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手指头量了量说:“你们看,这里是深泽,咱们的家,这里是延安,高翔他们占的地方,距离也就是
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
高翔的母亲叹气说:“在外边十几年,叫人跟着担惊受怕,好容易出来了,还不先到家里看看老娘,
怎么又跑到那天边子上去了哩!”
③父亲说:“你老不明白,一准是那里,有你儿子更想念的人儿!”
信上也提到庆山,说他可能从江西长征过来,北上抗日了。秋分把芒种带回来的消息说了,一家子替
她高兴。老人把信装好,交给儿媳妇,媳妇像捧着金银玉宝一样,递给婆婆,婆婆把它塞到被垛底下去。
小孩子托着腮帮儿望着她母亲说:“娘,我们去找爹吧!”
“你去吧,你离得家了?”母亲问。
“离的。”小孩子说,“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己去。”
“你自己去吧。”母亲笑了。
能把孩子送到丈夫的身边也是好的。在她想来:比做衣裳,孩子就是一个小针,能把母亲心里这条长
长的线带到那边去,并且连在一起;像一条小沟,使这个洼里的水流进那一个洼;像一只小鸟,从这个枝
跳上那个枝,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
今天夜里,在五龙堂这个小村庄里,至少要有两个女人,难以入睡。
这一天晚上,闷热。秋分回到小屋里,公公还没有回来。小莱虫从窗口飞到屋里来,围着小油灯乱转。
坐不到炕上,她抓了一把破蒲扇到提坡上来。④黑夜里,望日莲滴着金黄的花粉,香得闷人。从村庄到这
里来的路上,有一星星的火光,不断飞起,秋分如道是公公抽着烟回来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分把芒种带来的好消息告诉公公,并且叮嘱他先不要公开说,但公公却想要立即就让真心朋友们知
道这个消息。
B.秋分和高翔媳妇年岁相仿,性情却并非完全相投,但她们在丈夫一起出走后,因同病相怜而愿意时常
和对方说说话。
C.高翔父亲在地图上找到“延安”这个地名,用手指丈量了一下距离,为儿子从家乡深泽到延安的遥远
行程感到忧心。
D.母亲为孩子自己去找父亲的想法感到好笑,却也想把自己心意传递给丈夫,于是情不自禁开始了诗意
美好的憧憬。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在平静的陈述里透出秋分压抑着的激动,“也”字写出其分享喜悦的急切。
B.句子②刻画了高翔媳妇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见其性格的爽朗。
C句子③以幽默口吻回答高翔母亲的疑惑,也含蓄地称赞了高翔坚定的革命信念。
D.句子④描写了望日莲夏夜花开时的色泽和香气,烘托出秘分复杂而独特的心理。
8.小说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子宋子曰:“明见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知见侮之为不辱,则不斗矣。”
应之曰:“然则亦以人之情为不恶侮乎?”曰:“恶而不辱也。”曰:“若是,则必不得所求焉。凡人之
斗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其辱之为故也。今俳优、侏儒、狎徒相詈侮而不斗者,是岂钜知见侮之为不
辱哉?然而不斗者,不恶故也。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是岂以丧猪为
辱也哉?然而不惮斗者,恶之故也。然则斗与不斗邪,亡于辱之与不辱也,乃在于恶之与不恶也。夫今子
宋子不能解人之恶侮,而务说人以勿辱也,岂不过甚矣哉!”
第4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