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9 18:3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如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地区 台湾 四川 云南 广西 湖北 河南 湖南 陕西 山东 河北 安徽
时间(年) 1717 1733 1735 1736 1740 1743 1746 1749 1752 1758 1768
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如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时间 欧洲 亚洲 非洲
1400年 60 235 ——
1500年 81 280 46
1600年 100 375 55
1700年 120 415 61
1800年 180 626 70
A.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
C.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D.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
3.如图是近代某植物物种交流路线图。该植物是(  )
A.可可 B.水稻 C.番茄 D.小麦
4.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蔗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这表明(  )
A.物种交流推动族群分布变化
B.区域饮食结构得以改变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全球化下国际分工形成
5.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6.火鸡是原产于美洲的禽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它带回了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之后,英国移民把欧洲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北美地区。与火鸡这一物种的交流经历类似的农作物是(  )
A.番茄 B.玉米 C.马铃薯 D.葡萄
7.《本草纲目》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该史料可用于印证(  )
A.玉米最初被作为药用植物引入
B.明朝玉米出现了改良品种
C.物种交流丰富了明代人的饮食
D.欧洲作物开阔了国人视野
8.16世纪后,玉米、马铃薯、烟草、咖啡、可可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同时小麦、水稻、葡萄、黄瓜、马、牛、羊等也在美洲获得推广。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使农作物跨洲交流成为可能
B.推动了食物物种的交流
C.改变了各地民众的生活习惯
D.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9.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  )
A.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B.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
C.黑奴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D.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
10.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有17艘大船,带有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和牛、马、驴、猪、羊等家畜,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  )
A.开启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对推动美洲社会开发有一定作用
D.说明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
B.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
C.近代以来的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
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
12.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6世纪中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在美洲生产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新航路开辟催生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通过殖民掠夺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带回欧洲,如玉米、马铃薯等;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1750—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的作用。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如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地区 台湾 四川 云南 广西 湖北 河南 湖南 陕西 山东 河北 安徽
时间(年) 1717 1733 1735 1736 1740 1743 1746 1749 1752 1758 1768
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A
2.如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时间 欧洲 亚洲 非洲
1400年 60 235 ——
1500年 81 280 46
1600年 100 375 55
1700年 120 415 61
1800年 180 626 70
A.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
C.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D.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
【答案】D
3.如图是近代某植物物种交流路线图。该植物是(  )
A.可可 B.水稻 C.番茄 D.小麦
【答案】C
4.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蔗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这表明(  )
A.物种交流推动族群分布变化
B.区域饮食结构得以改变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全球化下国际分工形成
【答案】B
5.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D
6.火鸡是原产于美洲的禽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它带回了欧洲,圈养在公园里作观赏禽鸟,称为珍珠鸡。之后,英国移民把欧洲饲养的火鸡品种引进北美地区。与火鸡这一物种的交流经历类似的农作物是(  )
A.番茄 B.玉米 C.马铃薯 D.葡萄
【答案】A
7.《本草纲目》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该史料可用于印证(  )
A.玉米最初被作为药用植物引入
B.明朝玉米出现了改良品种
C.物种交流丰富了明代人的饮食
D.欧洲作物开阔了国人视野
【答案】C
8.16世纪后,玉米、马铃薯、烟草、咖啡、可可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同时小麦、水稻、葡萄、黄瓜、马、牛、羊等也在美洲获得推广。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使农作物跨洲交流成为可能
B.推动了食物物种的交流
C.改变了各地民众的生活习惯
D.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B
9.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  )
A.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B.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
C.黑奴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D.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
【答案】A
10.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有17艘大船,带有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和牛、马、驴、猪、羊等家畜,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  )
A.开启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对推动美洲社会开发有一定作用
D.说明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答案】C
11.《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
B.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
C.近代以来的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
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
【答案】D
12.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6世纪中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在美洲生产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新航路开辟催生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通过殖民掠夺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带回欧洲,如玉米、马铃薯等;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1750—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的作用。
【答案】(1)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使食物物种在不同地区间传播;工业文明的需要和推动。
(2)作用: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