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9 17:2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建了相应的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这体现了(  )
A.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优势
B.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C.中国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D.农业发展模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
3.粮食安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曾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 萨乌马曾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以下有助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有(  )
①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②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③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19世纪初,英国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用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引发了社会强烈不满。19世纪60年代,英国才颁布第一部反食品掺假法案。这反映了(  )
A.人口膨胀致使食物短缺
B.经济结构的变动
C.化学工业取得显著进步
D.工业革命的影响
5.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6.据统计,在1901年的英国、面包、茶(添加了砂糖和牛奶)、咖啡、马铃薯已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用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经济和民生严重依赖殖民地
B.居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心
C.新科技直接改善了民众生活
D.民众生活深受世界市场影响
7.国家统计局(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辽宁省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67.8亿斤,为历史第三高水平,“中国碗,辽宁粮”表明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下列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是(  )
①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②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③工业化城市化加速
④全球人口的大增长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8.粮食安全对我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表中,1984﹣1998年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其合理的解释是(  )
时间 全国粮食产量情况
1978﹣1984年 粮食产量持续大幅增长
1984﹣1998年 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
1998﹣2003年 粮食连年减产
2003年至今 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年增产
A.生产关系调整制约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导着粮食产量
C.粮食生产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较密切
D.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9.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于2013年12月7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会议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从协定内容可以看出世贸组织(  )
①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
②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③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④根除了大小国家之间贸易纷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再到2012年的蒙牛篡改生产日期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在古代主要是指(  )
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11.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提供食品。1836年,约瑟夫·科林公司年产量10万个罐头。1880年,法国西岸的食品罐装工厂每年产出5000万个罐头。19世纪以来,食品能够大批量生产,主要得益于(  )
A.食品需求的增加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交通工具的改进    
D.防腐技术的发明
12.“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以耕种为生的农民来说,小小粮仓不仅承载着他们的财富,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据了解,与传统储粮方式相比,使用彩钢小粮仓储粮每百斤减损2.5—5千克,一个小粮仓可减损粮食近100千克。以1000个项目农户使用计算,存粮100多万千克,每年可减少储粮损失5万—10万千克,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材料反映了(  )
A.农民储粮观念的改变
B.储粮技术的进步
C.农民收入的增加
D.国家粮食安全的保证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现代农业概念图示。
材料二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
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现代农业体系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2.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建了相应的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这体现了(  )
A.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优势
B.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C.中国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D.农业发展模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
【答案】A
3.粮食安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曾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 萨乌马曾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以下有助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有(  )
①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②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③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4.19世纪初,英国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用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引发了社会强烈不满。19世纪60年代,英国才颁布第一部反食品掺假法案。这反映了(  )
A.人口膨胀致使食物短缺
B.经济结构的变动
C.化学工业取得显著进步
D.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D
5.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答案】D
6.据统计,在1901年的英国、面包、茶(添加了砂糖和牛奶)、咖啡、马铃薯已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用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经济和民生严重依赖殖民地
B.居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心
C.新科技直接改善了民众生活
D.民众生活深受世界市场影响
【答案】D
7.国家统计局(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辽宁省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67.8亿斤,为历史第三高水平,“中国碗,辽宁粮”表明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下列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是(  )
①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②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③工业化城市化加速
④全球人口的大增长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答案】D
8.粮食安全对我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表中,1984﹣1998年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其合理的解释是(  )
时间 全国粮食产量情况
1978﹣1984年 粮食产量持续大幅增长
1984﹣1998年 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
1998﹣2003年 粮食连年减产
2003年至今 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年增产
A.生产关系调整制约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导着粮食产量
C.粮食生产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较密切
D.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答案】C
9.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于2013年12月7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会议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从协定内容可以看出世贸组织(  )
①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
②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③重视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④根除了大小国家之间贸易纷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10.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再到2012年的蒙牛篡改生产日期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在古代主要是指(  )
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答案】D
11.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提供食品。1836年,约瑟夫·科林公司年产量10万个罐头。1880年,法国西岸的食品罐装工厂每年产出5000万个罐头。19世纪以来,食品能够大批量生产,主要得益于(  )
A.食品需求的增加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交通工具的改进    
D.防腐技术的发明
【答案】B
12.“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以耕种为生的农民来说,小小粮仓不仅承载着他们的财富,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据了解,与传统储粮方式相比,使用彩钢小粮仓储粮每百斤减损2.5—5千克,一个小粮仓可减损粮食近100千克。以1000个项目农户使用计算,存粮100多万千克,每年可减少储粮损失5万—10万千克,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材料反映了(  )
A.农民储粮观念的改变
B.储粮技术的进步
C.农民收入的增加
D.国家粮食安全的保证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现代农业概念图示。
材料二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
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现代农业体系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答案】(1)内涵:现代农业是以现代产业理念为指导,以产业关联关系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的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有机系统。现代农业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运输、储藏、销售和餐饮服务为中心,横跨第一、二、三产业,形成完整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农业经济系统。
(2)特点: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发展;科技和资本的投入加大;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