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19:02:54

文档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20分)
1.(2023·遂溪)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援弓(yuán) 苗圃(bǔ) B.恐怖(bù) 丑恶(wù)
C.花蕊(xīn) 蚯蚓(yǐn) D.疆域(jiāng) 阶梯(tī)
2.(2023·遂溪)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脉搏 血脉 脉脉 动脉 B.脏土 脏水 脏乱 脏话
C.纤细 纤绳 纤维 纤夫 D.搅和 暖和 和弄 和面
3.(2023·遂溪)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空虚 B.僻静 C.不可思意 D.死得其所
4.(2023·遂溪)下列古诗中带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空闲)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天的京城)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尽头)
D.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文章)
5.(2023·遂溪)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外洞很宽敞,即使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也不觉得拥挤。
B.虽然老师给了我鼓励和指导,但是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C.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D.即使他不责备我,我内心也会感到愧疚。
6.(2023·遂溪)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7.(2023·遂溪)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
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夸张)
B.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
C.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拟人)
D.可是怪样子并没有消失,他仍然像刚才一样小。(比喻)
8.(2023·遂溪)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完《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使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B.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C.腊八粥里的食材有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D.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准备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
9.(2023·遂溪)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组是(  )
A.即兴发言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顾忌太多。
B.即兴发言时要打好腹稿,还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C.读名著时,我们要对书里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如,在我眼里,汤姆 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
D.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会,要做到“能引用原文让观点更有说服力,倾听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10.(2023·遂溪)请选出下列名言佳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我们要多学习、多积累,才能将知识学以致用。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民族,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
C.胸无点墨便不能下笔成文。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提醒我们广大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努力成才。
二、阅读理解(46分)
(2023·遂溪)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材料一】“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多媒体播放、上网、GPS导航……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材料二】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地低头盯着手机屏幕——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的人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带上手机。
【材料三】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儿低头玩手机,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这件事引起了网友的讨论,不少人感叹“人际”抵不过“人机”,“相对无言”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潮流。其实“低头”不仅影响“人际”,长期低头,也对身体有危害。轻者可能造成颈椎疼痛、拉伤,严重的则会造成颈椎的椎间盘突出、滑脱。同时,长期低头玩手机,除用眼过度外,还可能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
11.如今有多少人机不离手?(  )(单项选择)
A.59% B.16% C.100% D.14%
12.说说【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写了什么。
13.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多项选择)
A.造成视力下降、颈椎疾病。
B.过分依赖手机会造成人际关系恶化。
C.可能会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
D.方便查阅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14.填空题。
【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材料三】中画曲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15.为了更好地处理“科技产品与学习”的关系,学校开展了“我与你——科技产品的爱恨情仇”系列主题活动,请你结合上面的三则阅读材料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023·遂溪)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文段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舍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文段二】童年的春节(节选)
冰心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枚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口,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16.【文段一】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①   。能体现【文段二】第二自然段中心意思的句子是②   。
17.阅读下面的内容,把正确的选项写在横线上。
【文段一】的第一自然段描写“除夕”的场景较简单,这是   (略写 详写)。
【文段二】用较多的篇幅写了“花会”的有趣场景,这是   (略写 详写)。
18.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从第三者的角度介绍老北京的春节。【文段二】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B.【文段一】和【文段二】都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写出了过春节时的有趣和热闹。
C.【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北京人安于现状、喜欢享乐、不思进取、爱表现的心理。
D.【文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花会”的有趣,说明正月初一的热闹。
19.【文段一】写了从初一开始春节头几天人们都参与了哪些活动?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完成表格。
人物 主要活动 人物 主要活动 原因
男人们 ①    女人们 ②    ⑤   
小贩们 ③    孩子们 ④   
20.【文段二】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有①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有②   。描写人物神态的语句有③   。
(2023·遂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材料一】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____,一心以为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材料二】中国人常说“事半功倍”,意思是用一半的力量,却得到加倍的效果。什么人能事半功倍?除了少数特别聪明、行动特别快的人,事半功倍的常常是懂得“一时两用”甚至“一时三用”的人。
从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这种“一时三用”的好处——
记得我还在念书的时候,有个女生请我去她家吃午饭。到的时候已经接近十二点了,只见她一边打开龙头放水,一边热油锅,一边切菜。突然一扬手,丢蒜头去锅里爆香,又一边炒菜,一边把手伸得长长的开冰箱拿肉。
我那时候真是看呆了,天哪!如果换作别人,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恐怕一个钟头都忙不出来,她居然才半个钟头就端上一桌菜。
21.在【材料一】弈秋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请用原文填空)
22.在横线上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3.请给【材料二】拟个题目:   。
24.阅读【材料二】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可以“一时多用”呢?
25.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也有人说:“学习得法,事半功倍”。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正方: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重要。
反方:学习方法比学习态度重要。
我方观点为:   ,理由如下:   。
三、整本书阅读。
26.(2023·遂溪)整本书阅读。
选择下面恰当的兵器填在语段的横线上(填序号)
A.一对板斧
B.九齿钉耙
C.金箍棒
D.青龙偃月刀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很多兵器与人物形象已融为一体。人物因兵器而变得更加生动,兵器也因人物而富有灵气。比如,提到孙悟空,人们就会想到   ;说到猪八戒,人们就会想到   ;   使得关公的英雄形象更为丰满;   使得黑旋风李逵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
27.(2023·遂溪)【戏曲】藏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它的开山鼻祖是(  )
A.梅兰芳 B.梅葆玖 C.李调元 D.唐东杰布
28.(2023·遂溪)【书法】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是形容(  )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A.颜真卿 B.柳公权 C.赵孟頫 D.颜回
29.(2023·遂溪)【建筑】许多传统建筑的屋檐上都雕刻了(  ),它的寓意是幸福从天而降。
A.喜鹊 B.莲花 C.蝙蝠 D.祥云
30.(2023·遂溪)“看画猜诗”环节。当看到这幅图画时,你应该答出的诗句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习作表达(30分)
31.(2023·遂溪)现代科技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空间,未来的科技发展更值得期待。如果未来的科技可以赋予你一项特殊的能力,那可能是哪种能力?你最希望运用这种能力做哪些事情?请你放飞想象,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神奇的科幻世界。
要求:①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②中心明确,表达有序,详略得当;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书写工整美观,字数不少于45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花圃”的“圃”应读“pǔ”。
B.有误。恶:读“è”时意思有罪过;罪恶(跟“善”相对);凶狠;凶猛;坏;不好。读“wù”时意思有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羞耻;嫉妒;得罪。故“丑恶”的“恶”应读“è”。
C.有误。“花蕊”的“蕊”应读“ruǐ”。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脉:读[mài]时,指血管;脉搏;植物叶子上的筋络;连贯分布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读[mò]时,是〔脉脉〕原指凝视。后多用来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故在“脉搏、动脉”中读“mài]”,在“脉脉”中读“mò”。读音不同。
B:相同
C:纤:读[xiān]时,指细小。读[qiàn]时,指拉船用的绳子。故在“纤细”中读“xiān”,在“纤绳、纤夫”中读“qiàn”。读音不同。
D:和:读[hé]时,指和平;和缓。读[huó]时,指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故在“和面”中应读“huó”,在“搅和、暖和”中应读轻声“huo”。读音不同。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
3.【答案】C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不可思意“应改为”不可思议“。
故答案为: C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形,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分析,看看是否写成了同音字或形近字。
4.【答案】B
【知识点】字义;词义
【解析】【分析】A.有误,句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闲:平常。
B.正确。
C.有误,句意: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尽:都。
D.有误,句意: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里指整幅的布帛。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对诗歌词句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诗歌字词。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5.【答案】B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老师给了我鼓励和指导”与“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是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6.【答案】D
【知识点】排序;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①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描写的是中秋节。②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描写的是重阳节。③出自杜牧的《清明》,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④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描写的是元宵节。按时间正确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诗歌翻译、重要节假日,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7.【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从“抖了三抖”可知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他的吼声之大。
B.从三个“……的时候”可知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C.从“欢唱”可知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鸟人格化,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D.这句话中虽然有“像”字,但是没有本体和喻体,故不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缺少主语,删去“读了”或“使”。有误。
B.正确。
C.搭配不当,删去“熬成的”。有误。
D.语义重复,删去“试图”或“准备”。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即兴发言时也要想好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围绕主题组织语言。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和阅读策略和方法。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要以为自己来得早,前面已经有人更早了。用在此句不合适。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答案】11.B
12.【材料一】写了手机丰富的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材料三】写了手机的过度使用,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等方面带来的伤害。
13.A;B;C
14.列数字;举例子
15.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保护视力。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作答非连续文本阅读,需要我们提升概括能力,平时可利用片段阅读来练习自己的概括能力,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相关建议。
11.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所提问题,可定位到文本中【材料二】,从“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的人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带上手机”可知,16%的人机不离手。
故答案为:B
12.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①材料一首先告诉我们有一部手机几乎就可以做任何事,随后给出了手机在诞生以后功能的进步,以及这些功能带给人们的便利。根据材料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②从“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儿低头玩手机,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可知,材料三写手机的过度使用,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等方面带来的伤害。
故答案为:【材料一】写了手机丰富的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材料三】写了手机的过度使用,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等方面带来的伤害。
13.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材料三中通过过年亲友聚会的故事说明低头看手机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等方面带来的伤害,可根据材料具体内容进行概括。 ①长时间看手机,会损害视力,影响身体健康;②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③路上玩手机对我们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④影响人际关系。故ABC都是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故答案为: A B C
14.考查了说明方法。从“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的人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带上手机”中的“59%、16%、14%”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儿低头玩手机,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列数字 举例子
15.考查了写宣传标语。联系生活实际,从利用手机提升自己,并且做到保护自己等方面思考即可。
故答案为: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保护视力。
【答案】16.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
17.略写;详写
18.C
19.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接待客人;摆摊儿,卖茶;逛庙会、骑毛驴;因为这些人是老北京过年时的典型人物
20.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6.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选文(一)主要写了除夕时人们的活动,故中心句为: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选文(二)主要写了“花会”的场景,故中心句为: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
故答案为: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
17.考查学生对文段写作手法的理解。选文(一)以较多的篇幅写了初一时人们的活动,这是详写。选文(二)主要写了“花会”的有趣场景,因此这部分是详写。
故答案为:略写 详写
18.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A、B、D表述正确;C项中“反映了老北京人安于现状、喜欢享乐、不思进取、爱表现的心理”说法错误。“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这个句子反映了老北京人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C
19.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需阅读选文(一)可知,男人们的主要活动是: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小贩们的主要活动是: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女人们的主要活动是:在家中接待客人。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买新年特有的玩具。之所以要写这些人,是因为这些人是老北京过年时的典型人物。
故答案为: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接待客人;摆摊儿,卖茶;逛庙会、骑毛驴;因为这些人是老北京过年时的典型人物
20.考查了描写方法。从“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可知,这是外貌描写,从“到我家门口,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可知,这是动作描写,从“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可知,这是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答案】21.专心致志;虽听之;有鸿鹄将至
22.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3.事半功倍
24.可以在晚上洗澡的时候边洗澡边回忆白天学过的知识。
25.学习方法比学习态度重要 一个人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才会有效率,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升;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尽管学习态度很认真,也很难取得进步。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1.本题考查补全原文。本文为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根据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完成填空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专心致志 虽听之 有鸿鹄将至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通国,全国;善,擅长;弈,下棋;者,……的人。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故答案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3.本题考查拟写标题。读材料二可知,主要写的是一个女生“一时三用”的故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拟写标题为“事半功倍”。
故答案为:事半功倍
24.本题考查生活记录。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生活中可以同时做的两件事或多件事即可。
故答案为:可以在晚上洗澡的时候边洗澡边回忆白天学过的知识。
25.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注意理由要充分,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学习方法比学习态度重要 一个人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才会有效率,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升;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尽管学习态度很认真,也很难取得进步。
26.【答案】C;B;D;A
【知识点】《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提到孙悟空,人们就会想到什么武器?思路: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他的标志性武器是金箍棒。金箍棒是孙悟空从东海龙宫获取的神器,能够随心所欲地变大变小,非常符合孙悟空的机智灵活的性格。
说到猪八戒,人们会想到什么武器?思路: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他的标志性武器是九齿钉耙。这把武器既体现了猪八戒的战斗力,也符合他懒惰、贪吃的形象。
什么武器使得关公的英雄形象更为丰满?思路: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标志性武器是青龙偃月刀。这把刀不仅象征着关羽的武艺高强,还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
什么武器使得黑旋风李逵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思路: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角色,他的标志性武器是一对板斧。这对板斧体现了李逵的勇猛和直率的性格。
故答案为:C、B、D、A。
【点评】本题考查选字词填空,选字词填空是一种常见的题型,通常是指根据句子的语境和含义,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填充句子中的空格。
27.【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藏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它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传统文化。认真分析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对戏曲的了解选择。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知识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28.【答案】A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传统文化。认真分析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对书法的了解选择。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知识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29.【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许多传统建筑的屋檐上都雕刻了蝙幅,它的寓意是幸福从天而降。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传统文化。认真分析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对寓意的了解选择。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知识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30.【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图画中描述,一位渔民驾着小船,在惊涛骇浪中行驶,两一个渔民在船上打渔,那船看起来都要被风浪掀翻了,非常危险。画面的描述与B项“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描述的内容一致。这句出自《江上渔者》,作者是北宋范仲淹,意思是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中图画描述的内容和各项中诗句的意思,进行准确作答,做出选择。
31.【答案】未来的科技
未来的科技非常发达,不信,就跟我去看看吧。
我有两个机器人,一个叫小乖,专门负责叫我起床和做家务;还有一个叫葱头(因为它喜欢吃葱),专门给我做饭。
这天,小乖准时来叫我起床了。我本想再睡一下,可它的声音比起当年老妈的声音来真是难听多了,我无法忍受,还是起床吧。我一边穿衣服,一边不耐烦地对小乖说:“我起来了,你高兴了吧?”小乖伤心地说:“对不起,主人,只要你起床,我就不会再烦你了。”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没办法,谁让现在的机器人都设计了情感功能呢。
我洗漱完毕,葱头端上了早饭。吃着吃着,我“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葱头害羞地说:“我不过是做了一点小事,您不用这么感动。”我抹着眼泪说:“你放这么多洋葱,我能不掉眼泪吗?”
吃饱喝足,让我乘坐模拟时间旅行器来一次时间旅行吧。先让我看看宇宙诞生之初是什么样子的。哎呀,大爆炸,好可怕!还是去未来看看吧。哎哎,未来的地球已经不成样子了,灰蒙蒙的。我替地球量好尺寸,重新做了一件蓝色的纱衣,给地球换上新装,耶,地球又漂亮了!做完这一切,我可累得够呛,还是回家休息吧!
怎么样,未来的生活很不错吧?欢迎你来玩哟!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讲述你最希望未来科技赋予你的一项能力是什么。题目自拟,完成习作。首先,我们分析题目要求,以“未来的科技”为题展开想象进行写作,题目中给出的关键词是“未来的”,可见要写的内容是尚未发生的事情,因此需要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具体介绍未来的科技的奇妙之处。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点评】这篇作文以丰富的想象,写了未来的科技的奇妙之处,想象新奇有趣,具有吸引力。文章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20分)
1.(2023·遂溪)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援弓(yuán) 苗圃(bǔ) B.恐怖(bù) 丑恶(wù)
C.花蕊(xīn) 蚯蚓(yǐn) D.疆域(jiāng) 阶梯(tī)
【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花圃”的“圃”应读“pǔ”。
B.有误。恶:读“è”时意思有罪过;罪恶(跟“善”相对);凶狠;凶猛;坏;不好。读“wù”时意思有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羞耻;嫉妒;得罪。故“丑恶”的“恶”应读“è”。
C.有误。“花蕊”的“蕊”应读“ruǐ”。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2023·遂溪)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脉搏 血脉 脉脉 动脉 B.脏土 脏水 脏乱 脏话
C.纤细 纤绳 纤维 纤夫 D.搅和 暖和 和弄 和面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脉:读[mài]时,指血管;脉搏;植物叶子上的筋络;连贯分布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读[mò]时,是〔脉脉〕原指凝视。后多用来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故在“脉搏、动脉”中读“mài]”,在“脉脉”中读“mò”。读音不同。
B:相同
C:纤:读[xiān]时,指细小。读[qiàn]时,指拉船用的绳子。故在“纤细”中读“xiān”,在“纤绳、纤夫”中读“qiàn”。读音不同。
D:和:读[hé]时,指和平;和缓。读[huó]时,指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故在“和面”中应读“huó”,在“搅和、暖和”中应读轻声“huo”。读音不同。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
3.(2023·遂溪)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空虚 B.僻静 C.不可思意 D.死得其所
【答案】C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不可思意“应改为”不可思议“。
故答案为: C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形,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分析,看看是否写成了同音字或形近字。
4.(2023·遂溪)下列古诗中带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空闲)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天的京城)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尽头)
D.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文章)
【答案】B
【知识点】字义;词义
【解析】【分析】A.有误,句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闲:平常。
B.正确。
C.有误,句意: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尽:都。
D.有误,句意: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里指整幅的布帛。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对诗歌词句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诗歌字词。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5.(2023·遂溪)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外洞很宽敞,即使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也不觉得拥挤。
B.虽然老师给了我鼓励和指导,但是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C.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D.即使他不责备我,我内心也会感到愧疚。
【答案】B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老师给了我鼓励和指导”与“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是因果关系,用“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6.(2023·遂溪)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排序;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①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描写的是中秋节。②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描写的是重阳节。③出自杜牧的《清明》,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④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描写的是元宵节。按时间正确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诗歌翻译、重要节假日,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7.(2023·遂溪)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
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夸张)
B.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
C.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拟人)
D.可是怪样子并没有消失,他仍然像刚才一样小。(比喻)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从“抖了三抖”可知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他的吼声之大。
B.从三个“……的时候”可知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C.从“欢唱”可知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鸟人格化,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D.这句话中虽然有“像”字,但是没有本体和喻体,故不是比喻句。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2023·遂溪)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完《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使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B.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C.腊八粥里的食材有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D.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准备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
【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缺少主语,删去“读了”或“使”。有误。
B.正确。
C.搭配不当,删去“熬成的”。有误。
D.语义重复,删去“试图”或“准备”。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9.(2023·遂溪)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组是(  )
A.即兴发言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顾忌太多。
B.即兴发言时要打好腹稿,还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C.读名著时,我们要对书里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如,在我眼里,汤姆 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
D.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会,要做到“能引用原文让观点更有说服力,倾听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答案】A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有误,即兴发言时也要想好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围绕主题组织语言。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和阅读策略和方法。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10.(2023·遂溪)请选出下列名言佳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我们要多学习、多积累,才能将知识学以致用。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民族,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
C.胸无点墨便不能下笔成文。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提醒我们广大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努力成才。
【答案】C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要以为自己来得早,前面已经有人更早了。用在此句不合适。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格言的意思;特别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二、阅读理解(46分)
(2023·遂溪)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材料一】“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多媒体播放、上网、GPS导航……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材料二】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地低头盯着手机屏幕——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的人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带上手机。
【材料三】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儿低头玩手机,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这件事引起了网友的讨论,不少人感叹“人际”抵不过“人机”,“相对无言”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潮流。其实“低头”不仅影响“人际”,长期低头,也对身体有危害。轻者可能造成颈椎疼痛、拉伤,严重的则会造成颈椎的椎间盘突出、滑脱。同时,长期低头玩手机,除用眼过度外,还可能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
11.如今有多少人机不离手?(  )(单项选择)
A.59% B.16% C.100% D.14%
12.说说【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写了什么。
13.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多项选择)
A.造成视力下降、颈椎疾病。
B.过分依赖手机会造成人际关系恶化。
C.可能会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
D.方便查阅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14.填空题。
【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材料三】中画曲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15.为了更好地处理“科技产品与学习”的关系,学校开展了“我与你——科技产品的爱恨情仇”系列主题活动,请你结合上面的三则阅读材料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11.B
12.【材料一】写了手机丰富的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材料三】写了手机的过度使用,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等方面带来的伤害。
13.A;B;C
14.列数字;举例子
15.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保护视力。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作答非连续文本阅读,需要我们提升概括能力,平时可利用片段阅读来练习自己的概括能力,并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相关建议。
11.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所提问题,可定位到文本中【材料二】,从“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的人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带上手机”可知,16%的人机不离手。
故答案为:B
12.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①材料一首先告诉我们有一部手机几乎就可以做任何事,随后给出了手机在诞生以后功能的进步,以及这些功能带给人们的便利。根据材料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②从“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儿低头玩手机,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可知,材料三写手机的过度使用,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等方面带来的伤害。
故答案为:【材料一】写了手机丰富的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材料三】写了手机的过度使用,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等方面带来的伤害。
13.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材料三中通过过年亲友聚会的故事说明低头看手机给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等方面带来的伤害,可根据材料具体内容进行概括。 ①长时间看手机,会损害视力,影响身体健康;②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③路上玩手机对我们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④影响人际关系。故ABC都是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故答案为: A B C
14.考查了说明方法。从“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的人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带上手机”中的“59%、16%、14%”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儿低头玩手机,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列数字 举例子
15.考查了写宣传标语。联系生活实际,从利用手机提升自己,并且做到保护自己等方面思考即可。
故答案为: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保护视力。
(2023·遂溪)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文段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舍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文段二】童年的春节(节选)
冰心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枚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口,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16.【文段一】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①   。能体现【文段二】第二自然段中心意思的句子是②   。
17.阅读下面的内容,把正确的选项写在横线上。
【文段一】的第一自然段描写“除夕”的场景较简单,这是   (略写 详写)。
【文段二】用较多的篇幅写了“花会”的有趣场景,这是   (略写 详写)。
18.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从第三者的角度介绍老北京的春节。【文段二】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B.【文段一】和【文段二】都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写出了过春节时的有趣和热闹。
C.【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北京人安于现状、喜欢享乐、不思进取、爱表现的心理。
D.【文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花会”的有趣,说明正月初一的热闹。
19.【文段一】写了从初一开始春节头几天人们都参与了哪些活动?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完成表格。
人物 主要活动 人物 主要活动 原因
男人们 ①    女人们 ②    ⑤   
小贩们 ③    孩子们 ④   
20.【文段二】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有①   。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有②   。描写人物神态的语句有③   。
【答案】16.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
17.略写;详写
18.C
19.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接待客人;摆摊儿,卖茶;逛庙会、骑毛驴;因为这些人是老北京过年时的典型人物
20.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6.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选文(一)主要写了除夕时人们的活动,故中心句为: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选文(二)主要写了“花会”的场景,故中心句为: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
故答案为: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
17.考查学生对文段写作手法的理解。选文(一)以较多的篇幅写了初一时人们的活动,这是详写。选文(二)主要写了“花会”的有趣场景,因此这部分是详写。
故答案为:略写 详写
18.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A、B、D表述正确;C项中“反映了老北京人安于现状、喜欢享乐、不思进取、爱表现的心理”说法错误。“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这个句子反映了老北京人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C
19.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需阅读选文(一)可知,男人们的主要活动是: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小贩们的主要活动是: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女人们的主要活动是:在家中接待客人。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买新年特有的玩具。之所以要写这些人,是因为这些人是老北京过年时的典型人物。
故答案为: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接待客人;摆摊儿,卖茶;逛庙会、骑毛驴;因为这些人是老北京过年时的典型人物
20.考查了描写方法。从“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可知,这是外貌描写,从“到我家门口,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可知,这是动作描写,从“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可知,这是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2023·遂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材料一】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____,一心以为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材料二】中国人常说“事半功倍”,意思是用一半的力量,却得到加倍的效果。什么人能事半功倍?除了少数特别聪明、行动特别快的人,事半功倍的常常是懂得“一时两用”甚至“一时三用”的人。
从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这种“一时三用”的好处——
记得我还在念书的时候,有个女生请我去她家吃午饭。到的时候已经接近十二点了,只见她一边打开龙头放水,一边热油锅,一边切菜。突然一扬手,丢蒜头去锅里爆香,又一边炒菜,一边把手伸得长长的开冰箱拿肉。
我那时候真是看呆了,天哪!如果换作别人,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恐怕一个钟头都忙不出来,她居然才半个钟头就端上一桌菜。
21.在【材料一】弈秋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一心以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请用原文填空)
22.在横线上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3.请给【材料二】拟个题目:   。
24.阅读【材料二】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可以“一时多用”呢?
25.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也有人说:“学习得法,事半功倍”。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正方: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重要。
反方:学习方法比学习态度重要。
我方观点为:   ,理由如下:   。
【答案】21.专心致志;虽听之;有鸿鹄将至
22.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3.事半功倍
24.可以在晚上洗澡的时候边洗澡边回忆白天学过的知识。
25.学习方法比学习态度重要 一个人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才会有效率,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升;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尽管学习态度很认真,也很难取得进步。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1.本题考查补全原文。本文为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根据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完成填空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专心致志 虽听之 有鸿鹄将至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通国,全国;善,擅长;弈,下棋;者,……的人。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故答案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3.本题考查拟写标题。读材料二可知,主要写的是一个女生“一时三用”的故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拟写标题为“事半功倍”。
故答案为:事半功倍
24.本题考查生活记录。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生活中可以同时做的两件事或多件事即可。
故答案为:可以在晚上洗澡的时候边洗澡边回忆白天学过的知识。
25.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注意理由要充分,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学习方法比学习态度重要 一个人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才会有效率,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升;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尽管学习态度很认真,也很难取得进步。
三、整本书阅读。
26.(2023·遂溪)整本书阅读。
选择下面恰当的兵器填在语段的横线上(填序号)
A.一对板斧
B.九齿钉耙
C.金箍棒
D.青龙偃月刀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很多兵器与人物形象已融为一体。人物因兵器而变得更加生动,兵器也因人物而富有灵气。比如,提到孙悟空,人们就会想到   ;说到猪八戒,人们就会想到   ;   使得关公的英雄形象更为丰满;   使得黑旋风李逵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
【答案】C;B;D;A
【知识点】《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解析】【分析】提到孙悟空,人们就会想到什么武器?思路: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他的标志性武器是金箍棒。金箍棒是孙悟空从东海龙宫获取的神器,能够随心所欲地变大变小,非常符合孙悟空的机智灵活的性格。
说到猪八戒,人们会想到什么武器?思路: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他的标志性武器是九齿钉耙。这把武器既体现了猪八戒的战斗力,也符合他懒惰、贪吃的形象。
什么武器使得关公的英雄形象更为丰满?思路: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标志性武器是青龙偃月刀。这把刀不仅象征着关羽的武艺高强,还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
什么武器使得黑旋风李逵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思路: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角色,他的标志性武器是一对板斧。这对板斧体现了李逵的勇猛和直率的性格。
故答案为:C、B、D、A。
【点评】本题考查选字词填空,选字词填空是一种常见的题型,通常是指根据句子的语境和含义,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填充句子中的空格。
27.(2023·遂溪)【戏曲】藏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它的开山鼻祖是(  )
A.梅兰芳 B.梅葆玖 C.李调元 D.唐东杰布
【答案】D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藏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它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了传统文化。认真分析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对戏曲的了解选择。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知识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28.(2023·遂溪)【书法】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是形容(  )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A.颜真卿 B.柳公权 C.赵孟頫 D.颜回
【答案】A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传统文化。认真分析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对书法的了解选择。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知识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29.(2023·遂溪)【建筑】许多传统建筑的屋檐上都雕刻了(  ),它的寓意是幸福从天而降。
A.喜鹊 B.莲花 C.蝙蝠 D.祥云
【答案】C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许多传统建筑的屋檐上都雕刻了蝙幅,它的寓意是幸福从天而降。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传统文化。认真分析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对寓意的了解选择。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知识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30.(2023·遂溪)“看画猜诗”环节。当看到这幅图画时,你应该答出的诗句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结合图画中描述,一位渔民驾着小船,在惊涛骇浪中行驶,两一个渔民在船上打渔,那船看起来都要被风浪掀翻了,非常危险。画面的描述与B项“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描述的内容一致。这句出自《江上渔者》,作者是北宋范仲淹,意思是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故答案为: B;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中图画描述的内容和各项中诗句的意思,进行准确作答,做出选择。
四、习作表达(30分)
31.(2023·遂溪)现代科技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空间,未来的科技发展更值得期待。如果未来的科技可以赋予你一项特殊的能力,那可能是哪种能力?你最希望运用这种能力做哪些事情?请你放飞想象,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神奇的科幻世界。
要求:①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②中心明确,表达有序,详略得当;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书写工整美观,字数不少于450。
【答案】未来的科技
未来的科技非常发达,不信,就跟我去看看吧。
我有两个机器人,一个叫小乖,专门负责叫我起床和做家务;还有一个叫葱头(因为它喜欢吃葱),专门给我做饭。
这天,小乖准时来叫我起床了。我本想再睡一下,可它的声音比起当年老妈的声音来真是难听多了,我无法忍受,还是起床吧。我一边穿衣服,一边不耐烦地对小乖说:“我起来了,你高兴了吧?”小乖伤心地说:“对不起,主人,只要你起床,我就不会再烦你了。”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没办法,谁让现在的机器人都设计了情感功能呢。
我洗漱完毕,葱头端上了早饭。吃着吃着,我“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葱头害羞地说:“我不过是做了一点小事,您不用这么感动。”我抹着眼泪说:“你放这么多洋葱,我能不掉眼泪吗?”
吃饱喝足,让我乘坐模拟时间旅行器来一次时间旅行吧。先让我看看宇宙诞生之初是什么样子的。哎呀,大爆炸,好可怕!还是去未来看看吧。哎哎,未来的地球已经不成样子了,灰蒙蒙的。我替地球量好尺寸,重新做了一件蓝色的纱衣,给地球换上新装,耶,地球又漂亮了!做完这一切,我可累得够呛,还是回家休息吧!
怎么样,未来的生活很不错吧?欢迎你来玩哟!
【知识点】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讲述你最希望未来科技赋予你的一项能力是什么。题目自拟,完成习作。首先,我们分析题目要求,以“未来的科技”为题展开想象进行写作,题目中给出的关键词是“未来的”,可见要写的内容是尚未发生的事情,因此需要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具体介绍未来的科技的奇妙之处。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点评】这篇作文以丰富的想象,写了未来的科技的奇妙之处,想象新奇有趣,具有吸引力。文章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