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9 17: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选择题
1.如表为某学者研究五四运动的大致脉络和引证史料。据此可知,历史研究(  )
大致脉络 引证史料
“和会秘辛” 巴黎和会参与者的文章
“现场存真” 书信、日记、密电、呈文、报纸
“亲历者忆” 亲历者文章
“日本五四” 东京中国留学生游行示威被日本等察和民众阻挠、殴打、镇压的记述
“告日人书” 当时各界人士劝说日本放弃侵略的“讲理”之辞
“五四演义” 当时文艺家的“文艺创作”(通俗小说、话剧、诗》
A.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B.要充分占有多元史料
C.要贯穿全局看待历史 D.应为现实政治所服务
2.《中央日报》曾评价近代一场运动“在中国外交史上占了民众外交史的第一页”,称其为“外交的当头棒,文化的奋兴剂”,并肯定学生运动为“吾国政史上国民意识集合表现之一创端,亦为近年民族运动之一壮举”。这场运动爆发于(  )
A.1918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49年
3.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华,他感叹到:“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学生这样,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对杜威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青年学生成为救国主要力量
B.民族矛盾激化引发民族觉醒
C.先进分子迫切寻找救国道路
D.民众思想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4.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  )
A.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
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
5.《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为谋求“全国人民一生路”,国共两党“有识者”进行了(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6.1930年,国民党中央通过《关于建设之方针案》,强调今后“铁道、水利、造船、制铁、炼钢等事业,依照总理(孙中山)节制资本之义,宜由国家经营之”,并计划在两年内由政府筹资建设大规模的钢铁厂、造船厂。这一计划(  )
A.是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反思
B.意在建立持久抗战的经济基础
C.受到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致力于改变重工业落后的面貌
7.1926年12月汉口中共中央特别会议政治报告中提出“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民群众所争的还是减租、减息,组织自由,武装自卫,反抗土豪劣绅,反抗苛捐杂税这些问题,而不是根本的土地问题”,因此应首先满足农民的这些“迫切要求”。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
A.工作重心已经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D.并未正确认识到农民的迫切要求
8.1930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红旗》刊载道:“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
A.仍未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强调农民运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仍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D.批判“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性
9.“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文中提到的这次进军与胜利是指(  )
A.叶挺独立团北伐 B.工农红军长征
C.平型关大捷 D.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0.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无组织,无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这说明五四运动有利于(  )
A.尽快入世接轨 B.形成革命统一战线
C.促进民众觉醒 D.推动文化全面转型
11.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12.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独立斗争紧密相连。比如: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等。下列表述与该学者观点相吻合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世界反殖民斗争的一部分
B.五四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
C.学生群体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D.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摘编自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
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道路。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6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选择题
1.如表为某学者研究五四运动的大致脉络和引证史料。据此可知,历史研究(  )
大致脉络 引证史料
“和会秘辛” 巴黎和会参与者的文章
“现场存真” 书信、日记、密电、呈文、报纸
“亲历者忆” 亲历者文章
“日本五四” 东京中国留学生游行示威被日本等察和民众阻挠、殴打、镇压的记述
“告日人书” 当时各界人士劝说日本放弃侵略的“讲理”之辞
“五四演义” 当时文艺家的“文艺创作”(通俗小说、话剧、诗》
A.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B.要充分占有多元史料
C.要贯穿全局看待历史 D.应为现实政治所服务
【答案】B
2.《中央日报》曾评价近代一场运动“在中国外交史上占了民众外交史的第一页”,称其为“外交的当头棒,文化的奋兴剂”,并肯定学生运动为“吾国政史上国民意识集合表现之一创端,亦为近年民族运动之一壮举”。这场运动爆发于(  )
A.1918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49年
【答案】B
3.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华,他感叹到:“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学生这样,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对杜威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青年学生成为救国主要力量
B.民族矛盾激化引发民族觉醒
C.先进分子迫切寻找救国道路
D.民众思想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C
4.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  )
A.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
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
【答案】C
5.《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为谋求“全国人民一生路”,国共两党“有识者”进行了(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答案】C
6.1930年,国民党中央通过《关于建设之方针案》,强调今后“铁道、水利、造船、制铁、炼钢等事业,依照总理(孙中山)节制资本之义,宜由国家经营之”,并计划在两年内由政府筹资建设大规模的钢铁厂、造船厂。这一计划(  )
A.是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反思
B.意在建立持久抗战的经济基础
C.受到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致力于改变重工业落后的面貌
【答案】D
7.1926年12月汉口中共中央特别会议政治报告中提出“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民群众所争的还是减租、减息,组织自由,武装自卫,反抗土豪劣绅,反抗苛捐杂税这些问题,而不是根本的土地问题”,因此应首先满足农民的这些“迫切要求”。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
A.工作重心已经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D.并未正确认识到农民的迫切要求
【答案】C
8.1930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红旗》刊载道:“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
A.仍未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强调农民运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仍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D.批判“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性
【答案】C
9.“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文中提到的这次进军与胜利是指(  )
A.叶挺独立团北伐 B.工农红军长征
C.平型关大捷 D.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答案】B
10.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无组织,无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这说明五四运动有利于(  )
A.尽快入世接轨 B.形成革命统一战线
C.促进民众觉醒 D.推动文化全面转型
【答案】C
11.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答案】C
12.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独立斗争紧密相连。比如: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等。下列表述与该学者观点相吻合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世界反殖民斗争的一部分
B.五四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
C.学生群体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D.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成功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摘编自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
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道路。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6分)
参考答案:(1)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李立三为代表,主张城市中心论。
(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3)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的道路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