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踱步(dù) 煞有介事(shà)
B.桑椹(shèn) 撅着(juē) 踉踉跄跄(qiàng)
C.斑蝥(máo) 搓捻(niǎn) 混为一谈(hún)
D.譬如(bì) 枉然(wǎng) 花团锦簇(c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坤士 绽开 暂时 废寝忘食
B.激荡 陌生 轻捷 人声顶沸
C.云宵 争执 和蔼 接然不同
D.倜傥 磕头 悔恨 油然而生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B.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中国航天事业和导弹事业鞠躬尽瘁。
C.中学生在阅读课外作品时,要注重日常积累,养成寻章摘句的好习惯。
D.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笔走龙蛇,字字泣血,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圆满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
B. 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C. 能否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大批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D.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5.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热爱祖国、报纸杂志、打扫教室这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B.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感彩的词语,如“伟大”“温暖”“奋不顾身”等,称为褒义词;“愚蠢”“丑陋”“见利忘义”等,称为贬义词。
C.“语音识别技术主要解决30厘米到5米范围内的语音交互问题。”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语音识别技术”。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6.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项是( )
幸福其实并不难获得。幸福就在你眼中, ;幸福就在你掌心, ;幸福就在你脚上, 。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幸福离我们很遥远。望眼欲穿,也许我们看错了方向;苦苦挽留,也许我们握错了手;奋力前行,也许我们走错了路。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强求,已经得到的要好好珍惜。
A.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B.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C.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D.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7、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你好,原来你在这里。澄澈的湖水,绿色的草地, , ,这就是最美的大自然,这就是我最爱的你。
8.名著导读。
(1)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1)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又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9、默写填空
(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 。
(2).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3).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 ? ?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 ?
10、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小语参与。
(1)小语收集了一些有关交友的诗文、名言等,你认为不妥的一项是( )
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C.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D.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小语拟写了邀请函的正文,邀请任课老师参加此次活动。你推敲后发现用词不妥的一项是( )
敝班将于11月8日(周二)下午3点到5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届时同学们将充分展示自我。诚邀您莅临现场,发表拙见赐复为盼。
A.敝班 B.莅临 C.拙见 D.赐复
(3)活动最后,同学们在班级种植地一起种下了象征友谊的小树苗。小树苗立在地里的画面像极了篆文中的——
A.由此,你给班级种植地起了个有寓意的名字。
名字:_________,寓意:__________________
B.为了使小树苗健康成长,种植地放置了警示牌。你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一句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
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
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
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1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 吾日三省吾身。
1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6. A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7.A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请结合文句列举两个句子进行分析。
18.B段中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请把一系列动词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19.作者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在A、B两段的描述中,“乐”体现在哪里?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的,微笑的,声情并茂的。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也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在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新同学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接着,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环境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艺——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为了照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也可以这样说,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百分之八十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突然轻启朱唇,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20、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
①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21、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 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
(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
22、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 句。赏析:
23、“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得老师 试分别做简要概括。
24、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
作文
25、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答案
B 2.D 3,C 4.D 5.A 6.C
清新的空气,清脆的鸟鸣
8.(1)《五猖会》,讲述了作者儿时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2)《狗 猫 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9、(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1)D
(2)C
(3) 名字示例:新苗畦、心苗圃、育苗园等。 寓意:新苗生长,带给人希望和力量。期待同学们也能像新苗一样,一起快乐成长,不断收获。 示例:树苗像刚落地的娃娃,需要我们精心去呵护。小树的微笑,源于你的爱心。
11. A
12.B
13.D.
14.(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15.示例:“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上,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修养上,启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
16.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重点突出局部景物的方法写出百草园景色的丰富多样,点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中心。
17. 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
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
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
18. 其中一连串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
19.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 2。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乐景、乐事)
20、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②老师脑梗严重,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
21、⑴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
⑵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
22、示例一: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示例二:第②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等等
23、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24、示例略。“交流”能较好地体现“感受深”,表达通顺即可。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