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考-以“物眼看人”习作导引(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备考-以“物眼看人”习作导引(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17: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备考-以“物眼看人”习作导引
如果将外部世界拟人化,赋予动物、植物、无生命的物品和抽象概念以人的意识和情感,用它们的眼光来看社会、看人生,就有一种颠覆传统的新感觉。
“物眼看人法”是一种新颖的作文构思技法。这一技法的本质为在拟人化作文素材中选定某个具体事物,以该事物的“眼光”审视作文素材中的“人”,以该事物的口吻叙述故事,表情达意。
要想用“物眼看人”的构思技法写好作文,须注意以下几点:
用“物眼看人”构思写作技法主要涉及到从物的视角出发, 通过物的观察和体验来折射或隐喻人的行为、 情感或品质。 这种写作技法强调物的主体性, 通过物的视角来观察和叙述事件, 从而展现人与物之间的互动, 以及通过物的特性来隐喻人的性格或生活态度。
观察事物, 抓住独特之处: 首先, 需要选择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物体作为写作的对象。 这个物体的特点应该是独特且引人注目的, 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如, 选择一棵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白杨树, 它的坚韧和不屈服于环境的特性可以作为隐喻, 用来描述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由物及人, 分析相似之处: 在选择了物体之后, 需要分析这个物体的特性与人之间的相似性。 比如, 白杨树的不屈不挠的特性可以与人的坚韧精神相对应。 通过这样的类比, 可以将物的特性转移到人的品质上, 从而深化主题。
仔细联想, 把握连接之处: 在写作过程中, 可以通过详细的描述和生动的联想, 将物的特性和人的品质紧密地连接起来。 例如, 描述白杨树在风沙中的坚韧形象, 可以联想到人在困难面前的勇敢和坚持。
借物喻人, 感悟契合之处:借助某一事物的特点,描写人物的一种品格,以表现、突出文章主旨。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深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借物喻人,首先要认真观察所写事物,找出这种事物的外表、内在的独特之处。然后,把所写的事物和所写的人物联系起来,分析其从外表到内在的相似之处。再仔细联想,把握好事物与人物本质上的连接之处。最后,感悟到事物与所写人物的性格、品质等方面的契合之处。
通过物的描述来隐喻人的行为和情感, 使读者能够通过物的形象深刻理解人的内心世界和所传达的信息。 这种写作技法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还能够让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 思考人与物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隐喻意义。通过上述步骤, 可以从物的视角出发, 通过物的特性来隐喻人的品质和行为, 从而达到深化主题、 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目的。 这种写作技法不仅适用于文学作品, 也适用于日常的写作表达, 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物品和人的某种特质进行比较,从而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人的特点或者行为。以下是一些借物喻人的写作技巧:
1. 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人的特质。比如,使用水来喻人的柔情脉脉,使用火来喻人的热情奔放等等。
2. 由物及人,注意喻体和被喻体的相似之处:在比喻时,选择与被喻体相似的物品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被喻体的特点。比如,喻人的豁达大度可以使用大海来比喻,因为大海广阔无边,豁达大度;喻人的勇敢果敢可以使用猛兽来比喻,因为猛兽勇猛无畏。例:“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3. 观察事物,突出被喻体的独特之处:在比喻时,可以选择突出被喻体的独特之处,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被喻体的特点。比如,喻人的聪明智慧可以使用猫头鹰来比喻,因为猫头鹰是夜晚的智者,寓意睿智。例: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4. 注意语言的美感:借物喻人不仅要表达出被喻体的特点,还要注意语言的美感。比如,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用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5. 不要过度使用:虽然借物喻人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法,但是过度使用会让文章显得生硬和夸张,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使用。
6、仔细联想,把握连接之处。例: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要认真分析作文素材,并在其中找到一个能很好“看人”的事物。
能物眼看人的事物有很多,比如每天陪伴你的台灯、闹钟、书桌、门窗,人们每天必经的楼梯口、三岔路口,以及流浪的蒲公英、被践踏的一片草地等自然物象。
下面的例子,是一位同学以《倒计时牌上的日历》为题,写了一篇关于“日历”的话题作文,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是教室前方墙壁上的倒计时牌。在距离中考一百天时,班里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我”诞生了。班主任回顾了近三年来同学们的初中生活,鼓励大家在剩下的时间里奋力拼搏,争取考上理想的学校。“我”的使命就是提醒同学们珍惜时间,把握好复习进度。在这一百天里,“我”目睹了老师们怎样争着来给班里同学辅导,同学们怎样克服疲倦拼命地做题和背诵。在同学们充满自信地走向考场的前一天,“我”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我”感觉此生没有白过,因为“我”懂得了什么叫奋斗。
这篇文章巧借倒计时牌上的日历的眼睛观察校园生活,比一般从正面写校园生活的文章要新鲜有趣得多。
要将“看人”的事物拟人化,并对原有素材进行大胆重构。
只有先将具体的“物”拟人化,“物”才能有“看人”之“眼”,也只有对原有素材进行大胆重构,才更有利于“物眼看人”。
比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成功不容易》,先将越王勾践的花园里的一棵梅花树拟人化,在此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对“卧薪尝胆”这个素材进行了大胆重构。所以在文中出现了类似于勾践某天夜里来到梅花树跟前,望了望梅花树,又看了看星光灿烂的夜空,大喊一声“我一定要复国”,这些是原素材中所没有的情节。当然,在对原素材进行重构时,虽然允许出现一些原素材中没有的情节,但故事的大致内容一定得跟原素材保持一致。
作文要采用“看人”之“物”的第一人称来叙述的方式。
这是用“物眼看人法”构思作文时普遍要遵循的一条准则,不然,我们的作文也就无法体现出真正的“物眼看人”了。
如作文《带着微笑出发》的行文思路是:我是一朵蜡梅,带着微笑从春天就开始出发(扣住主题)——春、夏、秋、冬四季,轻松、辛苦、无助、飞扬的情感变化,每一变化都因“我”带着微笑而能坚持——带着微笑出发使人生旅程更加轻松与愉快(升华主题)。
选择他人或物品的角度来叙述时,由于跟一般的叙述角度不一样,所以最好在文章的开头就交代清楚“我”是谁,并且自始至终保持这个叙述角度。
有的同学开始是以他人或物品的角度来叙述,但写着写着就忘了“我”是谁,自己跳出来说话,这样就会造成角度混乱,导致读者理解困难。
要突出“物”的本性。
突出“物”的本性是让“物眼”得以“看人”的关键。也就是说,虽然“物眼看人”的构思技法要求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但在想象中却不能改变“物”的本性。
比如,有一篇《我眼中的世界》的满分作文,文中的“我”是某局长家防盗门上的猫眼,这只猫眼一次次看到行贿的人给局长送钱物,也最终看到了局长被双规等事情,但“我”只能“静静地睁大眼睛昭示人们:苍天有眼,伸手必被捉”。看,猫眼的“静静地睁大眼睛”就突出了猫眼的本性。相反,如果不让猫眼这样“静静地睁大眼睛”而开口说话或动手做事,那么肯定会因其行为怪诞而让读者不可思议,从而削弱这篇作文的魅力。
另外,在用“物眼看人”构思技法写作创新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作文要切合题意、主旨鲜明、感情真挚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是构思新颖的佳作。
此技法属于创新作文构思的范畴,适合于从另类角度写人记事和委婉揭示主旨的作文。有一定作文功底并试图创新的同学可以试着用此法作文。
以物的口吻直陈生活事件,简称“物‘口’直陈法”
生活中人与物共处、“交往”的事儿举不胜举,以人的口吻叙述这些事情,难以写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 着力写出在这些交往过程中“物”的所作所为和“心理感受”,这样的视角必然带来独特的人生感悟。
比如,写小孩儿火烧蚂蚁,从人的视角叙述,大多会落脚到要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主题上。
而佳作《当我面对“征服”的时候》是这么写的:
我是一只蚂蚁,一个可恶的小男孩把我放在一张白纸上来回折腾,我东突西冲,力图跑出去。他拿小坦克威胁我,拿痱子粉呛我,我都跑出去了。他气急败坏地拿出打火机,按动开关。火星溅到我身上,但我不停步。趁他不注意,我咬破了他的手指头。
文章结尾写道:
那个小家伙,他总以为能征服我这个渺小的蚂蚁,他却不知道,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是无法用暴力熄灭的火焰。
【简评】
人玩弄蚂蚁时,蚂蚁自寻出路是一种本能,但上文由于将蚂蚁拟人化,其不屈从于暴力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就脱颖而出。
文章变换了叙事主体,使得这个普通故事实现了“花样翻新”,达到了“主题再造”。由此看来,将“物”作为叙事主体,从“物”的角度观照人与物交往的生活事件,可以带来构思全新、立意创新。
生活中你每天都在和动植物或非生物相处,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变化出怎样的叙述角度呢?
从物的角度延伸另类结局,简称“延伸结局法”
生活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都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司空见惯,写起来平淡无奇。如果能从相关的“物”对人的反应出发,设想这事儿进一步发展下去的结果,故事就会别开生面。
比如,写人与书的交往,其结局要么是写人爱惜书,读书成才;要么是写人冷落书,损毁书。这类结局都会处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了无新意。
你是否可以这么想象: 人善待书,如果书变得会说话、会做事,他会怎样报答人类?人冷落书,如果书变得会说话、会做事,他又会怎样报复人类?沿着这样的思路想下去,你就会获得匠心独具的构思。佳作《书国罢工记》就按照这样的思路,编出了精彩的故事:
(故事梗概)人类不爱惜书,导致书国全体员工大罢工。人类社会一下子陷入瘫痪状态,顿时倍感书的可贵,于是派出人类大使和书国外交大臣谈判。书国外交大臣在谈判中历数人类糟蹋书、冷落书的“罪行”,令人类大使汗颜。后来谈判成功,书国臣民全都归位,人们兴奋不已。
【简评】
这篇文章可真“酷”!图书受冷落、被损坏,是人与书交往生活中的常见结局,书籍奋起罢工直至人类妥协是“文章”的结局。
生活中到此为止,故事里才又开始。这样延伸开来,使得文章别有情趣。这种写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生活,警醒了人类。
写作要点:
第一,“物我交往物为主”必用拟人手法,适用于童话、寓言、小小说和奇幻题材等叙事类作文。
第二,一般的童话、寓言等通常只是“动植物大合唱”,没人什么事儿;而“物我交往物为主”必须是“人”和“物”进行“对唱”,缺一不可。
第三,“物我交往物为主”特别强调换位思考和创新思维,其中,“物‘口’直陈法”是常见生活事件的换位视角,“延伸结局法”是常见生活事件的新奇拓展。
第四,无论怎么变化视角、变化叙述主体,都得服务于文章主题。写作,一定要努力表达新颖、深刻的主题。
典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不容易做,但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容易做的事也变得容易做了。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做,但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相信你也有这样的体验。
请以“ 不容易”或“ 容易”为题写一篇作文。(空格处可填入“帮助他人”“战胜自我”“拒绝诱惑”……)
要求:
①将题目补写完整。
②文体不限。
③字数在500字以上,诗歌不少于20行。
范文
成功不容易
我是一棵蜡梅树,生长在一个名叫勾践的人的园子里,今年我就要开花了。听别人说,我的主人是一位国君,可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像。哪有国君睡在柴草堆上的?而且每天他还要尝苦胆的滋味。喏,你看他,又在尝苦胆了。
一天夜里,主人来到我身旁,望了望我,又看了看星光灿烂的夜空,大喊一声:“我一定要复国!”这时我才确定,站在我旁边的这位原来真的是国君。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主人依旧每天睡柴草、尝苦胆。那胆多苦啊,每天看着我都毛骨悚然,更别说尝了。
看着身边的迎春花开了、桃花开了。而我呢?连芽都没长出来。我没气馁,夏日里承受着烈日的曝晒,冬天里顶着呼啸的北风,我从不低头。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我枝头上的一朵小花终于开了,我万分高兴!
最近园子里进进出出的人越来越多。
又过了几天,我枝头上开满了花。只见我的主人穿着盔甲带领大军出门了。他们身上的盔甲发出的摩擦声越来越远,园子里只留下淡淡的梅香。
过了不久,我的主人回来了。他满脸笑容,与旁边的人有说有笑。我知道他们一定打了胜仗,复国成功了。虽然我枝头上的花已经完全凋落,但我依然很开心,因为我经历了长久的磨难,也绽放了芬芳。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再一次看到主人尝苦胆。我真想不明白,他不是已经打胜仗了吗,为什么还这样委屈自己?第二天,主人来到我身边,自言自语地说了好多话。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主人每天尝苦胆是为了……
是的,我知道成功不容易。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尝点苦头、经历磨炼是很难成功的,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点评
文章构思巧妙,全文采用“物眼看人”的写作方法,以一棵蜡梅树为叙述主体,巧妙地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国的历史故事,与蜡梅花历经坎坷最终绽放的历程穿插比照,实与虚、时与空进行交接,凸显了主旨,揭示了成功的内涵,匠心别具,令人深思。
佳作欣赏
粉 笔
夕阳的余晖,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刚刚做完值日的我,望着一尘不染的教室,心情格外愉悦。
最后一项任务,就是倒垃圾。忽然,我在老师的讲台桌下方发现了一个塑料袋。仔细一看,里面装满了白色的粉笔头。出于一种好奇心,我把粉笔头倒在一张报纸上,想数一数有多少个。嗬!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一个学期,刚刚过半,老师们用完的粉笔头,竟然达到1000多个。望着这堆粉笔头,我陷入了沉思……
那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对小小的粉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根粉笔,长不过7厘米,粗不过一根手指头,可是,在不同老师的手中,却能发挥神奇的作用。数学老师用它画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各种图形,让我们分辨;语文老师用它写出漂亮的生字,教我们认读;音乐老师用它描出奇特的五线谱,领我们识唱……小小的粉笔,在美术老的手里更是无比神奇,一会儿绘出规整的图案,一会儿绘出美丽的风景。小小的粉笔,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那时,我会偷偷地捡几个粉笔头,装在铅笔盒里保存。
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让我到黑板前做一道数学题,需要给一个三角形画一条辅助线。我拿着粉笔,思索了一会儿,不知道从哪儿下笔。老师拿起粉笔,轻轻地一连,笑着对我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下子就有了解题的思路。老师在我做完的题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对号。我抬头看看老师,她的手指上沾满了粉笔沫,衣服上落满了粉笔灰。再看她的头发上,也沾满了白色的小点点儿,分不清是银丝还是粉尘。我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一种酸酸的感觉涌上心头……
望望这堆粉笔头,想想我们的老师,哪一个粉笔头的后面,没有一次精彩的课堂教学?哪一个粉笔头的后面,没有一位老师的辛苦付出?小小的粉笔,用耗尽自己的身体,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我们的老师,用耗尽自己的心血,领我们攀登着知识的高峰!我把这袋粉笔头,悄悄地放回了原处。走出教室,路过办公室,我看到老师们还在办公桌前埋头工作着……
后来才听说,那袋粉笔头是老师们留着准备废物利用,再做成粉笔团画操场白线的。我赞美粉笔“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奉献精神,我更赞美老师“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高尚品德……
点评:
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借物喻人”佳作。全文借助粉笔喻人,通过描写粉笔平凡易见的外表,揭示粉笔耗尽自己、带给我们知识的内在品格,从而自然、贴切地引申到教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小作者从看到粉笔头,到赞颂粉笔,从凝望粉笔头,到回忆往事,充分表达了对老师的热爱和赞扬之情。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行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值得称赞。
【佳作欣赏】
和李白同在的日子
李白,这个闪耀着熠熠光彩的名字,哪个不知,谁人不晓?后来有人夸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我就是李白身边的那把宝剑,一把默默无闻的宝剑。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雨,我依然闪亮如初。我总喜欢怀念逝去的岁月,怀念和李白同在的日子。
我的思绪总是回到那个年代。主人正在收拾行李,明天,他就要去京城面见皇上了。 他把我擦了又擦,踌躇满志,计划着到了京城该怎样大展宏图。就这样,一骑红尘,一袭白衣的李白佩戴着我,英姿飒爽地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
皇宫的日子很快活,日日美酒,夜夜笙歌,可我分明看到了主人内心的不快活。他经常一个人边喝酒便把我举到眼前,在月光下,他吟诵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知道他内心深处是寂寞的。只见他挥舞长袖,把自己裹进刀光剑影。
那些日子,只有我是他的知己,是他的倾听者。他不再边饮酒边歌唱,只是每天借酒消愁。喝了酒以后, 他把我拔出来,一边挥舞一边对我喊:“宝剑哪宝剑,只有你才明白我的内心啊!”与李白同在的那段日子,我明白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一把宝剑,都要明明白白,清廉自律。
但是,官场上的失意并没有打击主人的人生理想。他依然每天憧憬着一种新的生活,我喜欢他醉酒后的诗情,那天乘着酒兴,他挥毫写了“将进酒”三个大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个又一个遒劲的字从他笔下流淌而出了。我看到,主人越写越快,“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当我看到这句诗时,我也热血沸腾了。是啊,我曾经看到过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依依不舍;也曾经看过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怀,而这首诗中的潇洒,浪漫,这,才是诗仙真正的精髓!李白,无愧于“诗仙”的美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人远行了,他远行了一千多年,我的目光追随了他一千多年。我知道,我已化作他精神的一部分,那段日子,是我的永生。
【点评】
这篇作文以历史人物李白为写作对象,巧妙地运用童话体裁,从李白身边一把剑的角度来写李白,写出了诗仙太白的风骨。但文章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 李白一生喜欢酒、诗、剑,这个角度选取得既新颖别致,又恰当自然。
文章巧用素材,把历史名人写进文章。作者大量引用李白的诗歌, 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李白充满自信、充满豪情的人生,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作者丰富的诗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