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课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课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9 18: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秦汉时期,经商之人有专门的“市籍”,地位较低。到了唐代,士、农、工、商皆可取得“市籍”,并且“市籍”出身立功者可受赏,优秀者可贡举,居肆工伎易业三年后至亲可出仕。这反映出当时(  )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C.四民地位趋于平等 D.人才选拔公平公正
2.如表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  )
记述 出处
汉文帝前元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 《史记 高祖功臣者年表》
汉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救,免” 《汉书 王子侯表》
汉戍帝建始四年,陵乡侯刘诉“坐……贷谷息过律免” 《汉书 王子侯表》
A.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B.经济手段是解决侯国问题的主要方式
C.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
D.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缓解土地兼并
3.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
A.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要
B.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
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D.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4.战国时期苏秦描绘了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gǔ)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此时齐国综合实力雄霸各诸侯国
B.“工商食官”制度促进经济繁荣
C.齐都繁荣根源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D.齐国经济繁荣推动了社会转型
5.唐宋时期人均流通钱币量,752年约6钱,995年增加到17钱,1080年则是212钱。这一现象促使(  )
A.农业投入增加 B.商品经济发展
C.边疆贸易增长 D.国家财政充足
6.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主要表现为(  )
①长途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
②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
③经济功能为主的市镇兴起
④开始出现纸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明确记载“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由此可以推知,北宋时成都(  )
A.城市规划打破坊市界限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放弃
C.农业及手工业高度发展
D.生产领域呈现专业化态势
8.在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外“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型客栈)以及城内的“孙羊正店”(高规格的豪华酒店)门口都竖立着书写店铺名称的“灯箱”。由此可知,宋朝(  )
A.都城夜生活活跃
B.商业广告形式多样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9.西汉时期,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绸业发达
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
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④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0.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对以如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
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11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12.如图所示考古资料可用于说明(  )
A.天然海贝是最早的货币
B.金属铸币应起源于商代
C.铸造技术较之前代发达
D.商代商业交换有所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互动始终贯穿其中,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交融、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在汉朝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选择题
1.秦汉时期,经商之人有专门的“市籍”,地位较低。到了唐代,士、农、工、商皆可取得“市籍”,并且“市籍”出身立功者可受赏,优秀者可贡举,居肆工伎易业三年后至亲可出仕。这反映出当时(  )
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C.四民地位趋于平等 D.人才选拔公平公正
【答案】A
2.如表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  )
记述 出处
汉文帝前元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 《史记 高祖功臣者年表》
汉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救,免” 《汉书 王子侯表》
汉戍帝建始四年,陵乡侯刘诉“坐……贷谷息过律免” 《汉书 王子侯表》
A.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B.经济手段是解决侯国问题的主要方式
C.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
D.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缓解土地兼并
【答案】C
3.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
A.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要
B.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
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D.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B
4.战国时期苏秦描绘了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gǔ)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此时齐国综合实力雄霸各诸侯国
B.“工商食官”制度促进经济繁荣
C.齐都繁荣根源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D.齐国经济繁荣推动了社会转型
【答案】C
5.唐宋时期人均流通钱币量,752年约6钱,995年增加到17钱,1080年则是212钱。这一现象促使(  )
A.农业投入增加 B.商品经济发展
C.边疆贸易增长 D.国家财政充足
【答案】B
6.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主要表现为(  )
①长途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
②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
③经济功能为主的市镇兴起
④开始出现纸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7.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明确记载“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由此可以推知,北宋时成都(  )
A.城市规划打破坊市界限
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放弃
C.农业及手工业高度发展
D.生产领域呈现专业化态势
【答案】C
8.在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城外“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型客栈)以及城内的“孙羊正店”(高规格的豪华酒店)门口都竖立着书写店铺名称的“灯箱”。由此可知,宋朝(  )
A.都城夜生活活跃
B.商业广告形式多样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答案:A
9.西汉时期,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绸业发达
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
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④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A
10.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对以如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
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答案】B
11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答案】B
12.如图所示考古资料可用于说明(  )
A.天然海贝是最早的货币
B.金属铸币应起源于商代
C.铸造技术较之前代发达
D.商代商业交换有所发展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互动始终贯穿其中,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交融、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在汉朝开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参考答案:(1)原因:推行积极的对外政策;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加强;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西域;西汉政府采取朝贡贸易政策(宣扬国威,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丝绸作为传统商品的优势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兴起。
(2)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互动交流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