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 素养】1.1 质点 参考系 (课后巩固达标检测)(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高效练习(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 素养】1.1 质点 参考系 (课后巩固达标检测)(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高效练习(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30 09:13: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质点 参考系
基础过关
一、单选题
1.(23-24高一上·浙江·期末)研究小明在沿江跑所跑过的路程时,将他看做质点,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A.理想模型法 B.微元法 C.控制变量法 D.极限法
【答案】A
【详解】将研究对象看做质点,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故选A。
2.(23-24高一上·浙江绍兴·期末)在杭州亚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以201块金牌、111块银牌、71块铜牌的优异成绩荣获奖牌榜第一名。以下各图是亚运会中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甲图中帆船比赛的成绩时,帆船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乙图中运动员跨栏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
C.研究丙图中乒乓球旋转情况时,乒乓球可以看成质点
D.研究丁图中运动员跳高动作时,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
【答案】A
【详解】A.研究甲图中帆船比赛的成绩时,帆船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帆船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
B.研究乙图中运动员跨栏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可以忽略,运动员不可以看成质点,故B错误;
C.研究丙图中乒乓球旋转情况时,乒乓球的形状、大小不可以忽略,乒乓球不可以看成质点,故C错误;
D.研究丁图中运动员跳高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可以忽略,运动员不可以看成质点,身体各部分的速度不能视为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3.(23-24高一上·四川德阳·期末)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如图所示。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则参照物为( )
A.地面上的房屋 B.“歼-20”战斗机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2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答案】A
【详解】A.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屋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故A正确;
BCD.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静止,以战斗机、战斗机里的飞行员和加油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均是静止的,故BCD错误。
故选A。
4.(23-24高一上·湖南长沙·期末)2023年暑假国产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影片结尾李白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戳中无数人的泪点,让观众在欣赏这部动漫时能够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古诗中,诗人李白描述舟的运动时选取的参考系为(  )
A.自己 B.岸边的山 C.船夫 D.船上的物体
【答案】B
【详解】“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古诗中,诗人李白描述舟的运动时选取的参考系为岸边的山,故选B。
5.(23-24高一上·安徽阜阳·阶段练习)中国传统古诗词文化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部分古诗词描述的自然图景隐含着些物理原理,下列古诗词中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以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巍巍青山两岸走
【答案】A
【详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以说是水相对地面向东运动,A正确;
BC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两岸青山相对出”,“魏巍青山两岸走”均是以作者所乘坐的交通工具(船)为参考系的,BCD错误;
故选A。
6.(23-24高一上·陕西榆林·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载人火箭的顶端的部分装有发射逃生系统,称为逃逸塔,逃逸塔内部包含宇航员乘坐的返回舱。在发射过程中,如果一切正常,逃逸塔不工作,随运载火箭一起升空;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逃逸塔就会自动点火,在短时间脱离运载火箭,从而达到保护宇航员的目的。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正常发射时,逃逸塔相对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B.火箭正常发射时,宇航员相对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C.若火箭发射时遇突发情况,逃逸塔将与运载火箭发生相对运动
D.若火箭发射时遇突发情况,宇航员与运载火箭始终相对静止
【答案】C
【详解】AB.火箭正常发射时,宇航员,逃逸塔,运载火箭一起运动,处于相对静止,选项AB错误;
CD.若火箭发射时遇到突发情况,宇航员将随逃逸塔一起脱离运载火箭,则宇航员、逃逸塔与运载火箭是相对运动的,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7.(22-23高一上·四川成都·开学考试)中国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请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答案】C
【详解】硬币相对列车(含座椅)和车窗是相对静止的,相对铁轨和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是运动的。
故选C。
8.(22-23高一·全国·课后作业)“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且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下面有关“嫦娥三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是以月球为参考系
B.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C.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D.“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其相对于地球也是静止的
【答案】C
【详解】A.“嫦娥三号”在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故选项A错误;
B.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不能忽略“玉兔号”月球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看成质点,故选项B错误;
C.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忽略“嫦娥三号”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看成质点,故选项C正确;
D.“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相对月球是静止的,相对地球是运动的,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9.(23-24高一下·广东茂名·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人跳伞后飞机上的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者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人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
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答案】B
【详解】人跳伞后做平抛运动,初速度等于飞机的速度,则飞机上的飞行员(甲)与跳伞者的水平位移总相等,则跳伞者总在飞机正下方直线下落;而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者是做平抛运动,轨迹为抛物线,则两人说法都是正确的,只不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研究物体运动必须要选择参考系,故选项AC错误,B正确。
故选B。
10.(23-24高一上·河南新乡·阶段练习)在一次冲浪游戏中,有甲、乙、丙三人,甲看岸边向前运动,乙看到甲匀速向前,甲看到丙匀速向前,丙看到乙匀速向后。那么,从地面上看,关于甲、乙、丙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匀速向后,v乙<v甲,丙可能停在原地
B.甲、乙匀速向后,v乙>v甲,丙可能匀速向后,且v丙>v甲
C.甲、乙匀速向后,v乙>v甲,丙可能匀速向前
D.以上说法均不对
【答案】C
【详解】岸边和地面相当于同一参考系,甲看岸边向前运动,所以,甲是匀速向后。乙看到甲匀速向前,说明乙也是匀速向后,且v乙>v甲。甲看到丙匀速向前,有三种可能:丙静止;丙匀速向前;丙匀速向后,且v丙<v甲。丙看到乙匀速向后,也有三种可能:丙静止;丙匀速向前;丙匀速向后,且v丙<v乙。
故选C。
11.(23-24高一下·广东湛江·期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巍巍青山两岸走”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江中竹排 B.两岸青山
C.天上浮云 D.山上的树木
【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知竹排中的人以江中竹排为参照物,即把竹排看成静止,因为竹排向前运动,所以相对竹排观察到两岸的青山向后移动,可知“巍巍青山两岸走”选取的参照物是江中竹排。
故选A。
二、多选题
12.(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2018年11月,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如期举行,首次亮相航展的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八机钻石筋斗、丘比特之箭”等精彩动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红鹰”飞行表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飞行员为参考系
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的
C.研究某架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轨迹时,可将飞机视为质点
D.研究飞机中空中的各种表演动作时,可将飞机视为质点
【答案】BC
【详解】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飞机是运动的,这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故A错误;
B.飞行员以飞机为参考系,飞行员相对飞机是静止的,因为飞机向前运动,所以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故B正确;
C.研究某架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轨迹时,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可将飞机视为质点,故C正确;
D. 研究飞机中空中的各种表演动作时,飞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可以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BC。
13.(23-24高一上·山东潍坊·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由于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河面上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
A.A船可能是向右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答案】AC
【详解】AB.A船运动情况的确定:由题图知A船与河岸上的旗帜均向右飘,则相对于风,A船、河岸都具有向左的运动速度,所以A船可能相对河岸静止,也可能以任意速度向左运动,还有可能以相对比风速小的速度向右运动,故A正确,B错误;
CD.B船运动情况的确定:B船中旗帜向左飘,表明B船只能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4.(24-25高一上·全国·课堂例题)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对乘客说“你没动”,而路旁的小女孩说他运动得“真快”。为什么人们的看法不一样呢?
(2)要怎么样才能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情况呢?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1)(2)司机以车为参考系,所以他说乘车人没有运动,而小女孩以地面为参考系,他看到乘车人在飞快地运动着。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此要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情况,首先要选择参考系。
素养提升
15.(23-24高一上·湖南株洲·期中)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引入了“质点”的概念,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很小一定可以看作质点,地球很大所以不能看成质点
B.研究马拉松运动员的运动轨迹和发力动作时,都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C.只有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属于主要因素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D.引入“质点”从科学方法上来说是属于建立理想物理化模型的方法
【答案】D
【详解】AC.物体能否看作质点是由研究的问题决定的,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次要因素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实际大小无关,原子核很小,但要研究原子核的转动情况时就不能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地球很大,但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故AC错误;
B.研究马拉松运动员的运动轨迹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研究马拉松运动员的发力动作时,不能将体操运动员看作质点,故B错误;
D.引入“质点”从科学方法上来说是属于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符合客观事实,故D正确。
故选D。
16.(22-23高二下·辽宁铁岭·期末)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拉开序幕,在飞行表演的某个瞬间,甲、乙、丙三架飞机,甲中飞行员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飞行员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飞行员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乙、丙均向上,但丙比甲、乙都慢
【答案】A
【详解】甲中飞行员看到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相对高楼向上运动;
乙中飞行员看到甲向下运动,说明乙相对甲电梯向上运动,相对高楼也向上运动,且比甲运动的快;
丙中飞行员看到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说明丙相对于甲,乙在向下运动,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①静止不动,②向下运动,③向上运动,但比甲、乙两都慢。
故BCD三种情况可能,A情况不可能。
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A。
17.(22-23高一下·福建莆田·课后作业)甲、乙、丙3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甲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甲>v乙,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甲C.甲、乙匀速下降,v甲v甲
D.以上说法均不对
【答案】B
【详解】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则可知甲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在匀速下降,且有v甲故选B。
18.(22-23高一上·安徽马鞍山·阶段练习)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看到丙匀速上升。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可能是(  )
A.甲下降,乙下降,丙上升 B.甲下降,乙下降,丙静止
C.甲上升,乙下降,丙上升 D.甲下降,乙下降,丙下降
【答案】ABD
【详解】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满足
乙看到丙匀速上升,丙可能停在空中,可能匀速上升,也可能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满足
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19.(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一只小船逆水匀速行驶,经过一座桥下时,从船上落下一木板到水中,船员半小时后才发现,立即调头追赶,在桥下游5km处追上。设小船相对于水的划行速度始终不变,木板到水中速度立即与水速相同。水速大小不变。求:
(1)小船调头后追上木板所用的时间;
(2)水流速度。
【答案】(1);(2)
【详解】(1)以水为参考系,木板相对于水是静止的,小船来回相对于水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则船逆水匀速行驶,再顺行追上木板也一定用时,即小船调头后追上木板所用的时间为。
(2)从木板落入水中到船追上木板所用的总时间为
根据题意可知,在这段时间内木板运动的距离为,而水流速度等于木板速度,所以水流速度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质点 参考系
基础过关
一、单选题
1.(23-24高一上·浙江·期末)研究小明在沿江跑所跑过的路程时,将他看做质点,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A.理想模型法 B.微元法 C.控制变量法 D.极限法
2.(23-24高一上·浙江绍兴·期末)在杭州亚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以201块金牌、111块银牌、71块铜牌的优异成绩荣获奖牌榜第一名。以下各图是亚运会中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甲图中帆船比赛的成绩时,帆船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乙图中运动员跨栏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
C.研究丙图中乒乓球旋转情况时,乒乓球可以看成质点
D.研究丁图中运动员跳高动作时,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
3.(23-24高一上·四川德阳·期末)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如图所示。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则参照物为( )
A.地面上的房屋 B.“歼-20”战斗机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2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4.(23-24高一上·湖南长沙·期末)2023年暑假国产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影片结尾李白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戳中无数人的泪点,让观众在欣赏这部动漫时能够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古诗中,诗人李白描述舟的运动时选取的参考系为(  )
A.自己 B.岸边的山 C.船夫 D.船上的物体
5.(23-24高一上·安徽阜阳·阶段练习)中国传统古诗词文化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部分古诗词描述的自然图景隐含着些物理原理,下列古诗词中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以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巍巍青山两岸走
6.(23-24高一上·陕西榆林·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载人火箭的顶端的部分装有发射逃生系统,称为逃逸塔,逃逸塔内部包含宇航员乘坐的返回舱。在发射过程中,如果一切正常,逃逸塔不工作,随运载火箭一起升空;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逃逸塔就会自动点火,在短时间脱离运载火箭,从而达到保护宇航员的目的。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正常发射时,逃逸塔相对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B.火箭正常发射时,宇航员相对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C.若火箭发射时遇突发情况,逃逸塔将与运载火箭发生相对运动
D.若火箭发射时遇突发情况,宇航员与运载火箭始终相对静止
7.(22-23高一上·四川成都·开学考试)中国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请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8.(22-23高一·全国·课后作业)“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且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下面有关“嫦娥三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是以月球为参考系
B.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C.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D.“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其相对于地球也是静止的
9.(23-24高一下·广东茂名·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人跳伞后飞机上的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者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人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B.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
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10.(23-24高一上·河南新乡·阶段练习)在一次冲浪游戏中,有甲、乙、丙三人,甲看岸边向前运动,乙看到甲匀速向前,甲看到丙匀速向前,丙看到乙匀速向后。那么,从地面上看,关于甲、乙、丙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匀速向后,v乙<v甲,丙可能停在原地
B.甲、乙匀速向后,v乙>v甲,丙可能匀速向后,且v丙>v甲
C.甲、乙匀速向后,v乙>v甲,丙可能匀速向前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1.(23-24高一下·广东湛江·期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巍巍青山两岸走”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江中竹排 B.两岸青山
C.天上浮云 D.山上的树木
二、多选题
12.(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2018年11月,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如期举行,首次亮相航展的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八机钻石筋斗、丘比特之箭”等精彩动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红鹰”飞行表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飞过,是以飞行员为参考系
B.飞行员看到观礼台向后掠过,是以飞机为参考系的
C.研究某架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轨迹时,可将飞机视为质点
D.研究飞机中空中的各种表演动作时,可将飞机视为质点
13.(23-24高一上·山东潍坊·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由于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河面上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
A.A船可能是向右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14.(24-25高一上·全国·课堂例题)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对乘客说“你没动”,而路旁的小女孩说他运动得“真快”。为什么人们的看法不一样呢?
(2)要怎么样才能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情况呢?
素养提升
15.(23-24高一上·湖南株洲·期中)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引入了“质点”的概念,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很小一定可以看作质点,地球很大所以不能看成质点
B.研究马拉松运动员的运动轨迹和发力动作时,都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C.只有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属于主要因素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D.引入“质点”从科学方法上来说是属于建立理想物理化模型的方法
16.(22-23高二下·辽宁铁岭·期末)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拉开序幕,在飞行表演的某个瞬间,甲、乙、丙三架飞机,甲中飞行员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飞行员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飞行员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乙、丙均向上,但丙比甲、乙都慢
17.(22-23高一下·福建莆田·课后作业)甲、乙、丙3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甲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甲>v乙,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甲C.甲、乙匀速下降,v甲v甲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8.(22-23高一上·安徽马鞍山·阶段练习)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看到丙匀速上升。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可能是(  )
A.甲下降,乙下降,丙上升 B.甲下降,乙下降,丙静止
C.甲上升,乙下降,丙上升 D.甲下降,乙下降,丙下降
19.(24-25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一只小船逆水匀速行驶,经过一座桥下时,从船上落下一木板到水中,船员半小时后才发现,立即调头追赶,在桥下游5km处追上。设小船相对于水的划行速度始终不变,木板到水中速度立即与水速相同。水速大小不变。求:
(1)小船调头后追上木板所用的时间;
(2)水流速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