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9 21: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主题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3.通过文中的几大场面描写,初步感受现场热烈的气氛,初步体会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评价任务】1.能正确书写“政、府”等14个字以及“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目标1)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所描写的场面,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目标2)3.能初步感受现场热烈的气氛,体会人们自豪、激动、喜悦的心情。(目标3)
【学习内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从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要“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前者是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想教育主题,后者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开国大典》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首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革命题材的文章虽然不算陌生,但是由于小学生普遍不了解革命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阻碍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感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学生需要提前对时代背景做一些了解,课堂上老师重在引导,让学生试着自己去理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对开国大典的了解。2.学生齐读课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典”是“典礼”的意思,“大典”就是盛大、隆重的典礼,“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 北京开国大典2.请同学们用以上词语说一句话,并在开国大典大点前加上一个词语,3.教师补充背景资料,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就通过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5.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可引导学生结合“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来加深对“典礼”的理解。6.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对开国大典有所了解。学生能结合实际,说出“大典”的意思。活动意图说明: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开课时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对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环节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指向目标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学生学习生字词:(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2)小组内互相介绍、理解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3)开火车轮读生词。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2)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3)理解疑难字词。(4)开火车轮读生词。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活动意图说明:学生根据提示自学生字词,相互交流识记方法,互助解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字词的能力。环节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指向目标2、3)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做好标注。2.学生汇报交流:预设:第一个场面(1-4自然段):群众入场第二个场面(5-10自然段):举行典礼第三个场面(11-13自然段):阅兵式第四个场面(14-15自然段):群众游行3.同桌交流,要求做到说清楚,有条理。预设一:条理不清楚。(提示抓住具体的时间提示语:早上六点钟起、到了正午、下午三点整、接着、升旗的时候、宣读公告完毕、两个半钟头、阅兵式完毕、晚上九点)预设二:说得不清楚。(提示找准主要人物及其活动:群众入场;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将军检阅部队;游行群众激动热烈,高呼不断。)4.自读课文,读完交流:预设:会场、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升旗鸣炮、阅兵、群众游行,这些场面既表现出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之情。默读课文,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2.梳理“举行典礼”流程: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典礼仪式可以分成哪几个过程?圈画关键词,完成开国大典的流程图。3.借助典礼流程图,串联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场面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原因,再带着感受读一读。学生能够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学生能借助典礼流程图,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学生能够说出哪些场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及原因,并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活动意图说明: 在按自学要求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理顺课文层次,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环节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请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抄写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3.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最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学生能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交流课堂收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整理总结的学习习惯,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面配上文字说明,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
一、按要求预习课文。
(一)熟读课文:默读一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二)预习字词:
1.根据要求把本课的生字工整地抄写下来。
府  栏  爆  射  阅  宣  汇  距
2.先认读本课的生字,再判断对错。
(1)“帜”的读音是zì。(  )
(2)“宣”的偏旁应该是“宀”。(  )
(3)“隆”共有10画。(  )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汇集  爆发  宣告  旗帜  预定
上面的词语中,有“聚集”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有“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搜集资料:搜集《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资料。
阅读质疑: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二、看拼音,写词语。
1.将军穿着海军zhì fú(   ),扶着轮船的lán ɡān(   )远眺河流与大海的jiāo huì(   )处。
2.jù lí(   )lónɡ zhònɡ(   )的开国大典开始还有几分钟。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   )山(   )海   四(   )八(   ) 五(   )六(   )
迎风(   )(   )  (   )(   )上升 大江(   )(   )
1.当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的时候,台下响起了____________的掌声。
2.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____________,这雄壮的歌声传遍了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宣告    宣读    宣布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2.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典礼开始。
3.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五、把开国大典的流程补充完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主题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1.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初步学习场面描写。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体会热烈、庄重的气氛和人们激动的心情。
【评价任务】1.聚焦“阅兵式”,感受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初步学习场面描写。(目标1)2.通过品读关键语句,体会开国大典热烈的气氛和人们激动的心情。(目标2)
【学习内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从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要“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前者是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想教育主题,后者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名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一是“场面”,指名了方法应用的对象。“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当中。“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局部,就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相较于《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中点面结合的写法相对丰富复杂一些,如写“典礼”,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连串场面,这些场面,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毛泽东主席身上。“阅兵”这一场面,先用的是介绍性的语言介绍组织情况,然后用一句话写“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接着特写各个方阵,这是“点”的描写。最后,又落到“面”的描写上:“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结构上,先面后点再面,效果上,以面衬点,表现出阅兵式的壮观和震撼。
【学情分析】纵观统编版教材,关于场面描写的了解和体会,能够联系起来的,只有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如果从“怎样把事物写清楚”的角度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就有这样的阅读训练要素。写“活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记一次活动,把活动过程写清楚”。与四年级相比,本单元要落实的表达训练重点不一样,写出来的作品,带给读者的体验效果也不一样,四年级只是让读者看清活动的过程,这次要能让读者看到活动的场面和场面表现出的特点。《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整个场景,也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写出来了。虽然“点”在某些具体文章内容中,也可以看做“细节”的描写,但这里的细节,与写人的文章中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心情、精神面貌等的细节描写,不完全是一回事,所以教学时尽量不要与在五年级学习的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描写联系起来,以确保学生能更好地聚焦“场面描写”。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回顾,衔接新课学生回答: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盛况——群众游行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出示广场全景图)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典礼开始前,广场上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今天,让我们通过时光隧道一起回到那一天,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能够说出课文描写的几大场面以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活动意图说明: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典礼前广场的热烈氛围,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烘托本节课的教学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环节二:聚焦“阅兵式”,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指向目标1)1.学生交流对这一场面的总体感受,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预设:气势恢宏,威武雄壮,军容整齐2.学生汇报。预设1:阅兵式的场面,是按照各方正的行进顺序写的(板书:按照顺序),引导抓住“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者是步兵一个师……接着是炮兵一个师……接着是一个战车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同时人民空军的飞机飞过)……”这些关键语句交流。预设2:加入了侧面烘托,突出了气氛热烈:“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喊哑了”“拍麻了”,详细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预设3:点面结合,有对总体“面”上的描写,也有具体的“点”的描写。3.默读,汇报交流找到的点和面。预设:“面”的描写:“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点”的描写:对各个方阵的特写。“面”的描写:“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男女生朗读。完成表格后交流。生交流,朗读。小组合作朗读。出示学习要求:默读第11-13自然段,思考:阅兵式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概括,读出你的感受。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3.聚焦点面结合。(1)默读第11至1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点”的描写,用波浪线画出“面”的描写,并想想这样写的好处。(2)相机引导,初步了解作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既有整体感受,又能突出各兵种的不同特点。(3)男、女生分别读阅兵式“点”“面”的描写部分。(4)研读“点”“面”:①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点”的呢?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完成表格。军种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特点着装统一齐步行进一字形横列前进整齐前进挺胸站立六马并行完全一致飞机人字形飞过引导交流并小结:对各兵种描写的角度不同,抓住各兵种方队的特点写。②引导关注面的描写。朗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引导交流并小结:突出了场面宏大。③小组合作朗读。④教师小节:点面结合,写场面,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冰室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个具有特色的方阵,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了群众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够用一两个词概括自己阅读“阅兵式”后的感受。学生知道阅兵是按照方正的行进顺序写的,完成表格。学生能够找出文中“点”“面”描写的句子,知道“点面结合”这种写法的好处。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聚焦“阅兵式”,感受阅兵式的气势恢宏,同时引导学生领悟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环节三:批注,感受热烈庄严的气氛(指向目标2)1.学生回答。2.学生自由品读句子,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3.学生齐读句子,回答用两个“是那么”有什么好处?预设:通过两个“是那么”,强调草原上的空气特别的清鲜,天空特别的明朗,突出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4.学生回答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预设: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反复的修辞方法中表现出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5.齐读课件上的句子。6.学生先按照要求进行独立批注,再进行汇报交流:预设:(1)他们清早到了火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批注:“直奔”这个词能生动表现出人们当时急切和激动的心情。预设:(2)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批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句子点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此时人民群众的心情是激动,兴奋,喜悦的。(3)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批注:感受到了人们万分期待和激动的心情。(4)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批注:表现出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7.学生接读,齐读第15自然段。8.学生回答:预设1:“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举着灯笼、火把游行的队伍。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预设2: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统治,前途一片光明。1.过渡:这样强大的阵容,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一下子就把阅兵仪式的庄严和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此时此刻,若是你也身处现场又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这样难忘的场景,这样激动的时刻?2.聚焦课后题的三个句子和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个句子,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一读,品一品,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投影展示教师在书上的批注,指导学生批注。(1)抓关键词。抓住“迎风招展”“人的海洋”等关键词,感受气氛的热烈和群众的激动。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2)关注修辞。通过两个“只听见”,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当时会场上的安静。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3)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4)这个句子也运用了反复的手法,用了两个“是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5)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反复这种修辞手法呢?(6)反复、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7)关注句式。从阅兵式上描写观众鼓掌、欢呼的情景中,表现出了群众热情、激动的心情,整齐的句式,读起来富有节奏感。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8)出示这几个句子,指导学生朗读。4.学生进行独立批注。(1)学习活动,批一批,读一读,出示活动要求:①批一批:默读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开国大典气氛的热烈庄严、群众的激动喜悦,在相关句子旁边做批注。②读一读,试着读出气氛的热烈庄严和群众激动喜悦的心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教师引读第15自然段,直到晚上九点半——如何理解“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指光亮外,还有什么意义吗?(6)“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表现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让我们一起加入游行队伍,再次感受大家的激动、自豪吧!(7)齐读第15自然段。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抓住关键词、关注句式等方法进行批注。学生能够找到相关句子进行批注,读出自己的感受。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注句式、关注修辞等方法品词析句,感受开国大典气氛的热烈和人们群众的激动自豪,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课文。2.国庆放假期间,观看阅兵式视频,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阅兵过程。学生能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是掌握“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全文,学以致用,巩固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
【板书设计】 聚焦典型 阅兵式 点 按照顺序 抓住特点面 烘托氛围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
一、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作批注。
例: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我的批注:红色象征着喜庆和热烈。我从“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感受到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二、阅读理解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我们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本次阅兵式?(至少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场面,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属于“ ”的描写,画“  ”的句子属于“ ”的描写。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选文表达了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现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B.选文中人民群众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C.选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勇敢、坚强的品质。
4.仔细读选文写阅兵式的部分,“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表现了受阅部队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交流练习。
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场面,可以是游戏、开学典礼、一次活动等,既要有全景场面,又要突显特写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