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4 07:37:41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C 罗纳尔多梅西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认为: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极度炎热,生命无法存在。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 假如你们是当时的西欧各阶层人士(贵族、商人、国王、教士),你们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结合课本知识和同学的表演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角色扮演《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欧洲人狂热的寻金热
传统商路不畅
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欧洲各国君主为了强化王权,积极对外扩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才能够进行远洋航行呢?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条 件: 客 观 主 观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迪亚士西欧—好望角葡萄牙西班牙哥伦布西欧—美洲葡萄牙达·伽马西欧—好望角—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西班牙太 平 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亚 洲欧 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两条航线四个人物欧洲东西西欧—非洲—印度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1、2、4洪都拉斯1492年
欧洲——美洲视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材料一: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偶然”与“必然”材料二: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发现”与“相遇”时间
航海家
资助国家
航行路线麦哲伦1519麦哲伦海峡麦哲伦1520麦哲伦同伴1522西班牙
塞维利亚菲律宾
麦哲伦死亡之地麦哲伦1521地理大发现纪念碑 近处的是1951年菲律宾政府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拉普拉普酋长而修建的纪念碑。
远处的是1866年西班牙政府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纪念碑。麦哲伦纪念碑拉普拉普纪念碑 1、一对生死冤家相邻着同被供奉,一座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着不同的评价,其依据各是什么? 双面碑 费尔南多·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如何全面评价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欧洲:(1)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崛起。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对亚、非、美洲:(1)带来灾难;
(2)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南美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矿山中劳动材料二:3、对世界:(1)在欧亚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茶叶马、牛、橄榄、 葡萄等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茶叶美利坚民族形成哥伦布纪念碑名
马小峰
单位
山东省北镇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航路的开辟
一、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II)第二单元的第7课,在历史必修(II)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从背景到过程到影响,条 理清晰;但本课内容叙述的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到欧、亚、非、美洲广大地区,有一定难度。作为网络探究课型,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如何 有效落实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内容的整合是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
?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通过高一一学年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历史抽象思维以及认知水平还比较欠缺,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初步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史料的搜集、梳理与运用的能力。
2、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3、理解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等课标中要求的历史名词的含义;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交流、小组展示,体验学习过程。
学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会搜集史料,梳理历史信息,从不同角度,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对历史事件作出价值评判
2、初步形成历史意识和全球观念。
3、通过对历史人物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学习,初步树立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利用格式工厂截取视频资料,创设情境。用于导入环节,引领学生神入历史画面之中,感受航海家的冒险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文字史料,认识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借用高考题材料,史观方法多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可视化思维工具使用,主要用于新航路开辟原因、过程、影响等基础知识,形成思维导图。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
提供视频资料:《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演示]《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看视频、地图思考问题;并感受15世纪欧洲的历史氛围。
?
格式工厂截取视频、合并视频
讲授:
一、背景
[设置情景]:假如我们生活在15世纪的西班牙,作为商人,你最需要什么?当时面临着什么主要问题?作为国王和宗教领袖,你意欲何为?作为航海家,你有什么抱负,当时的条件支不支持你实现抱负?
?[引导归纳]:比如讲解欧洲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如适时引出当时旧商路受阻这一学生可能不知道的原因;及时对学生发言加以归纳总结和评价。
?
学生按课前所分的商人组、国王组、教会组和航海家组,根据所找资料分别汇报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可行性报告。
学生边汇报探究成果,边听老师的引导、纠正和总结。
?
播放背景音乐《sailing》衬托氛围,学生角色扮演
二、过程
[组织学生活动]:组织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迪亚十、达伽玛、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教师鼓励性评点
?
按课前的分工,四个小组各派一位代表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形式上有的以讲解员的身份,有的以航海家本人的身份、有的以其船员的身份)。介绍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
ppt动态路线图;图片;flash动画等。
三、影响
创设情景,提供探究材料。设置问题,从世界、欧洲、亚非拉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影响
?
提取图片、文字史料中的信息,概括信息、回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文字资料
?
四、评价
图片史料:
麦哲伦纪念碑及碑文、拉普拉普纪念碑及碑文;
文字史料:文明交流(物种交流、文化交流)
史观方法、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文字史料。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再设计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分别在导入、背景、过程、评价等环节通过角色扮演、分工合作探究,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不同类型的材料、不同形式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学习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