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件(46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件(46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4 07:36:03

文档简介

课件3张PPT。1、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4、革命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5、社会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6、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生态史观——研究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环保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
从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从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从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从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典型例题:
练习: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姓名
刘登芝
单位
青岛市平度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经济全球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也与前几个单 元里的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及本单元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学习本节课时应注意知识的纵向联 系。本课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及其推动原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积极意义、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经济全球化的展望。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较 强,但囿于初中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该年龄段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论证能力欠弱。学生在初中对经济全球化已有所了解,更在现实生活 中,很熟悉经济全球化。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导学案进行先期的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而在 授课过程中用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识记并判断主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探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态度。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应当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应对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 视频2014年世界杯主题曲《we are one 》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凸显本课学习的灵魂——追求共同利益、加强交流。
2、 视频《经济全球化》。通过视频使学生形象地感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3、微课程《史观》,课堂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观去评价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
4、 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5、课前学生搜集资料,制作成展板或录制微视频,描述《我身边的经济全球化》,让学生参与课堂讲授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导入??????????
利用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图片
和《we are one》歌曲
观看图片、听音乐形象地感知主题
图片、歌曲
探究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重点)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
重难点问题突破1
教师借助史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尤其是根本原因
学生阅读PPT 上的史料,从史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结合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PPT呈现史料
重点问题突破2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引导生形象地感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视频
重点问题3
教师播放微视频《史观》
学生观看总结,据其从不同史观认识经济全球化
微视频
展示
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
建构体系
教师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
学生自主建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概念图
评价
小组评价
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同学评价,题目选项评价
老师板书
小组长汇报分数
数据分析
历史启示和感悟
教师播放音乐,进行情感升华
学生体会,体验,感受,情感升华
PPT
七、教学特色200字左右
1、视频2014年世界杯主题曲《we are one 》导入本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凸显本课学习的灵魂——追求共同利益、加强交流,初步达成了本课情感价值观 ,同时也通过现实问题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2、 借助PPT呈现大量的史料(既有文字型的又有图片型的、数字表格型的),扩展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及探讨论证问题的能力,凸显了历史学科的“史论结合”的研究和学习的原则。
3、借助微课程《史观》,一方面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史观理论,对本课的认知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另一方面若学生的在课上的认知不充分,课后可以借助该微视频深化学习。
4、 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构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本节课知识小结,系统掌握本课内容
5、课前学生搜集资料,制作成展板或录制微视频,描述《我身边的经济全球化》,让学生参与课堂讲授。
课件46张PPT。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关系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的变化
4、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5、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利与弊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课标要求: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26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概念阐释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原料、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原料二、结合旧知概述历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大危机和二战中,全球化陷入困境 体系化、制度化、半球化二战后一段时间60、70年代开始 (欧共体、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推动又制约着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真正进入全球化,迅速发展、全方位发展有人认为:
二战后初期的全球化归根结底是一种“半球化”。请结合必修一理解这一观点。这种“半球化”什么时候才得以改变?
历史纵横三、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生产力的提高新型交通和
通讯方式市场经济
体制的确立两极格局
的结束政史结合材料一:跨国公司……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世贸组织……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
————————————————————————————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技术手段。
3、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体制保障。
4、两极格局的结束消除障碍(政治)。
5、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三、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金融危机期间,我们非但没有减产反而增产了,英利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5%上升到2009年的10%,翻了一倍。”目前英利90%的业务在国外市场,主要市场区域集中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利集团CFO李宗炜四、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贸易全球化英利集团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生产的全球化该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1999年10月美国著名投资公司高盛向阿里注资500万美元
2000年01月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软银以2000万美元与阿里结盟
2004年02月阿里宣布获得来自国外四家投资公司的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2005年08月雅虎向阿里注资10亿美元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资本的全球化四、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2、生产的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3、金融的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思考:在生产、资金、贸易、跨国公司方面哪些国家拥有竞争优势呢?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新一轮资本扩张。五、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导和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英:罗森伯格
《质疑全球化理论》六、我们应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江学时《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时代)穷国……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清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西雅图风暴”材料一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提示: 陈述观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分论点 分论点 史实、 史实、史实史论结合分论点1有利:
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
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总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美国联合碳合物印度有限公司毒气泄露2009年IMF报告 金融危机让全球损失4万亿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引发中东反美浪潮请结合课本史料及下述史料及时事探讨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分论点2有弊: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的加大。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
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分论点3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我们怎么办?融入?
孤立?分论点4、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应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方面:关键是积极构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另一方面,建设具有本国特点的经济模式,开放市场,融入世界,以迎接挑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科教兴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内功,增强国际竞争力
完善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
…… 概括:中心论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必然的历史趋势,应顺应,且理性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构建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能够达到各国的共同繁荣。六、我们应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龙应台《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红旗轿车1、在20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推动力的是
A. 两极格局的结束
B.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
C. 科学技术的发展
D. 世界市场的扩大习题测评C2、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B3、确保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
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消除世界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C、彻底杜绝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D、各国共同解决面临的生态危机A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 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C5、对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恶果
B. 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C. 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危害更大
D. 是经济全球化消极影响的体现B6、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 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 中国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 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C7、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 )
①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②大型跨国公司数量的增加 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④资本和市场的全球化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C8、材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到1994年的62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在1992年为36个,1997年42个,2001年上升为48个。上述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问题:贫富差距在逐步加大,贫困人口在不断增加;原因: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凭
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建立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反思我学到了什么
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现在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
哪些活动让你学到得最多,为什么?
最困难的是什么?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我在集体合作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自主反思量规表
日期: 姓名:
一个反思性学习者的行动计划
学习目标: 4、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 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 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 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B4、材料一:1999年,世界上三位最大的亿万富翁的资产超过了最不发达国家六亿人口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说三个人的财富等于六亿人的GDP。
材料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到1994年的62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在1992年为36个,1997年42个,2001年上升为48个。上述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问题:贫富差距在逐步加大,贫困人口在不断增加;原因: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凭
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建立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掠夺。三、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经济全球化头脑风暴唯有源头活水来
:本课115页内容
23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4课、25课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二、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部iPad是由许多不同的部件组成的,而每个部件的供应商基本都是独立的。生产的全球化三、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经济全球化头脑风暴唯有源头活水来
:本课115页内容
23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4课、25课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必修一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品牌……感受你我身边的全球化 你我身边的全球化四、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四、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资本的跨国运动资本的全球化去利润高的地方去报告长官,这些家伙出境从来都不签证明白四、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论从史出材料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5.1%,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为9%;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5.2%,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为6.6%。贸易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