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穆宁波
单位
平度经济开发区高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教材分析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它上承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下启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体例由 通史教学转变为专题史,具体又分为必修史和选修史,我在在教学之中常常通俗地给学生比喻成这是“一块块”到“一串串”的改变。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意义 重大。学生是个最为敏感的群体,我会将更多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不但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共鸣,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如民族精神,个人修养,等中 国传统美德,这些优良品德的养成会在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是引领一个人沿着正确道路一直走下去的精神支撑。对本节课学生还是有 兴趣来认真探讨学习的。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 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知识与能力,掌握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关史实;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案导学,创设新情境,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对待中日关系。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课堂中使用的信息技术,图片展示,多媒体课件知识体系展示,视频播放,音频播放。
在《歌唱祖国》的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中播放《卢沟桥事变》片段。在解放战争的背景中播放视频《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在走向胜利中播放《渡江战役》
预期效果是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视频和音频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
?
聆听《歌唱祖国》
体会党的伟大
多媒体播放
讲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
看课件
多媒体课件展示,
讲授
抗日战争的背景
?
看视频
视频播放电影《卢沟桥事变》的片段
讲授
抗日战争的过程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解决
看课件
多媒体课件展示,辅助教学
?
讲授
解放战争的原因
学生看视频加深理解
视频播放《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讲授
走向胜利
学生看视频加深理解
视频播放《渡江战役》
探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
学生,讨论解决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
课件62张PPT。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标要求: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 五四运动—1949年 新中国成立)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一、中共“一大”:1921年二、中共“二大”:1922年三、工人运动:1922年—1923年四、中共“三大”: 1923年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1、背景: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一、中共“一大” 2)阶级:3)思想:5)国际:工人队伍壮大;工运发展马列主义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4)组织:十月革命;共产国际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由于受到法国巡捕的干扰最后一天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上海望志路106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邓恩铭 王尽美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包惠僧 陈公博 周佛海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2、召开:1921年7 月;上海3、意义:宣告诞生;工人政党;焕然一新。《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红旗一举千里明,铁锤一举山河动。中国诞生共产党,燎原星火满地红。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二、中共“二大” 1、召开:第一次;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7月;上海2、意义:●中共“一大” 奋斗目标:(3个消灭,1个建立)
消灭资产阶级, 消灭私有制, 消灭阶级差别,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反帝、反封、反军阀思考: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参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共“二大”奋斗目标: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三、工人运动 1、原因: 领导工人运动是党中心任务;
2、领导:劳动组合书记部
4、教训: 建立统一战线3、内容: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罢工四、中共“三大” 1923年,广州,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国共两党联手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谱写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军阀革命的壮丽篇章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二、国民大革命(工农运动与北伐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帝国主义与军阀联手造成了全国很多惨案。武夫当国:北洋军阀的统治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1、背景:必然性: ①工人运动的教训: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可能性:①共产党努力
②孙中山同意
③共产国际指导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3、影响: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 内容: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开展起来形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工农运动: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二、国民大革命(工农运动与北伐战争)①五卅运动 ②省港工人大罢工 ③上海工人三次起义2、北伐战争(3)教训:(2)败因: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共产党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必须建立革命武装,
开展武装斗争。客观上:主观上:国民党叛变革命;(1)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大革命失败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4、大革命的作用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一、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南昌起义2、“八七”会议3、秋收起义4、井冈山道路5、工农武装割据理论6、红军长征二、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日本加紧侵略2、西安事变 7、遵义会议8、《八一宣言》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南昌起义:2、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武装斗争最初以夺取城市为目标。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遭到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3、秋收起义: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4、井冈山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朱德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安全转移到达井冈山,朱毛胜利会师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5、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含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意义: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思考各红色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的原因。中国的农村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它便利了红色政权在其夹缝中生存和坚持下去。星火燎原:1928到1930年十几个根据地,分布在十多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及以南地区,且处于各省交界偏远山区农村。中国和俄国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为什么照搬俄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不同:
俄国: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各地的
革命道路。即以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
中国: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由两国的国情决定的。
俄国封建农奴制残余浓厚,资本主义发展落后,农村反动力量强大,而城市力量薄弱;
中国反动力量集中在城市,农村贫困落后,便于革命力量的发动。6、红军长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遵义金沙江★陕北★瑞金赤水大渡河雪山草地★会宁遵义会议旧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爬雪山过草地会宁会师楼(1)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2)《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时间:1935.8.1
内容: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之后,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二、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1、日本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各方态度:①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方针②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③国民党内部一些进步将领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九一八
事变元凶板
垣征四郎 日军在
沈阳城墙上
向中国军队
发起进攻勿忘国耻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张学良、杨虎城,扣蒋,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为何能和平解决?又有何意义?中共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努力联合国民政府抗日意义: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日局面到来。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二、战争进程2、国正面战场(一)防御阶段(1937.7—1938.10)3、共敌后战场(二)相持阶段(1938.10—1945.8)(三)反攻阶段(1945.8—1945.9)三、抗战胜利 1、胜利原因2、伟大意义1、共全面反攻 2、国准备内战 3、日宣布投降 1、日本战略方针的转变 2、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3、共产党的回击 1、卢沟桥事变2、第二次国共合作1、日战略方针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 ,标志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卢沟桥事变←一个日军在炫耀他的“战绩”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国人被残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 上面两幅照片是日
军在南京集体屠杀中国
人民的现场。
右图是两个日本军
人在进行杀人比赛。把人活埋!竟将活人当枪靶!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731部队用的骨锯用于挂人肉的铁钩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暴行之一: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百姓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儿童刀劈 —— 砍杀训练战争使人变成“魔鬼”1937年 9 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2、第二次国共合作二、战争进程2、国民党正面战场(一)防御阶段(1937.7—1938.10)3、共产党敌后战场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战役:组织淞沪会战等,取得台儿庄大捷
意义:粉碎了日本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战役:取得平型关大捷
意义:开展游击,创立敌后根据地,配合正面战场1、日本战略方针:速战速决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二)相持阶段(1938.10—1944初)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1、日本战略方针的转变2、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对共产党: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太平洋战争后,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3、共产党的应对对国民党: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争取其继续抗战,努力维护统一战线对日本:发动百团大战,进行反扫荡斗争,采取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战术二、战争进程(三)反攻阶段(1945.8—1945.9)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3、日本宣布投降2、国民党准备内战1、共产党全面反攻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被迫投降,主要向国民政府投降,对共产党拒降二、战争进程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代表团到达密苏里号甲板上进行签署降书仪式。 三、抗战胜利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辛丑条约》签订 根据所给图片思考: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上处于什么地位?意义:是中国人民在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你想一想,有多少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战场来作战?他们……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 美国 · 罗斯福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胜利之际,在重庆召开的庆祝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个灯谜:谜面叫作“抗战胜利”,谜底是打中国史书上的一个著名人物。结果出现了四种答案:一个谜题:谁的功劳?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一曰屈原(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 二曰苏武(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三曰蒋干(蒋介石国民党的努力); 四曰共工(共同作用)。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收回了台湾,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什么说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历史的必然?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一、两种命运的较量二、人民解放战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两种命运:民主和平联合政府与
专制内战一党专政2、政治较量: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2、战略防御3、战略反攻4、战略决战1、爆发标志5、走向胜利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1、两种命运:共产党“七大”·民主和平联合政府 一、两种命运的较量1945年5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国民党“六大”代表着一种黑暗的命运。1、两种命运:国民党“六大”·专制内战一党专政 一、两种命运的较量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毛泽东赴重庆时在延安机场向欢送的军民挥帽告别。2、政治较量: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谈判时期的毛泽东与蒋介石合影。思考:既然蒋介石内战的方针早就制定了为什么他还要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一是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二是国际舆论也希望国共两党和平解决矛盾,避免内战;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军队还远在“大后方”,内战的部署还需要时间。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可以争取内战准备的时间,二可以向外界摆出国民党要和平的姿态,欺骗舆论。经过中共谈判斗争,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2、政治较量: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①重庆谈判②政治协商会议概况:1946年,重庆,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
内容:确认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方针③较量结果国民党:制造众多惨案,推翻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共产党:得到各民主党派支持,内战一触即发漫画:窃贼和他的老板依靠其美国主子,蒋介石在抗战期间不积极抗日。抗战胜利了,他要下山摘胜利的果实了。蒋介石宣称:
在48小时内歼灭中原共军
两个星期占领苏北
3个星期打通津浦路和胶济路
3个月至6个月完全消灭共军二、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前8月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后4月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7)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4、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歼灭国民党军主力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了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基础。5、走向胜利
①北平谈判:国民党假和谈、真备战
②渡江战役: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③南京解放:标志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④追剿残敌:解放除台湾外的全部领土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二、人民解放战争《占领总统府 》这幅以总统府为背景创作的油画原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已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属于国宝级油画。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攻占国民党总统府,那是一个让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历史永久铭刻的伟大时刻,它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发动统治的覆灭。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四.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坚持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道路;
有广大群众的支持;
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其中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