1945
民族危亡
挺身而出
1946-1949
解放民生
民主建国
1950-1966
日理万机
纵横寰宇
1967-1976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谷穗 宿营
篝火 沉甸甸
suì
sù
diàn
gōu
预习检测
初读诗歌
要求:读准生字词、连贯
自主阅读
(3分钟)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划
好
节
奏
谁来划一划
破折号的用法:
朗读指导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声音减弱
E.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1.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
2.周——总——理( )
3.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
A
C
D
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感情基调?
语调?
初读诗歌
初读诗歌
小组设计朗读方案 小组展示
(5分钟)
重音
停连
情感
···
节奏
读准字词
范读
自主思考
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一句话概括。
赏析诗歌
这首诗歌的结构线索已给出,填一填感情线索。
结构线索
询问
呼唤
寻找
回答
感情线索
活动
第一部分(第1节):询问、呼唤周总理,点明人民对他的想念之情。
第二部分(第2-8节):通过写诗人热切的呼喊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并反复强调“在这里”和“在一起”,从而表现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主题。
第三部分(第9节):高度深化总理的形象和人民深深的思念之情,形象地创造出周总理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的意境。
诗歌脉络:
再次朗读诗歌
赏析诗歌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第一节
你觉得哪一个字用得最好?
一个“好”字,体现了周总理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自主思考
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深情呼告,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歌颂之情。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知识扩展
第二课时
周总理,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能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学习诗人巧妙的构思,体会呼告、反复、人物描写等手法的作用。(难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爱国激情和时代责任感。(重点)
复习导入
1、感情基调?
语调?
2、诗歌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可以从哪些方面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第一节
仔细观察第一小节,看看写作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知识扩展
读一读
赏析诗歌
文中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中,我们对着 喊,为什么要选取这几个意象?这几个意象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自主思考
3分钟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广场
第二——第五小节
赏析诗歌
勾画二——五节中回答的语句,说说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你分别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总理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上的大衣······”
二
三
四
五
第八节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自主练习
答案写在本子上
5分钟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八
快问快答
周总理到底在哪里?
——《周总理的故事》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红军长征期间,周恩来是党和中央红军主要负责人之一,身兼数职。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参加组织生活。
红军到达陕北以后,有一次周恩来问魏国禄:“小组长,这个月党费我还没交吧?魏国禄回答,已经代首长交过5分钱党费了。首长集中精力忙大事,我们代交还不是一样的。周恩来严肃地说:党费怎么可以让别人代交呢?国家大事重要,交党费也重要,因为这是每个党员的义务。
“我们都是普通党员”
历史回忆
请大声朗读
“不能把钱花在我这里”
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出入院子有十几个台阶,每次上下车都需要走很远的一段路。1952年4月底,秘书何谦想要把这十几个台阶拆除修平,方便周总理直接在院子里上下车。
正当在研究工人出入规定、路线、制度时,遇到周恩来从外面回来。问清楚情况后,周恩来果断地制止了:不准修。有这台阶,我上上也是一个锻炼嘛。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能把钱花在我这里。
——《周总理的故事》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请大声朗读
历史回忆
1966年5月,周总理第三次到大庆视察。5月3日,他到各处视察工作,忙了一整天。夜幕降临,在大庆简朴的会议室,周总理又听取了有关同志的汇报,对大庆职工队伍的革命化,对油田建设,作了很多指示。汇报结束,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周总理毫无倦意,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大庆展览馆,观看了油田模型和技术革新展品。当回到办公室,已经是凌晨两点十分了。大家看到总理劳累了一天,都劝他休息。周总理说: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间,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这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三点多。
勤政楷模
——《周总理的故事》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请大声朗读
历史回忆
一、不准晚辈丢下工作专程看望他,只能是公差顺路看看;
二、亲人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打饭,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
没工作的由周恩来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
五、不准请客送礼;
六、不准动用公家汽车;
七、生活要艰苦朴素;
八、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让别人代办;
九、任何场合不能说自己和周恩来是亲属关系,不能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十条家规
——《周恩来风采》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16年版
请大声朗读
历史回忆
谈感想
你有什么感想?和我们分享分享。
精神不朽
永世不忘
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后练习
练习册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